酒泉中学古建筑群
(2010-06-01 11:18:37)
标签:
杂谈 |
酒泉中学历史悠久,曾先后两次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校园内古树参天,高楼林立,古典园林与现代气息有机融合,更有玉皇阁等省市级文物坐落其中,为校园增添了厚重的文化色彩。酒泉中学古建筑群由药王宫前、后殿,五圣宫、关帝庙、玉皇阁、三义殿组成。这些庙宇均是清同治和光绪年间兴建重修的。1935年国民政府创办中央政治学校肃州分校(酒泉中学前身)时,征用此处及穿插其间的徐、张、赵家大族的私人花园作为校舍,才使部分建筑幸免于历次运动的熊熊烈火,成为酒泉市惟一保存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但这些文物经过长期地风吹日晒,已露斑驳之象。为了使古建筑群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酒泉市政府决定对其进行彻底保护修缮,并于2010年1月30日召开了论证会,形成了评审意见,预计不久即将动工修缮。为了便于大家了解酒泉中学古建筑群,现将有关情况介绍如下:
药王宫前殿:始建于明代,据《重修肃州新志》载:“药王庙,旧在州城东南,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医学刘芳名等移建于西北隅”,即现址。光绪五年重修,台基长25.5米,宽16米,高0.9米,上建硬山顶三间四楹砖土木结构大殿,前后卷棚,七彩变形斗拱,着青绿彩绘。药王是古代民间供奉的医药之神。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药王,其原型亦有所不同。“药王”一名,最早见于东晋时佛经译本中的药王菩萨。药王菩萨慈悲为怀,救人危难,故民间常把同样能救人危难的医生比喻成药王。药王被民间奉作医神,最迟出现在宋代。南宋时药王的原型有韦善俊(唐代卖药神仙)和韦慈藏(唐代御医),元代则将韦古(唐代疏勒国人)作为药王原型。此时药王的形象均为有黑犬随行之仙医。明清各地的药王庙众多,庙中的药王也非指同一神。其中主要的药王有:河北任丘(古鄚州)药王庙祭祀的战国时名医扁鹊,河北安国等地的药王庙祭祀的皮场王。北京等地的药王庙是由元代三皇庙演变而来的,除祭祀三皇之外,还配祀历代名医。其中药王韦慈藏、孙思邈列于诸名医之首。孙思邈家乡陕西耀县小五台山(清以后称药王山)的药王庙祭祀的是孙思邈。清代以后民间所称的药王大多为唐代名医孙思邈。根据民间有关孙思邈的传说,药王的塑像大多为孙思邈坐虎针龙之雄姿。古代药王原型虽各有不同,但在民间,药王成为人们祈求安康、祛病禳灾的精神寄托,同时也反映了民间对历代名医的纪念和尊崇。
药王宫后殿:宣统三年(1911年)重修。台基与前殿台基相连,长17米,宽16米,高1.8米,上建三间四楹硬山顶大殿,宽11米,进深13米,前置卷棚,七彩变形斗拱,着青绿彩绘。
五圣宫:光绪26年建,面阔五间六楹,硬山顶砖土木结构。五圣宫大殿供奉北帝,左厢房供奉龙母、天后,右厢房供奉三界、伏波,合起来共五位圣神,称为五圣,五圣宫因此得名。北帝即玄武,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后为道教所信奉,其形象为龟蛇合体,亦称水神。为当地群众求财求福者所崇拜。左厢房龙母和天后(即福建台湾一带的妈祖)两位神被奉为长寿与孝老护幼的象征,也尊称为送子娘娘,因此,一直为求子续后者所顶礼膜拜。右厢房三界,为当地民间之神,伏波即马援,两汉年间任伏波将军,被奉为驱邪避凶之神。为了安全无患,确保家人平安,群众对三界、伏波也非常信奉。受儒家、道教思想的影响,五圣宫反映了历史上酒泉居民安居乐业、向往幸福的心愿,应该说,这种朴素的思想是值得鼓励和尊重的,特别是儒家关于尊师重教、崇尚道德、尊老爱幼、礼仪兴邦的思想,犹为值得现代人借鉴。
关帝庙:光绪22年(1886年)建,台高1米,长宽各为24米,上建五开间六楹砖木硬山顶大殿。关羽(公元160年-219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市),三国时期蜀国名将,五虎上将排名第一位,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关公两侧,有周仓、关平侍卫。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尤其是宋元明清一千余年的社会中,关帝庙是进行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和感化的神圣殿堂。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一朝又一朝的最高封建统治阶层,通过加封、赐匾、祭祀等活动,在这里对他的臣民灌输着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纲常思想;一批又一批的庶民百姓、芸芸众生,也一次又一次地来到这里参拜祭祀,虔诚地从关公身上学习为人处世的原则和品格;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际,有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之感的人们,在这里通过对关公的祭拜,接受忠于国家和民族,勇于保家卫国的教育;当少数民族统治阶级入主中原之后,也来到这里进行褒封和祭祀,力图通过对关公的赞扬、肯定和对关公文化的认同,去弥合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的分歧与不同;在社会压迫和社会剥削加重、民不聊生的年代,那些奋不顾身的反抗者们,则来到这里,从关公身上汲取仗义而起、勇于抗争的精神和力量;在物质、金钱的欲望对正常的人性和人际关系造成挑战,形成侵害之际,那些恪守传统道德的人们,则来到这里,从关公身上寻找坚持信义和忠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楷模;当遭际坎坷的时候,那些身处逆境的人们,也会来到这里,找到值得仿效的榜样,即象关公那样“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即使是那些目不识丁而又胸无大志的芸芸众生,也能在这里接受到待人处事要以“忠”、“诚”、“信”、“义”为本的教育与感化。
玉皇阁:原来建在酒泉西城角。1941年甘新公路通车,要开西城墙为门,方将此建筑迁入酒泉中学。台基高1.6米,15米见方,上为木楼,共分三层,均四面坡,上顶为攒尖顶,高13米许。上有造型别致的花卉图案,四角有风铃,给人总体印象是挺拔俊秀。
三义殿:光绪年建,原址在酒泉中学东南角,2005年迁建于现址。殿名源自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