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玲游记:《新疆-俄罗斯之旅之:套娃》(图/文)

标签:
朱晓玲游记2017俄罗斯之旅套娃琥珀莫斯科初春椴树、桦树或莱姆树 |
分类: 游记 |
新疆-俄罗斯之旅之:套娃
套娃,是俄罗斯木雕民间工艺品。呈圆柱形状,空心、底部圆润而平坦,色彩迥异不同:或绮丽热烈;或恬淡梦幻;或神秘高贵;或自然简朴;或冷艳纯净等不同色彩。
做套娃的材质、工艺流程,都很讲究、精细。椴树、桦树或莱姆树是做套娃的最好材质。做套娃的木材,一般在初春时节,当树木有充沛的汁液之时,将其砍下,剥去表层树皮,然后置于通风干燥的地方,风干。树木风干的时间越久(多至五六年少则两三年),制作出的套娃,就越坚固越不易裂变破损。
套娃有五个套、七个套、十个套、十二个套等不等数量的套娃。那天,我们在莫斯科一家商店挑选套娃时,我们的莫斯科导游撒沙(撒沙是个很暖心很有人文情怀又幽默风趣,对俄罗斯政治、文化、经济了然于心的导游。他从来不建议、甚至阻止我们买昂贵物品。他说买最适合于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记得我们在逛琥珀商店时,我和我先生都看上了400多元钱一瓶的纯天然蜂蜜,非常想买两瓶带回家。又怕买到了假货,便请教撒沙这是不是纯天然蜂蜜。撒沙举起装有蜂蜜的玻璃瓶,认真看了看,说:“是倒是纯天然蜂蜜,但价格太贵。我不建议你们买。”他说象卖琥珀这种奢侈饰物的商店,摆放的蜂蜜等食品,都是作为工艺品点缀其间的,所以价格昂贵。他说买蜂蜜啊、巧克力、烟酒之类的食品,最好到当地居民购物的超市去买。在那里才会买到货真价实价廉物美的物品。由琥珀店出来,撒沙应我们要求,将我们带到了当地居民购物的一个偌大超市。在那儿,我们买到了在琥珀店卖400多元钱一瓶,而此超市只卖一百多元钱一瓶的纯天然蜂蜜。当然,我们在超市还买了大头娃娃巧克力、俄得克酒等食品。)建议我们买最小的那种套娃。撒沙说:最小的套娃,才是俄罗斯最古老传统的套娃。而那些大的套娃都是改良的。材质工艺都没有小套娃好、精良。我们听取了导游撒沙的建议,花一千二百多卢布买了个正宗传统的小套娃。不过,有贪大心理的我们,还是经不起琳琅满目大套娃的诱惑,花六千多卢布买了两个大套娃。我们买的是散发着淡淡树木清香的椴树材质、五个套的套娃。是导游撒沙帮我们挑选的。非常感谢撒沙耐心帮我们挑选的套娃!当然,撒沙不单单热情地帮我们挑选N多物品,我们旅行团其他成员,都受到他热情贴心的帮助。每到一个商店,撒沙就会楼上楼下地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这个喊:撒沙撒沙,快过来帮我看一下项链;一会儿那个叫:撒沙撒沙快过来帮我兑换一下卢布;撒沙快过来帮我看看这酒;撒沙快过来帮我看看这耳环;撒沙撒沙快点过来帮我看看这手镯……那情那景,导游已不是导游了,而是我们的亲人,没有丝毫的隔阂,融洽得如一家人……
撒沙还提醒我们,在俄罗斯买“套娃”,可是要小心哟。稍不小心,说不准你就买了中国义乌造的“套娃”带回家。他说现在俄罗斯好多大小商店出售的“套娃”,多是来自中国义乌的。义乌做的“套娃”从工艺讲,几乎可以乱真。不是内行的人,很难辩真伪。我说:听人说由“套娃”底部看是否有俄罗斯艺术家签名,就可甄别“套娃”真伪?没有签名的“套娃”肯定是假的。撒沙说:别别别,你要是这样鉴别真伪,那可是大错特错。我们的同胞有多聪明啊,俄罗斯艺术家在“套娃”底部签名,我们的同胞工艺大师也会依样学样地用俄文签名呀。而且模仿得惟妙惟肖……哦,这个话题好象不大好谈啊?在此打住。
