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苗苗老师一起拍电影

中间被“国民党兵”俘虏的“八路军”就是苗苗老师,呵呵。
前段时间俺老婆偶然看见苗苗老师的新浪博客,告之我后才和苗苗老师联系上,呵呵,当时挺激动的,马上给苗苗老师留言了。苗苗老师说这部片子的导演是李文岐,现在的变成连续剧了,名字改叫《延安保卫战》了,事后在百度上狂搜《延安保卫战》,每次都以遗憾告终。
现在的苗苗(黄禾)老师比以前更漂亮了,呵呵。
祝您身体健康、事事如意、开开心心。

http://blog.sina.com.cn/huanghemiaomiao3



拍摄现场大部分战友都没带本子或纸,最后大家都让苗苗老师签在了武装带上,现在还能清楚得记起苗苗老师签字的样子和那可爱的字体“祝你快乐
苗苗”


1995年在陕西84879部队服役时,全团官兵参加了电影《这不仅仅是回忆》摄制组的拍摄活动,当时才明白电影中的一些特效是怎么出来的,例如战场上爆炸所冒出的白色烟雾是在炸药包外面放了樟脑丸粉末,冒出的黑色烟雾是用塑料袋装满汽油拿炸药炸出来的。当时使用的枪为卡宾和小米加步枪,所有的枪口全被焊死,只留了一个小孔,打的全是空弹壳(只有药没有弹头),前头也能喷火,感觉和真的一样。
记得当时我们几个连队装扮的是胡宗南的“国民党”军,6月份穿着黄棉裤和黄棉袄,带着钢盔缠着绑腿,那汗呀,哗哗的,当时特羡慕装扮“八路军”的战友们,穿的都是单衣服,很精干并且还很潇洒,呵呵。
拍摄被八路军追赶的镜头时,国民党跑累了就可以趴在地上装死了,其它的“国民党”战友就会从你身上跳过去,肯定不会踩到你的,呵呵。还有一场是在山谷拍摄的,两山之间是条河,河和山坡之间是一条小路,摄制组当时租了当地老乡的马和骡子,用来驮弹药箱配合队伍拍摄,哪里预埋了炸弹我们全知道,都提前插上了小红旗,可那些马和骡子不知道啊,炸弹一响,马和骡子全惊了,当时特有意思,那些装死的人没有一个趴或躺路上的,全都一字的排在山坡上。哈哈,笑死了。
记得还有一次拍摄八路军追国民党时,要通过一条河,因桥很窄,要求部分人员从桥上跳下去,还有一些人要趟水过去,当时摄制组从西安调了一架滑翔机在上空拍摄,摄像机是绑在机翼上的,前两次我都是从桥上跑过去的(趟过水的就不能再拍第二次了,怕穿帮,还没过河,大棉裤就湿了怎么行),第三次导演用无线电和飞行员说,再拍摄最后一次,第三次我跑过桥后就开始装死了,躺在地上看滑翔机进行俯冲拍摄,滑翔机刚要往上拉起,就开始摇摇晃晃掉下来了,我们当时都大喊,飞机掉下来了,然后拎着枪就往滑翔机掉下来的地方跑,还没跑到,就看飞行员下来了,一点事都没有,真的很幸运。后来才知道是滑翔机在拉起时,螺旋桨打在了电话线上,滑翔机基本是费了,摄像机的镜头和目镜被摔掉了,我们帮忙找了好长时间也没找到,据说滑翔机是上了保险的,摄像机20多万,只能摄制组自己出钱了。
最后拍摄大结局,现场点了好多的火,放了好多的烟,国民党可以自己选姿势躺着或趴着,什么姿势都有,摆好姿势就可以睡觉了,化妆师会在每个人的脸上喷水和抹黑灰,还有一些红颜料,脸上、衣服上和地上撒了好多“血”,场面相当惨烈,当时还扎了几个稻草人,穿上国民党的衣服,脸向下的放到水里漂着,看着还挺像真的,不过还需要一些脸向上的,那就要真人了,教导员开始做“死前”动员了,是党员的就给我下去,话说完后就有几个班长跳水里去了,我想我虽然还是不是党员,但也要有高的觉悟嘛,嘿嘿,我也下去了,当时虽然是6月份,可山里流出的水可不是那么回事,躺到里面才知道,那叫一个凉啊,水和冰镇的一样,出气都费劲了,就和小孩子哭背过气去一样,现在还记忆犹新。
不管怎么说,俺还算是拍过一次电影的,虽然还不知道片子改叫什么名字了,也不知道电视上放过没有。真的希望能看到我和战友一起拍的片子,这个希望只能寄托在苗苗老师身上了,呵呵。
离开部队将近十三年了,非常想念我亲爱的战友们,时常回忆在部队生活的点点滴滴。,对我来说,部队的生活会是我一生的记忆。
希望我的战友们能看见博文并联系上我(留言留电话),上帝保佑,阿门,阿弥陀佛......
部队番号:陕西省合阳县84879部队64分队。
兰州军区**集团军***师步兵第423团1营3连
服役时间:1993年12月份至1996年12月份。
目前已经联系上的战友如下:
南晓峰、赵勇、葛伟、董忠平、吴维生、熊童军、杨强、杨胜业、刘言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