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晓玲游记:《夜游濯水古镇—风雨廊桥》

(2023-11-04 22:05:52)
标签:

朱晓玲游记夜游濯水古

镇风雨廊桥

濯水古镇——风雨廊桥

水运码头大溪文化巴楚

文化青山环绕

分类: 游记

夜游濯水古镇-风雨廊桥

朱晓玲

朱晓玲游记:《夜游濯水古镇—风雨廊桥》乘载我们的旅游大巴,行程十个多小时到达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南部集土家吊脚楼群落、水运码头、商贸集于一身,土家文化、大溪文化巴楚文化、华夏文明交织呼应共通共融、青山环绕、古朴、幽静、雾霭氤氲烟雨弥漫的濯水古镇时,已是黄昏时分。我们到小巧玲珑的客栈放下行李,吃过晚饭,天就黑得伸手不见五指了。

我们由餐馆出来,云雾缭绕雾霭弥漫的古镇,仍在下着绵绵细雨。我和先生商量,今天晚上,我们何不到古镇及古镇的风雨廊桥上去走走?先生欣然同意了。

我们冒着绵绵细雨,漫步在素有五街七巷三宫七院之称,地面一色用青石板铺就、街两边青瓦木质结构的房屋或画梁雕栋或飞檐翘角或朱门镂空门烙印着深深岁月瘢的狭仄幽深古老小街,一股浸润着古时工匠将传统建筑美建筑文化美学融汇贯通到极致的古朴、典雅、端庄、静谧的气息扑面而来。行走其间,很能安静人心灵,将旅人的心绪引向纵深……

不过,实话实说,古朴、静籁的濯水古镇的夜晚,远不是想像的那么灯火辉煌璀璨,游人如织。甚至可以用“萧条”二字来形容。开着门的店铺倒是不少,而顾客却寥寥无几甚至是无。

是的,错落有致、鳞次栉比一个紧挨一个的商号、民居、会馆、学堂客栈、酒肆、餐馆、玲琅满目的服装店、茶社等等商半边街、江西街、中街、老盐行、李家老街”大街小巷,极是冷寂,门可罗。冷寂的不是商铺,而是游人。我游走在清幽冷寂、湿润的古老小街,愰惚间,有种穿越到远古时代之感……

“这么冷清的街市,怎么还有这么多商铺呢?怕是门面租金都难以赚回哟?”瞬间有穿越感的我和先生,在冷寂的小街边走边疑惑地谈论着。

为了解惑,我们走进一家一位五官精致的俏丽中年妇人经营的小吃店。小吃店小到什么程度呢?店内紧紧巴巴靠墙置放着三张长方形餐桌。三张长方形餐桌另一边有一够一个半人行走的走道,走道右边是小巧的收银台和做熟食的狭窄操作间。

我们见干净、逼仄的小吃店内无一食客,便与俏丽女店主交谈了一会儿。我们与女店主的对话如下:

“你这门面是自家的还是租的?”我问。不知出于什么心情,我很想她说门面是她们家自己的。

可是,俏丽妇人答:“是租的。我不是小镇上的人。我家在大山里,离这儿有几十里山路。”

“每年租金多少钱啊?”我问。

3万多。”

3万多啊?”看这萧条的街景感觉她的门面费都难得赚回的我,又问:“我看镇上几乎没什么游客,门面租金能赚回吗?”

俏丽妇人答:“基本上赚得回吧。”

“游客这么少,还能赚回租金?”女店主的回答倒是使我有点惊诧了,不禁又问。

“不是的不是的,游客不总是这么少。现在是淡季,游客是要少些。”女店主说:“旅游旺季的时候,游客多得不得了。街上挤都挤不动的。”

“什么时候是旅游旺季呢?”我打破砂锅问到底地问。

“暑假的时候。”女店主说。

“旅游旺季时,一天能挣多少钱?”

“一天最少能挣七八千哩。”

“一天能挣七、八千?”我颇感惊诧地问。因为我看到的冷清街景实在难以与女店主讲的一天能挣七八千划上等号。

“是啊,旺季时一天最少能挣七八千哩。”女店主说。

“哦,那还真是不错啊。”我说:“可是,你一人忙得过来吗?”

