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明
今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作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对于幼儿教育来说,家庭教育尤为重要。今年,本刊第一期曾请方老师说过“家长如何对孩子实施素质教育”,本期我们请方老师再深入地说一说。
家长大多是怀着一颗望子成才的心去教育子女的。但如何对孩子实施有效的教育,家长却常常感到困惑。在此,我想就这个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
要让孩子主动活泼
幼儿是怎样发展的?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是靠大人“教”出来的。因此,教育孩子就要在“教”上下功夫——把孩子关在家里,教识字,教数学,教常识。采用这样的方法,家长费劲不小,孩子却未见得发展得好。这样的“教”会使孩子感到厌倦、乏味,是违背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
幼儿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天真活泼、兴趣广泛、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陈鹤琴先生60多年前就指出:“小孩子生来就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要知道多运动,多强健;多游戏,多快乐;多经验,多见识,多思想。”幼儿的学习和青少年学习不同,他们不可能去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而是通过活动去获得各种体验,积累各种感性经验,从而为日后上学,甚至为终身发展奠定最初的基础。如幼儿在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过程中,能学习到同情、友爱、分享、合作等社会方面的经验;孩子在玩沙、玩水,动手操作不同形状、色彩、质地的材料中,能获得有关知识经验,发展智力;孩子在攀爬、跑跳等活动中,能发展动作,增强体质。幼儿对上述各种活动是有浓厚的兴趣的,兴趣越浓,就越能充分调动孩子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就越有利于孩子的发展。所以,家长要让孩子主动地、尽兴地活动。
那么,在孩子主动活动中,作为家长,我们如何引导和帮助孩子获得高质量的发展呢?
1.引发兴趣。我读过一位家长写的教子经验。他在谈到如何教儿子学画画时说“能培养出兴趣,就一劳永逸了”,还说“我不只是教孩子画画,而是开发一种潜能,打下一种发展的基础”。说得多好啊!这位家长就是采用引发兴趣的方法,启动孩子内部活力,促进其发展的。
2.给予支持。孩子在学习(游戏)的过程中常会遇到困难,需要家长给予支持和帮助。这种支持与帮助绝非代替孩子动脑动手,而是一种点拨与启迪。家长在帮助孩子时要注意给孩子最小限度的帮助,留给孩子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
3.把握方向。孩子年幼,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有时因受社会不良信息的影响,往往在游戏中会模仿不健康的东西(如抽烟、搓麻将、说脏话等)。这时,家长必须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和帮助,以保证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有效促进孩子发展
1.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于是,精心为孩子设计未来,规划发展蓝图,或将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按自己的意愿去培养孩子。还有的家长虽未对孩子进行早期定向培养,但对孩子管束过多,控制过严,要求孩子处处按家长指令去做,使孩子像个提线木偶,失去了自我。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早熟的果不丰,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孩子,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要使孩子主动发展,家长应顺其自然,为孩子创设宽松的环境,给孩子营造自由翱翔的空间,让他们按自己的兴趣、意愿,按自己的速度、方向自由自在地成长,才能发展得更好。但是,让孩子顺其自然地发展,并不是说家长无须关注与帮助,听之任之,而是说家长应该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因势利导。
2.善用赞赏,助其发展。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过急,有的家长不了解幼儿的特点,用成人的眼光、标准去看待孩子的“作品”和表现,因此,常常给予孩子消极的评价,很少去肯定和赞赏孩子的表现。其实严要求不等于消极评价。家长若经常对孩子进行消极的评价,是不利于孩子的发展的。
陈鹤琴先生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论及儿童心理特点时指出,“小孩子喜欢称赞的”,“小孩子喜欢成功的”。家长应利用孩子这种心理特点,善于对孩子的“作品”和表现给予恰当的赞赏,使孩子感受到成功的欢乐,从而产生自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