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才男貌

(2006-11-21 11:09:10)

女才男貌波伏娃何许人也,谁能像她在第二性的才色欲望之间感性游走理性自处?现实中,那些貌似先锋的女人们总是在关键时刻,陷入对自己的不自信中,传统观念对一个人的影响,有时候会深到连自己都无法意识。

女人从生理角度抑或现实考量,也总是习惯性地选择比自己更为成熟、稳重、智慧的男人。然而,现代经济独立的女人往往一不留神就才(财)气逼人(男人),才女再找才子,竟有高处不胜寒之感,同时也是资源浪费组合不优,那支爱情的小箭于是悄然调整了靶心,射向女才男貌组合。

滚石乐队曾经在一首歌中唱道《没有人是孤岛》,意思是人都需要交流、倾诉、释放,因此总要找个靶子,才与财都有了,找个好看的年轻的靶子,图个舒服与轻松,仔细想来,这番情理应是男女同等。在女才男貌的模式中,是她在享受他,而他得到了所谓的实惠。与男才女貌反其道而已。

女才男貌的模式里,女人真的那么吃亏么?男人又真的在吃软饭么?实事求是地说,都未必。A君的太太脾气大是在朋友圈里出名的,或许也是有大脾气的资本,把在职场发号施令的习惯带到了生活中,但是与A君生活几年后,她的朋友明显感觉到她变得柔了,平和了。

朗兹曼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作家、导演。他的记录片《浩劫》自1986年上映以来,一直被称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纪录片史上一个重要的事件。但最初令他出名的不是他的哲学论文、也不是他的小说、甚至不是他的记录片,而是他的情人——波伏娃。1952年,44岁的波伏娃和27岁的青年杂志编辑朗兹曼的恋爱故事轰动了法国知识界。为了这个男人,波伏娃甚至买了一幢公寓和他同居。要知道,即使是波伏娃的终身伴侣萨特,也没能让她下过这个决心。当年拿萨特和朗兹曼做对比是法国知识界的一时时尚,最后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当然,朗兹曼是个帅哥,为什么不呢。一直到2004年,帅哥老朗兹曼到中国参加国际记录片展映,还是不得不尴尬地发现,即使隔着半个地球,知道他情史的人还是比知道他电影的人要多得多。勿庸讳言,波伏娃对朗兹曼的爱,有很大程度确实是建立在肉体上的,但如果这份爱情仅仅建立在肉体上,《波伏娃传》里就不会如此描述他们的关系:在共同的生活中,他们互相接受了对方的一切:过去和现在。波伏瓦也逐渐摆脱了自己年龄的困扰,是朗兹曼复苏了她对万事万物的兴趣,激活了她已经泯灭的好奇心和生活中的各种欲望。喜悦、惊愕和开怀大笑,眼前的一切又都变得如此可爱,如此新鲜。是朗兹曼质朴、乐观、幽默的性格给波伏娃的生命带来了新的启示。

一个好女人是一座学校,朗兹曼同样所获不菲。由于萨特和波伏娃在年轻时就有过一个协议,每年两人都要共同生活一段时间,于是,有些时候,房子里是三个人。但是这种方式却使朗兹曼受到了萨特冷静、睿智的哲学家气质的影响,改变了他过于偏执的世界观。正是在与波伏娃共同生活之后,身为坚定的犹太教徒、又目睹过种族残杀的朗兹曼,才能够冷静而又敏锐地用一种宏观的视角记录和反思纳粹与犹太人的恩怨史,完成他那部杰出的记录片《浩劫》。

看一下波伏娃的语录“开始,我的内心忐忑不安,这是因为,一方面,我担心朗兹曼不能忍受这种关系;另一方面,由于朗兹曼已在我的生活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因此担心我和萨特的互相理解会受到损害。后来,我放心了。由于萨特、朗兹曼以及我的谨慎,我已经达到了一种心理平衡。这种平衡能够抵挡一切风浪,它的确也抵挡住了风浪。

假如你俩最终没有取得性和精神上的和谐——那是保证任何一段爱情持久的必须条件,就不要再强求,因为你早晚会意识到那样做是在降低自己的身价,而且也是完完全全的浪费精力。

杜拉斯(女)与雅恩是另一对著名的女才男貌的组合。遇到杜拉斯的时候,雅恩是一名一文不名的大学生。那一年是1980年,杜拉斯66岁,雅恩27岁。雅恩是被杜拉斯的才华打动的: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读到了杜拉斯的小说,从此被迷住了,不再看其他书,只读杜拉斯的作品。在他眼里,世界上只有一个作家,那就是杜拉斯,世界上只有一种书可读,那就是杜拉斯的小说。