“肯定忙不过来呀。旺季的时候,我要临时请七八个人帮忙。”店主说:“就是请了这么多人,每天我也是累得腰酸背痛的。”

……

嗯,与女店主的一席交谈,算是解了我的“古镇这么冷清,商家何以为继”之惑。正在我们交谈甚欢时,有人来问女店主门前小桌上摆放着的腌辣椒多少钱一瓶。

见女店主有生意来了,我们便与之告辞。

由小吃店出来,我们要去的第二个地方就是横跨静水流深的阿蓬江、誉为"世界第一风雨廊桥”“濯水风雨廊桥”了。

我们冒着古镇柔柔细细的霏霏小雨走进承载着悠久古典建筑美学和精神文化内涵如一条巨龙静卧于阿蓬江上雕梁画栋巧铺的宏伟“濯水风雨廊桥”,如同走进历史深处……

据传,“濯水风雨廊桥”始建于唐朝。是一位土司王子为天天相见一见倾心住在阿蓬江对岸的心爱姑娘所建。这座蕴含着浪漫爱情故事传说的风雨廊桥,如一个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历经千百年时代更迭兵戈扰攘沧海桑田,破败老旧是可想而知的。那一年,濯水政府筹巨资对风雨廊桥进行了“修旧如旧”的修复,至“2010年10月18日修复竣工,10月底正式对外开放”。

然而,但是,这座修复竣工对外开放不过三年的风雨廊桥真是命运多舛,在2013年的某一天一场大火大火将桥面上的木质建筑不可修复地全部烧毁。因此,我们现在看到的658米、宽5的风雨廊桥,是2017年在旧址上重的仿古风雨廊桥还别说,走上这座仿古风雨廊桥,古风古韵扑面而来……走在这座古韵深深的风雨桥上,你如同邂逅了一位由远古时代走来的历史老人,陌生、亲切、感动交织于心……

风雨廊桥虽然重建于2017年,但除了12个桥墩是钢筋混凝土铸就而外,桥面建筑材质清一色是纯木质的。建筑工艺更是传统、古朴、典雅、精密。每个建筑构件的连接点,都是传统的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斜穿直套 纵横交错榫卯结构密而坚固集廊、塔、亭、阁之大成。据说濯水风雨廊桥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风雨廊桥。桥内两侧一溜长摆放着供古镇修心养性的居民或挑着背着挽着山货南来北往赶集的山民及风尘仆仆的游人歇息闲坐观江的朱漆长

因为我们是夜游廊桥,喜见长长的廊桥疏朗有致地高高挂着喜庆的具有唐代风韵的大红灯笼。整座廊桥被柔美而淡红的灯光映衬得无比迷离梦幻。不远处,有一女子站在长木凳上,手棒着红红灯笼,让不远处的友人给她拍照。先生许是被这意境迷住了,他也是站在另一处长木凳上,手棒红灯笼,硬是要我给他如此拍张照片。先生带有几份稚气的举动,不禁使我想起了一句成语:老夫聊发少年狂……成雪,又何妨?

给先生拍完照,我们继续前行。我想看夜幕下的江景我想看夜幕下的远山,便驻足凭栏远眺。绵雨霏霏夜幕下的廊桥之上,廊桥之外远远近近的秋雨共长天一色的江景、如黛的远山,是模糊、隐约,朦胧、影影绰绰的。是一种久违的万籁俱寂人沉醉的宁静、朦胧美……你远眺静美万物,沉醉其间,尽情享受纤尘不染的安润……

“我们回去吧,时间已不早了。”不知我们凭栏站了多久,先生的声音将我拉回到现实。

“嗯,好吧,我们回去吧。”被先生的声音拉回到现实中的我,意欲未尽地说:“明天早上,我们起早点再来风雨廊桥走走好不好?这儿实在是太美了。”

“可以呀。”先生说。

说话间,恋恋不舍的我和先生走出廊桥,回到客栈,漱洗毕,躺下,想着明晨我还要去读廊桥看远山,观“倒流三千八百里”的阿蓬江水如何由东向西倒流的雄奇景观,陶醉惬意裹挟着我渐渐入了梦乡……

一夜的梦是甜的……朱晓玲游记:《夜游濯水古镇—风雨廊桥》


朱晓玲游记:《夜游濯水古镇—风雨廊桥》

朱晓玲游记:《夜游濯水古镇—风雨廊桥》

朱晓玲游记:《夜游濯水古镇—风雨廊桥》

朱晓玲游记:《夜游濯水古镇—风雨廊桥》

朱晓玲游记:《夜游濯水古镇—风雨廊桥》

朱晓玲游记:《夜游濯水古镇—风雨廊桥》

朱晓玲游记:《夜游濯水古镇—风雨廊桥》

朱晓玲游记:《夜游濯水古镇—风雨廊桥》

朱晓玲游记:《夜游濯水古镇—风雨廊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