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书评

(2010-10-03 20:21:48)
标签:

杂谈

 

独立的眺望和展现

——我读李洁非

荆 歌

 

一些文学刊物到了手上,我总是翻上一翻,就随手扔了。看不到好小说,已经渐渐地让人由失望而变成了疏远和遗忘——没有了阅读的惊喜和愉悦,我们当真还需要小说吗?然而但凡发现有李洁非的文章,我总是会认真地将这本刊物捧在手上,在他的字里行间,一个下午,或者一个黄昏,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漏掉。

我所以喜欢李洁非的文章,是因为,他今天的写作中,具备了所有我认为有价值的,并且是我极度感兴趣的东西。才华、学养、见识,轻松与沉重并行,散淡和认真不悖。没有哗众取宠,更不信口雌黄。新中国的文学,作品与人,人与事,仿佛就在眼前,却如往事烟云。有无穷的谜团,也有足够多的暧昧和误解。李洁非以学人的严谨,这些年来,对还没有来得及沉淀下来的一切,进行了沉淀。他细致地阅读,穿越迷雾,穿过令人惊悚的交叉小径的花园,他看到了无数令人扼腕的细枝末节,听到了历史深处(近在眼前的深处)的哀号和叹息。他对纷乱的历史碎片进行条分缕析,得出了自己的深刻判断和见解。他的视角之独特,总是伴随着公允;他的用力之狠,往往导向宽容。他对共和国文学的观照,是极其个人化的,却并没有任何的偏激和臆想。他的研究,以一种丰饶和沉着的姿态进行着。混沌的一段历史,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许多当事人还在,死去的活着的,或者缄口沉默,或者是有着几近罗生门的记录和口述。犹如世象,其真伪虚实纷乱隐约,头绪万端。正因为如此,才对李洁非构成无可抗拒的诱惑,才令他在这片芳草地和乱坟堆中流连忘返并有所作为。厘清什么,比之发现真相,后者似乎才是他的兴奋点和着力处。而试图从人性与历史的角度获得深度理解,则更是李洁非文章的重要价值和不凡境界。

在李洁非那里,“呈现”是他的基本要义,也是他的出发点和目的地。在我们这一代人所熟悉的背景里,那些被主流反复而固定地强势解读的,在那些几乎已成为定论的人事纷争中,李洁非希望找到的,是可以帮助“断代”的、可以挑战“标准器”的文物碎片。文学、个人、国家、革命,种种的道理的价值,都应该在呈现真相的基础上得以认识和确立。而结论在他的笔下,似乎是没有的。他只是要在越扯越大、似乎越扯越乱的迷阵中,踏出一条条清晰的小路,让有幸读到他文章的人,让喜欢阅读他文章的人,走一走,看一看。当然想一想,悲喜一番,也是必然的。

在严谨之外,我成为李洁非“粉丝”的原因还在于,他的文章,材料和观点,是与从容坦诚甚至是散淡空灵结合在一起的。叙述的沉稳,引用的恰当,表达的轻松,剖析的有力,逻辑清晰,文采斐然。对我来说,洁非的文章,是怎么读怎么舒服的。它的节奏,它的分寸,它的虚与实,它的硬与软,它的犀利与宽厚,它的文艺与朴实,它的激情与沉着,它的惊悚与幽默,给阅读带来了极大的快感。

因此我认为,李洁非的研究和写作,也一定是始终沉浸在持久和厚实的愉悦中的。他是一个有福的人,找到了一个方向,找到了一块土地,往那儿走,在那儿开垦。享受着这份劳动,享受着发现。他自己也非常明确地感觉到了,他的写作,经常是带着玩味在进行的。在许多地方,他停下脚来。某些风景,对他来说,也是无法不忘情地流连一番的。他在前行的途中,所看到的丰富,常常远超出他的想象,超乎习惯的认识和思维。他的写作,所有的意义,都包裹在了他独立的眺望和展现中。所有的意义,他个人的,以及他所研究的这些人与事的,都存乎其中了。当然意义还包括我这样的读者。像我们这样会心的阅读,我们在他开辟的小径中为夹道之风景而惊诧,而感动,而若有所思,这些,不也是洁非研究写作之意义的重要部分吗!文章千古事,千古事落脚于文章。洁非这些年的努力,欢乐地坐着冷板凳,应该是他大可以告慰平生的。

《典型文案》这本书里,许多篇章我已经在他于某刊所开的专栏中读到过了。捧着这本厚重的新书,我回想起一个个阅读洁非的辽阔下午或黄昏,我感到充实和温暖。是的,历史在将我们内心伤害的同时,确实也时常会带来一丝温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香盒
后一篇:电影《背面》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