我很惊叹俄罗斯对本民族工艺品“套娃”的推广和宣传,真可谓是做到了极至。在圣彼德堡、在莫斯科、在火车站或机场,在我们所到之处,无论你走进哪个商店哪个超市,都会看到、找到出售“套娃”的专柜。大有无“套娃”不成其为商店或超市之意。且商店橱柜里面琳琅满目的“套娃”,个个既朴素憨态又艳丽华贵得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有的商店,无论你买不买“套娃”,只要你购买了商店的物品,服务员一律用印有“套娃”头像的塑料袋作为物品袋,给顾客包装所购物品。我还真没发现,中国有哪个民间工艺品,被宣传、被钟爱到如此极致的地步。
而且据说,俄罗斯每个家庭中,都有摆放“套娃”的专柜。家庭主要成员会在“套娃”面前许愿。每一个心愿达成,就会由“套娃”中拿出一个“套娃”,并排放在“套娃”旁边。由此,“套娃”也蕴涵有吉祥幸运之意。当然,这只是我听说而来的信息。不知是否属实。因我们是跟团游历俄罗斯,仅一个星期的时间,根本没时间没条件走进俄罗斯原居民家中去一探究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吧。
“套娃”最使我动心的,不是她或华丽或朴素或神秘或冷艳的色彩、形态,而是流传几个世纪多个版本美丽动人的传说。版本一:17世纪(也有说是起始于14世纪)的俄罗斯沙皇时期,距莫斯科以南70公里的俄国古镇谢尔盖列夫镇(也译为“扎郭尔斯科镇”),一对奴隶夫妻分别在他们新婚不久的某一天。新娘的夫君随垦荒队伍,到遥远的荒蛮之地,为庄园主开垦疆土。离别了妻子,在荒无人烟之地,除了强大的劳动之外,对妻子的思念常常使年轻夫君夜不能寐。为了解对妻子思念之苦,他便借着月光,偷偷在木头上雕刻妻子的容貌。为了便于藏匿和携带,他将雕刻了妻子容貌的木头底座挖空,将雕刻的第二个妻子头像套在第一个中,将第三个套在第二个头像中,如此类推。不知雕刻了多少个妻子头像。直到开垦的荒地,长出了丰饶的庄稼,奴隶主才让部分奴隶们回家。年轻奴隶在回家队伍之例。他带回家的不仅有一颗思念妻子的心,还带回了无数个精心雕刻的妻子的木雕头像。年轻夫君对妻子忠贞不渝的爱情故事,由此流传至今。套娃由此成为俄罗斯忠贞不渝爱情的象征。
版本二:同是沙皇时期,古镇谢尔盖列夫镇一对年轻的奴隶夫妻,因夫君和其他奴隶被奴隶主派遣到遥远的荒蛮之地开垦疆土而分离。夫君别离妻子时,妻子已有身孕在身。思念故土思念妻子的夫君,在遥远的荒野之地劳作之余,每天夜深人静之时,凭着想象,在木头上雕刻还在妻子腹中孩儿的容颜。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不知雕刻了多少女儿的头象。当奴隶们开拓的疆土终于长出丰硕的谷物麦子土豆后,他们赶着马车载着丰收的谷物麦子土豆,回到故乡谢尔盖列夫镇时,年轻奴隶怀中揣着无数个雕刻的女儿的头象。当他看到在门口迎接他的妻子怀中抱着的已是呀呀学语的女儿时,惊异地发现,妻子怀中抱着的女儿那张稚嫩粉红的脸蛋,长得和他雕刻的女儿头像一模一样。套娃由此,成为俄罗斯思念骨肉的象征。
版本三:还是俄国古镇谢尔盖列夫镇,两个相邻而居的一对表兄妹,童年、少年在一起长大,感情笃深。当他们一天天长大成人后,勤劳、善良、孝道的表哥,为了分担父母亲的重担,决定远走他乡挣钱养家糊口。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表哥依依惜别了父母惜别了表妹,踏上了独自闯天下的漫漫长路。在他独闯天下的日子里,他日夜思念故乡,思念父母思念同他一起长大的表妹。为了寄托思念之情,在外学得一手好木匠手艺的表哥,只要有了闲暇时间,他就拿起一段木头雕刻,他将表妹的头像雕刻在木头上。多少年后,当表哥由外地回到故乡时,他送了无数个刻有表妹头象的套娃给表妹。由此,套娃是亲情的象征。
还有版本四,说的是套娃是由日本传进的俄罗斯。我不大相信这种传说,也就不多赘言了。
有这么多美丽传说的古镇——谢尔盖列夫镇,我们当然是要去一睹其芳容……
(已录于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