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玲游记:《我由高原回之:探访千年古镇——青岩镇》(图/文)

标签:
朱晓玲游记我由高原回之探访千年古镇青岩茶马古道梦中故乡 |
分类: 游记 |
我由高原回之:探访千年古镇——青岩镇
朱晓玲
一
我、我先生,北京女诗人潇潇雨一行三人,结伴而行,慕名前往位于贵阳市南郊的花溪、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的军事重镇——青岩镇探访,是8月(2015年)11日。
那天,素有“天无三日晴”的贵阳城,天气格外晴好。山城的阳光比山外的阳光明丽多了,天空也是蓝蓝的,白云飘飘。
我们是在贵阳市区乘坐公交车到花溪,然后在花溪转乘中巴去的青岩镇。由花溪到青岩镇,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乘坐的中巴上,乘客不多,大多是本地人,游客嘛,就我们三人。由这些乘客的言谈举止中,可感受到当地民风的淳厚、朴实。坐在他们中间,安全感是足足的。
坐我身旁一位气质颇佳的女士是当地人。她听说我们是外省来贵州旅游的,便十分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贵州的风土人情、风味小吃,旅游景点。也给我们讲了到青岩古镇后,主要游玩哪些地方。这位女士说:青岩镇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北门的定广门城楼,是保护得最完好的。好多古装电影、电视剧都在那儿取过景。青岩镇还有九寺、八庙、五阁、三洞、二祠、一宫、一院、三牌坊(史记有八牌坊。其他五牌坊,因千百年来连绵战火摧毁,年久失修而烟消云散于历史烟尘中——作者注)。南门内外有‘赵理伦百寿坊’和‘周王氏媳刘氏节孝坊’两牌坊,‘赵彩章百寿坊’在北门外。这几个牌坊可都是皇帝御赐而建的哟。”这位女士除了向我们介绍历史名胜古迹外,还向我们介绍了古镇的风味小吃。她说:“青岩的卤猪蹄、玫瑰糖、糕粑稀饭、功夫酥、鸡辣椒、臭豆腐这些都是很有名的风味小吃……”这位热心女士的详细讲解,使我们人还没到青岩镇,就已对古镇有了大致了解。热心的女士是中途下的车,她下车时,我们对她一再表示感谢。
二
我们在青岩古镇终点站(说是终点站,既没站牌也没任何标志。所谓终点站,就是在210国道青岩镇地段下车即是)下了车后,问了好几个路人,曲里拐弯地才找到青岩古镇进口处。可能这儿不是正门进口处之故吧,因而售票处冷冷清清。我们根本没用排队就买到了门票。然而,当我们检了门票,走进小街时,却见游人如织、人声沸鼎,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与售票处的冷清大相径庭。一股古意与现代商业文明交织的气息,势不可挡地扑面而来……
青岩古镇,有东西南北4条正街,纵横交错小街、古巷有26条。并不宽阔、透着古色古香建筑风格小街的路面,一色是青石板铺就。临街的民居房屋,不是酒肆就是苗族银饰或咖啡屋功夫酥玫瑰糖苗绣坊糯米酒女儿红鸡辣椒豆制品古法造纸等商铺,一派繁荣景象,没有一间民居是空闲的。错落有致的民居房屋,都比较完好地保持着明、清建筑风格:或青石垒墙,镂空花窗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或灰砖墙体黑布瓦,巧夺天工的木雕门窗;或石块垒墙、青石片当瓦,玻璃瓦当天窗;或大石屋连着小石屋逶迤狭长、幽深、古朴的石板巷;而百岁石牌坊的精湛雕工绝世得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刻印着千百年风霜雪雨瘢痕的定广门城楼及城楼上的敌楼、垛口、炮台等历史遗迹,无不是如一个满身披挂着历史风霜的沧桑老人,在向由天南海北风尘朴朴汇集而来的现代游人诉说着古镇的兴衰史、沧桑史、刀光剑影史……
是的,不错,在这不足三平方公里的千年古镇,筑有标志着古时军事防御建筑的城墙及东、西、南、北四座宏伟的城楼。长满青苔的陈旧的城楼上有同样陈旧但却完备的军事防御设施,如望孔、炮台、敌楼、望火楼、垛口、烽火台等等。因为这里曾是扼守贵阳南大门的第一座门户,军事要塞。
站在城墙上,你似能听到、看到当年明军为守护城池而战的金戈铁马声、嘶吼声、声声震天、战车交结连立、旌旗猎猎飘扬……有文字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大批军队进入黔中腹地后驻下屯田。此后,‘屯’逐渐发展成军民同驻的村寨。因而,‘青岩屯’演变为‘青岩堡’。明天启四年至七年(1624-1627年),时领青岩土守备,领72寨,控制八番十二司的班麟贵,在离青岩堡约1公里的‘四只把坡’(地名)建土城,时称为"王城"。音译汉语为‘兵城’或‘营盘’之意。这就是今青岩镇的雏形。”
这座茶马古道上依山傍岭而建的古镇,不仅是军事要塞,同时还是不同宗教信仰并存的大本营。即:中国佛教古刹寺庙和起始于耶路撒冷的天主教教堂及发源于中东以色列的基督教教堂并存于一镇。三教和谐地并存于一个巴掌大的小镇,有什么样的历史渊源和因果关系呢?我们无从考证。唯可考证的是,就我有限阅读范围所知,像这种三教并存于小镇的现象,在我国版图上,是绝无仅有的唯一,而不是“之一”。三教并存于此,无疑给千年古镇平添了更多神秘、肃穆、庄严、神性、禅意之色彩。
三
我们行走在弥撒着古风古韵的小街,有种穿越感。感觉时间倒流到了远古时代,我们迷醉在其中,不知今夕是何年……我们象众多游客那样,是好奇也是嘴馋地走进干净、敞亮的小吃店,不是为了填饱胃,而是为了尝鲜及享受一份悠闲。我们一人为自己点了份喜欢吃的小吃:糕粑稀饭和糍巴还有一盘臭豆腐。
品完小吃,走出一尘不染的小吃店,我们又汇入人流、声浪中。随了人流的裹挟,继续我们的漫步、徜徉……一路好奇、惊异、不舍往前走……
当我们行至青岩古镇北街拐角处时,我的心,怦然一跳。泪,不可抑制地湿了双眼……天啊,这不是数十年来千百回走进我梦中的小街么?
