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自己整理书包益处多

(2006-10-15 21:28:25)
分类: 教育动态

 

                                  文/崔爱林

    进入大班以后,幼儿开始背起了书包,他们肩上的书包每天都是由谁整理呢?带着这个问题,我随机调查了一所幼儿园的一个大班。在全班42名幼儿中,有29名幼儿完全由父母整理书包,占全班人数的69%;有6名幼儿是和父母一块整理,占全班人数的16.7%;只有7名幼儿完全由自己整理,占全班人数的14.3%。

    分析一下家长的心理,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图省事儿。许多家长每天早晨上班前的时间很紧,而让孩子来整理书包太耽误时间,于是便包办代替。

    2.不放心。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年龄小,考虑不周,让他自己整理肯定会丢三落四,影响他在幼儿园的活动,还是由自己亲自整理妥当。

    3.没必要。有的家长认为,替孩子整理书包是大人理所当然的事情,根本没必要让孩子自己去干。

    乍看起来,整理书包对幼儿的发展似乎是微不足道的事情,其实不然。

    我的亲身经验就证明了这一点。

    从孩子上大班起,我就开始有意识地让他自己整理书包。为了避免第二天上班时着急,我总是让他在头天晚上睡觉前把书包整理好。记得第一次,孩子刚背上新书包,非常乐于整理,一会儿功夫就完了,可整理得质量如何呢?等他睡着以后,我打开书包一看,嗬!装了许多玩具、故事书,而铅笔盒、本等必需品都没有装进去。当时,我很自然地拿起这些东西放进了书包。可转念一想,这是孩子第一次整理书包,应该让他有个深刻的印象;如果这次我帮了他,以后他会不会产生依赖心理呢?想到这些,我又把东西从书包中拿了出来。

    到了第二天晚上,孩子从幼儿园一回来,就急急忙忙跑到里屋,拿起头天忘带的东西就往书包里放。我问他:“你这是干什么呢?”他说:“今天上课时我没本,也没笔,都和小朋友借的。老师说,以后不能再忘带了。我先装进去,要不,过一会儿又忘了。”看着孩子满脸认真的样子,我欣慰地笑了,暗自庆幸自己昨晚的“英明决策”。从那以后,每天晚上睡觉前,都是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开始时需要提醒一下,逐渐就不用提醒了,每晚睡前整理书包已经成了他必须干的一件事情。

    通过半年的观察,我发现,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有很多益处:

    懂得珍惜物品。由于孩子每天都是自己整理书包,对于什么东西应该放在什么地方,他非常清楚,每次用完以后,很自然地又把它放回原处。而且,随着整理次数的增加,孩子对自己的东西产生了感情,使用的时候也非常爱惜。所以,从自己整理书包以来,丢失和损坏东西的情况越来越少。

    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孩子刚开始整理书包时,总是看到什么就放什么,很快就整理完了,但书包里装得很乱,每次用的时候都需要花不少时间翻找。后来有一段时间,整理的时候速度很慢,且总是愣神儿,问他时,他总说:“我想事儿呢。”经过这一阶段,我发现,书包里的东西比以前整齐多了,而且都分门别类地放着,看上去井井有条,速度也加快了。可见,孩子在整理书包时,经过了一个快——慢——快的过程,思维的条理性加强了。

    增强自信心。以前,每次让孩子干一些事情时,他总是说:“我干不好,还没长大呢。”从他会整理书包以后,每次整理完,我都要进行鼓励。如:“噢,儿子长大了,能干事了。”“看,整理得多好啊,妈妈像你这么大时,就没你这么能干。”每当听到这些,孩子都非常高兴。后来,我再让他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他都信心十足地去做。有时干完以后,还得意地问我:“妈妈,你像我这么大时,能干这些活吗?”

    培养独立考虑问题的能力。整理书包,看起来简单,其实需要孩子自己主动思考很多问题。如,“这件东西放在哪儿合适?”“老师说,明天要带什么来着?”“还需要放什么东西吗?”“铅笔还需要削削吗?”一次次重复这样一个过程,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仅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帮助,而且对他一生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