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公司为什么要出书?它出书的社会意义在什么?

(2018-03-01 12:03:00)
标签:

365

管理


企业家的经历对社会来说是一种社会的财富。
公司为什么要出书?现实社会中90%的公司书大部分是完成一个任务。它要完成另一个任务,出书的原体是社会的需求。那么是什么需求?大概有三种:一个是经验需要梳理。1978年以后,中国现代企业开始产生了,到现在为止,有很多的企业发展了20年30年40年,那么这个时候就感到自己有话要讲,或者有一点话留给他的后代,这个时候他就会想出一本书。第二就是市场行为,占很多部分。市场行为是什么?就像我的《阿里巴巴》这本书中,阿里巴巴要并购雅虎,在并购雅虎之前,他要做一些市场的营销。因此他希望把他的以前做一个交待,因此要出一本关于阿里巴巴的书。第三就是交接班,企业家的一代或者二代也好,想做一个交待。我怎么把这个企业创造起来的?留给自己的儿子,孙子看。在我们归结的这三类中,公司的动机都很清楚,是治理。就是说我发起这个动作,或者我来做这件事情是为我的公司服务。
公司说我愿意出一本书,我愿意动用我的资源,我把所有的事情告诉你,然后来做这个事情我是为我自己。我为什么要写这个书?为公司服务还是为读者服务?我是希望通过市场来建立书的销量?还是通过公司内部来建立书的销量?两者矛盾很大。但是我们能不能够通过一种游说达成共识,来形成一个共同点,这两个之间共同点的形成是有一个路径的。即通过他利来实现自利。

作者的出发点很清楚,作者的出发点是我为读者,公司可能的顾虑在什么地方?大概有几点。
第一点,我把我的做法公布出来,会不会导致模仿。
第二点,会不会形成公司内部人事不平衡。公司是一个名利场,你要说这个人长这个人短,往往会形成内部的不平衡。
第三点,公司在某个竞争点上,把它打开,人家跟进会很快,做得更好。

综合平衡这几个点的话,我觉得是这样,公司能够通过他利达成自利的核心是什么?是公司的方法。

中国真正大规模形成现代企业,其实是在1980年之后,1984年才是现代的市场竞争企业出现的那个起点。以前都是国企,都是在某个部下面的生产车间,而不是一个企业。之后出现的企业,公司方法在这个30年形成了一大笔社会财富。我开始是做公司管理者,然后做记者的。我当时做记者的动机是想看看别人怎么做成的?比如说做衣服的事情,这个人为什么做衣服就可以做好,那个人后来公司倒闭了。根据浙江省的统计数据,一个公司的平均生存寿命只有7年。公司方法确实是笔巨大的财富。但是这笔财富在哪里?有人把这笔财富找出来,它是一个可以共享的财富。

你想把公司的自利转化为他利,是需要一个游说的过程。我们把这两个分开,处于自利目的的时候它是一个奢侈品,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成本是非常高的,因为它的读者只有一拨人,但事实上公司推自利的书还是大量存的在。每年各个公司内部印刷的材料、文件、书都是大量存在的。事实上它把自己的历史做成一本书,如果仅仅为给员工,为管理层看的话,是一个高昂的奢侈品。不说印刷成本,写作成本就不得了了。所以这里有一个可能性存在,我可以说服他。如果你找一个作者来写一本只是为员工看的书的话,必要性是成问题的。在我的历程当中,我大概写了8本左右关于公司的书。我也是慢慢熬出来的,逐步意识到,你不能为公司的自利目标服务,一定要为公司的他利服务。如果你为自利目标服务的话,那他知道的比你多,所有材料都是从他那里拿的。这条路是走不通的。为公司自利目标服务的问题还有就是,你是一个外行,你为他写这本书,你要成为内行,这就很难了。还有一个也很重要,内行的关注点是小众点。

