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报喜不报忧,救援行动缓慢

标签:
民族性格《人证》驻日本大使馆杂谈 |
“4号机组泄漏以后,广播说东京地区的空气已经有微量核元素,日本说超标20倍,听外电说超标近百倍,但是日本媒体坚持说不会影响人身健康,让大家不要担心。”
“铺天盖地的24小时不间断的日本媒体灾难报道中,没有出现过外国人伤亡失踪数据。所以,要想得知在日本的国人情况,只有去中国驻日本大使馆了解。”
日本人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表现,面对海啸冲走了家园,面对核泄漏所导致的致命核辐射,他们冷静沉着,毫不惊慌,为世人所称道。有人说他们素质高教养好,等等。
但如果你去看看历史,就不难想到,这正是日本民族的性格使然。中国有句俗话,叫作“山难改,性难移”,这话适用于一个人的性格,它同样也适用于一个民族的性格。
在很多时候,民族性格如同一把双刃剑。冷静的极端就是冷漠,甚至是冷酷。日本人的这种民族性格,当被某些极端主义者利用时,就极易走向相反的与大多数人为敌的一面,比如二战时期被军国主义集团所利用,日本人呈现给世人的就是冷酷凶残,不可理喻的那一面。
一个民族其性格的形成与其历史文化渊源关系密切,这中间当然也有教育所起的传承接续作用。有人说,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民族性格在决定民族命运当中是否也起着同样的作用呢?
“铁壁合围”是日军在侵华期间使用大部队严密交互包围的战术,那堪称是一种极其残酷的大扫荡。日军在冀中平原上一个村庄一个村庄地横扫过去,对于来不及逃走的村民,格杀勿论。对于抗日武装力量,更是往死里打。这样的逐渐将包围圈缩小,就象用篦子刮虱子一样,层层歼灭。
电影《人证》讲的故事是,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一个驻日美军黑人士兵和日本下层姑娘八杉恭子私生了一个孩子强尼。黑人士兵离开日本时带走了孩子。20年后,这位黑人老兵去世,强尼便带着父亲遗留下来的一顶草帽和一本西条八十的诗集到日本来找母亲。但此时的八杉恭子已是日本的社会名流,她为了维护自己富贵的生活和社会地位,不顾母子情,刺死了自己的儿子强尼。
是否在重复着“农夫和蛇”的故事,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当然,人做善事,并不是祈求回报。
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