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作家伊萨克·巴别尔是我长期以来的一个阅读盲点。年初在北京、上海、苏州三地举行的“巴别尔国际研讨会”,让我得以详尽地了解了这位俄语文学世界的犹太作家。并且无可拒绝地喜爱上了他的《敖德萨故事》。
《敖德萨故事》封面
这部以俄国城市敖德萨为背景的小说,它的结构和叙述兴奋点,很容易就让我想起舍伍德·安德森的《小城畸人》和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它不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长篇小说,而是一本系列故事,说它是短篇小说集也许更为恰当。众多的故事中,人物是互相穿插和纠缠的。敖德萨是一个不大的城市,它的每一条街道都通往大海。美丽的建筑比比皆是。道路两旁,在海风中婆娑的是那金合欢树。如此美丽的背景和舞台,上演的却不是黑海的浪漫,而是欢腾的人间烟火,与黑帮有关的男欢女爱。我喜欢这本书的理由,更在于它的丰富和驳杂。巴别尔和捷克作家赫拉巴尔一样,视角一直是放得很低的,他对于市井俚俗的生动描绘,让我们感觉到他就是敖德萨社会中的一分子。他津津有味地叙述着那儿所发生的一切,他怀着一种亲近之心,兴奋地讲述着那一幕幕传奇。他的语言,既松弛又饱满,既厚重,又俏皮幽默。我认为巴别尔既像一个民间说书人,又有着知识分子写作的思想穿透力。
虽然是写黑帮,但《敖德萨故事》并不是像电视连续剧《上海滩》那样好读易懂的通俗读物。它叙述角度的多变,文体样式的天马行空,给阅读造成了相当的难度。一个个短篇之间的组合,也并非那么流畅光滑。许多时候是矛盾甚至匪夷所思的。帕乌斯托夫斯基在读到第一个短篇《国王》后,就宣布“一位俄语的魔术师诞生了”。这个评价是颇值得玩味的。面对巴别尔这个“魔术师”,我们的阅读智力自然就要经受一定的考验了。

爱文思、荆钗、兹赫、荆歌(从左至右)
参加“巴别尔国际研讨会”的有两位巴别尔研究专家。一位是以色列本·古利安大学的兹赫先生,他自1979年获得牛津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全力研究巴别尔生平及艺术。据称他对巴别尔的每一个字都烂熟于心。另一位是美国新泽西州罗格斯大学的爱文思女士,也是一位国际著名的巴别尔研究专家。我和两位“巴学家”聊天,他们更多谈到的却是巴别尔在苏联高压政治下的沉默,以及他最终被苏联秘密警察逮捕并杀害,令人唏嘘。不过我的观点是,像巴别尔这样在俄语世界里独树一帜的作家,他对独裁政治敏锐的认识和他所遭受的政治迫害,希望不要成为掩盖他文学才华的眩光。如果所有的研究者都将目光更多地投注于他的政治境遇,从而影响到对他文学价值的充分认识,那么对巴别尔来说,将是一种悲哀。我的这一看法,得到了兹赫先生和艾文思女士的肯定。《敖德萨故事》中文版编者王天兵告诉我说,事实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读者为巴别尔的小说着迷。他们陶醉于巴别尔旋转的语言万花筒,喜爱他作品中活泼泼的各种人物,钦佩于他尖锐的知识分子目光,以及他在专制空气下可贵的沉默。我认为巴别尔确实是一位值得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的作家。《敖德萨故事》也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
(《敖德萨故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
戴骢译 王天兵编
定价30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