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机会都去养育"小小孩"

(2007-01-14 17:26:17)
有机会都去养育"小小孩"  
  今天出门之前,随打开电视机,播放的是十频道<百家讲坛>:周国平谈孩子,谈亲子之爱,大概这样的内容。我感悟,回来后稍加整理,集心情和趣,藏于博客。
 
  我虽没孩子,皮之不存!但对于养育和心情及体会有一些了,爱子、怜子,和“幼”子之心更跃然纸上,见过博客的,知道我是当姨和姑的人了。且在两孩子很小时候,我常回家,都照顾和自然而然地换洗和做婴儿日常事务,从无推辞。且两孩子亲我,在我抱着不好哭闹,我觉得我是懂婴儿心理,起码试着思考他们习惯和表达,观察他们的眼和表情,替他们感觉周围条件反射的因素。结果,小孩子自然很顺心、舒适、安适的样子,且,随着我逗乐或是安静,他们爱笑、开心,或也静静的!外甥十二岁了,我尤喜欢他小时候。如今,侄女八个月大,也是我喜爱的宝贝。

有个孩子是好事

凡真正美好的人生体验都是特殊的,若非亲身经历就不可能凭理解力或想像力加以猜度,为人父母便是其中之一。以前认为,人一旦做了父母就意味着老了,不再是孩子了。现在才知道,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能最大限度地回到孩子的世界。为人父母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有可能更新对于世界的感觉。

  爱比克泰德说:孩子一旦生出来,要想不爱他已经为时过晚。正是在这种似乎被迫的主动之中,我们如同得到神的启示一样领悟了爱的奉献和牺牲的本质。然而随着孩子长大,本能便向经验转化,神圣也便向世俗转化。

  我们最擅长的始终是被爱。直到我们自己做了父母,我们才真正学会了爱。敢说,一切深笃的爱情必定包含着父爱和母爱的成分。一个男人深爱一个女人,一个女人深爱一个男人,潜在的父性和母性就会发挥作用,不由自主地要把情人当作孩子一样疼爱和保护。

  一个人无论见过多大世面,从事多大事业,在初当父母的日子里,都不能不感到自己面前突然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生命是一个奇迹,可是,倘若不是养育过小生命,对此怎能有真切的领悟呢?

养育小小孩很好玩

养育小小生命是人生中的一段神圣时光。付出比获得更能激发爱。父母对儿女的爱很像诗人对作品的爱:他们如同创作一样在儿女身上倾注心血,结果儿女如同作品一样体现了他们的存在价值。当然,儿女不完全是我们的作品。他们要长大,等于是发表,也会获得独立于作者的生命体验,不是原作者可以支配的。也所以儿女讨厌家长的专制。

从理论上说,亲子之爱和性爱都是人类的生物爱。区别:亲子之爱为血缘本能,性爱为性欲。在性爱中,喜新厌旧、见异思迁是寻常事;却很难想像一个人会因喜欢别人的孩子而厌弃自己的孩子。孩子愈幼小,亲子关系的生物学性质愈纯粹,就愈如此,所以养育小小孩是人生的最快乐最美妙体验,是父母的为人生的最宝贵的人生历练。另外,性关系是两个成年人之间的关系,带有社会性;相反,当一个成年人面对自己的幼儿时,他便自然而然回归自然状态,因为一切社会性的附属物在这个幼小的对象身上都成为不起作用的东西了。

家庭需要一个孩子

孩子是使家成其为家的根据。没有孩子,家至多是一场有点儿过分认真的爱情游戏有了孩子,家才有了自身的实质和事业。男人是天地间的流浪汉,他寻找家园,找到了女人。可是,对于家园,女人有更正确的理解。她知道,接纳了一个流浪汉,还远远不等于建立了一个家园。于是她着手编织摇篮,——摇篮才是家园的起点和核心。在摇篮四周,和摇篮里的婴儿一起,真正的家园生长起来了。

并不是说,养儿育女是人生在世的一桩义务。可是,如果一个男人的父性、一个女人的母性——人性中最人性的部分——未得实现,怎能有完整的人性呢?

也并不是说,传宗接代是个体死亡的一种补偿。但,如果一个人不曾亲自迎接过来自永恒的使者,不曾从婴儿尚未沾染尘埃的目光中品读过永恒,对永恒会有多少真切的感知?无论如何,一个亲自迎来“天使”的人是无法完全否认上帝的存在的。(孩子是父母所生,但又本不归父母,算神来,孩子的降生是让父母体验本能和玄妙,不是吗?人类共同的来自宇宙的玄妙)

对孩子宽宽地去爱

另外,周国平先生讲到对孩子的愿望他只有两个。我想也是。他的原话是“我想我的、我对孩子的期望就是两个愿望:第一个愿望:平安。如果想到包围着她的环境中充满不测,这个愿望几乎算得上奢侈了。第二个愿望:身心健康地成长。至于她将来做什么,有无成就,我不想操心也不必操心,一切顺其自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