从杜拉斯的好友所著的《闺中女友》的描述中,他们的爱情并不美满:66岁的杜拉斯经常怀疑自己的魅力无法和青春女郎相比,雅恩是杜拉斯的情人、秘书、助手、读者、司机、护士,也是她的奴隶、佣人、出气筒。他整天替杜拉斯整理稿子、打字、购物、搞卫生、干杂事,还要开车陪杜拉斯兜风,替杜拉斯洗澡擦背,受她的气,挨她骂,让她罚,被她训。雅恩经常出逃,有时彻夜不归,在车站或酒吧里过夜;但他也因此被杜拉斯训练出一种狗一样的忠诚。这种忠诚毁了他,杜拉斯死后,雅恩隐性埋名,彻底从世间消失;有人说他去了以色列,也有人说他在希腊一间教堂里修行。

而好莱坞明星哈里森·福特第二次婚姻更是女才男貌的典范,只可惜这一段维系了快20年的佳话最终也以分手告终。1983年,福特与编剧梅莉莎结婚,此女在当时的好莱坞可不是一般女子,那可是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的爱将,《ET外星人》就出自她的笔下。应该说,失意时只能靠木匠手艺维生的福伯能够星运大转,梅莉莎的旺夫本领功不可没。但是 福伯的成长,却让梅莉莎深感嫁给一位大众偶像需要多么坚强的心灵才能承担那种不安全感。这位才女竟以牺牲自己的创作为代价,成为福伯的贴身保姆,福特每去一地,她都寸步不离。结果却是,2001年,61岁的哈里森·福特不惜付出1亿美元的赡养费也要和梅莉莎离婚,其表面原因是一位小他23岁的好莱坞女星,但深层原因或许还是梅莉莎自己没能摆脱才不敌色的俗套。

无论是那句流行语:我爱你与你无关,还是恋爱也是爱自己的一种方式,说到底,一切都在于你自己。先不要盲目地去谴责男人们的见色思迁,谴责他们只能看到娇嫩的皮肤、闪亮的双眼;生物的本能当然够重要,但根据社会学调查,与美貌相比,73%的男人,都更注重自己的伴侣是否拥有美貌之外的品质:是否宽容、是否理解自己、是否能对自己提出有益的建议。否则,你无法解释,为何美丽的戴安娜就是无法吸引查尔斯王子,而其貌不扬的卡米拉最终笑到了最后。

无论是杜拉斯还是梅莉莎都没能想通这个道理,她们以才女的姿态享用男色,随后却因女色而在完全感的天秤上失衡,一味地用自己的占有欲去刁难、去攫取爱人的注意力,结果当然适然其反:在一个又老又不通情理的女人和一个同样不通情理但好歹年轻貌美的女人之间,你选择谁?尤其是那些你以为会喜爱同类的美貌男子,显然,所谓的美貌,他们自己已经拥有得够多了。

有一个男人说:我年轻的时候,最喜欢能让我产生崇拜和依赖感的年长女性,但我年龄越大,就越迷恋校服诱惑——觉得爱上一个洛丽塔那样的中学生是世界上最美妙的事”。男人如此,女人也难逃这个规律。特别是一些优秀女性,她们生活独立、丰富,精神世界完善,在生活上几乎从不希求男人的支撑和指教,爱情对于她们,也就难免染上更多轻松和娱乐的色彩,既然爱情本来就意味着各种各样的男女搭配模式,如果你需要他,而他也需要你,女才男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记住任何甜蜜的经历都伴随着代价,所以,如果他正在追你,你要记住如下的这些准则:

你很好,女人喜欢有力量和智慧的男人,男人也可以被你的能力和气势折服,这很公平,没什么希奇。

不要把他当成弱者,把自己弄得像个牧羊犬,疲惫不堪之后,利用爱情美容身心的目标会彻底泡汤,更别提自我进取的目标。

没有人喜欢被别人教育,哪怕是一个对你崇拜有加的稚嫩帅哥,记住他可能远远没有你成熟,假如你对你们俩的关系是认真的,你必须随时准备原谅他。

维持任何一段爱情,都需要两个人共同进步,即使你是大女人,而他是小男人。女人真正的魅力源于真正的智慧——这智慧与你读了多少书、身家多少没有关系,而是一种善于体察他人、沟通心灵的能力。

只要你觉得幸福,就不要在乎身边的人如何评论你们的关系,但最好不要把自己变成他的提款机——不管他年龄多大,好男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不喜欢乱花自己女人的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