我可以给大家讲一个煤气公司的案例,煤气公司的经理们都在关心什么?或者自来水公司的经理们都在关心什么?大家可能很难想象,是供销差。供销差就是从煤气公司出来的多少立方煤气和到最后供应到用户的,表的数字相对应,这个差异有多少。上面是煤气公司出厂的总量,下面是表的综合,一减就是那个供销差了。他想的是煤气管道漏气的可能性,所有的煤气公司都是在以这个东西为他们的竞争目标。这个东西如果写成书的话有多少人会关心?大概就是煤气的内行和会计了。
为公司的自利目标服务的公司书是不成立的。市场经济的原理是,通过他利而自利,我为我的用户服务,然后得到我自己的收益。所有公司自利的方法当中,有共性的东西,这些共性可能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写的东西很简单,除了这笔财富之外,还能满足个人兴趣,我看待这个社会时发现,有些人做事做成了,有些人做事不成。到底是为什么?其实就是方法。

人人都知道客户第一。但问题在于说,你用怎样的方法,让你的员工认同你的目标不是挣钱,而是为用户更好地服务。
一个公司中,第一把手能深切感受到,公司是通过他利而自利的。但是员工就不是这样想,他的目标就是来赚钱的。第一把手怎样把这样想法灌输给他们,怎样通过利益的链条把员工和客户钩连起来,为用户更好地服务。假定我们用这样一个眼光看待公司书的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巨大的市场。

在10年20年之内,中国作为一个国家,它的主旋律就是创业。在教育体系又不支持的情况下,对于一批没有经过好的知识训练创业者,这样的书会成为呼应创业潮流的一个教材,成为一本创业辅导书。有一个例证,就是阿里巴巴的一些会议,阿里巴巴在杭州开用户会,门票大概卖1500元,浙江省人民大会堂可容纳3000人,经常爆满。参加会议的人很多,原因在于,马云经常会请大量的成功人士,有方法的人。其实公司书的市场是最巨大。

然后我们看,作为公司书的作者和出版者要做的事情。公司可以通过他利来自利 ,首先要让他明白,他能够获得的自利是什么?这是我和很多公司老总交流时用的一个自利的序列表,标题是公司书为公司做什么?

第一,公司的自利在于品牌。人人都说品牌,品牌是什么?品牌很简单,就是顾客脑子里的印象。我经常跟银行的人说计算机,对计算机的人说银行,就是在考他,这种情况下,他能报出几个品牌来。实际上就是一个品牌在运营中要做的事情就是顾客印象。可口可乐说就算它所有的资产都没有了,它还是可以重新崛起,因为它已经成为我们日常交流当中的一个符号了,很多时候,我们说可乐就是指可口可乐。这就是它品牌的巨大影响力。我们做书的话,就是通过讲述这个公司做了什么事,让顾客深入了解。如果一本公司书成功的话。读者把这本书从头到尾完整读下来的时候,这个公司的品牌就已深入他们的心了。
第二,社会关系,每一个公司,尤其是大公司,在社会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一定是社会关系。很多人地方官员读过这类书。
第三,人才,我们现在图书信息不对称。当中其实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公司要补充人才,就是大学生,他们与公司的信息是不对称的。现在的状况是,很多大学生首先要被雇用以后才知道公司的状况如何,如果被雇佣了又很难退出来的话该怎么办,所以事先的了解是很重要的。所以才有了大学的宣讲会,公司书出版后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图书馆。

他利也是有条件的。写书的时候,一个公司他通常会问,你需要什么?他问你要什么的时候,你要把所有最坏的条件提出来,他们会尽量地配合你,这时候你要提大量的要求。要什么?要接触足够高的决策层。一本公司书能够做好的话,一般要求能进入公司决策层。假如是一个集团公司就在集团公司高级副总裁的职位上行动,才有可能做好,停留在低层面是不行的。

做书前得准备,第一重要的是阅读材料,在阅读材料当中把70%的问题全部解决掉,然后到走访的时候把25%到30%的问题再解决掉。可以帮助你大概在半个月的时间内,起码成为半瓶水的内行了。

另外要有足够高的资源支持,只这样,才能够借高级管理层之力调动公司任何资源来支持你。我们碰到的一些失败很大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配合你的人根本调不动你所要的资源。

实际上公司书是可以持续不断的做的,公司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正是这种多样性,是我们可以挖掘的空间。做一本公司书的时候,作者必须要有足够的自信。足够的自信,他才能对等和平等地谈话。不然,哪怕是他客客气气地对你,也是在敷衍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