我数十年梦中的小街,我今日亲临的小街,你是以怎样我不可知的灵通姿态穿越时空,神性、幽灵地走进我梦中的啊?冥冥中,我今天的到访,难道是小街对我的呼唤么?呼唤我与梦中的小街相遇……
身临眼前熟悉透透的街景,我仿佛重又回到了梦中……
是我的心髓么?
小街古朴的民居、小街狭长的街景,青石板铺就的路面,包括次第而下走进小街那青石板铺就的台阶,尤其是那小街拐角处的景物,都是那样那样熟悉,熟悉得如同我就是在这个小街出生、沐着山风山雨日月星辰长大的。所不同的是,我梦境中的小街远没有这般繁华,喧嚷、现代。而是安谧、冷寂、素净、古朴。临街的商铺经营的商品也不是玫瑰糖、卤猪蹄、豆制品及苗银银饰咖啡屋,而是谷子、米面、玉米、豆子、高梁、麸皮、稻糠等农作物……哎哟、可是,这小街街景、那小街拐角处,实在与千百回走进我梦中的街景太相似了太相似了。相似得令我心头颤栗……
然而,此前,我从来没有到过这个地方呀。为何这个街景多少年如一日,那么顽强、真切、千丝万缕地走进我的梦中呢?
千百次的梦中,我总是在这个小街拐角处左顾右盼地寻找。梦中的我不知自己在寻找什么?或许,寻找回家的路?可是,我总是迷失在这条小街中,我从来没有走出过这条小街,我从来没有找到回家的路……难道我的前生前世,注定就是这个小镇一民女么?难道,我此次西南之行,就是来寻我前生今世的一个梦么?
甚至我惊悸感到,或许在我多次的梦中,我的魂灵是飘游到了千里之外的古镇……更或者,古镇原本就是我生命中的一个注定。
天啊!
那么,我前世的父亲是谁?我前世的母亲是谁?我前世的爱人是谁?我前世有兄弟姐妹么?我前世的父亲是否是600多年前“朱元璋皇帝派30万大军远征滇黔”中的将士?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我的生命、我的灵魂与这个西南古镇有何种无以解读的密码和因缘?
我到底是谁?
站在千年古镇街头,看着千百回走进我梦中的街景,我百感交集……泪流满面……
我们走出小街很远了,眼中有泪的我,实在不忍就此匆匆别过梦中故乡,决意回去再多看一眼。我对与我并肩而行的潇潇雨说:我还想回到那个小街去看一眼。
“为什么呀?”潇潇雨不解地问。
“这个小街我太熟悉了。”
“你以前来过?”
“没有。”我说:“真是太神奇了,这条街多少年如一日总是在我梦中出现。在无数次的梦中,我总是独自行走在这条小街。”
“真的呀?!”潇潇雨明显的很是惊讶地望着我说:“那你的前生肯定与这个地方真有什么神秘联系,你一定要把你的感受写出来,一定会很感人……”
可是亲爱的潇潇雨啊,你怎知道,我对这小街莫名的亲近感及这条街景与我梦中街景严丝合缝重合得无解的吊诡和神秘,岂是我笨拙的文字表述得了的。
我离开我先生和潇潇雨他们,重返人头攒动的街头,痴痴呆呆地伫立在我梦中的故土,久久不愿离去。我的心,早已葡萄在街角的青石板上……亲吻……亲吻我前世的故土……泪水涟涟……
行文至此,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双眼……为我梦中的故乡……
补记:更为神奇得无解的是,自从2015年8月,我在贵州的青岩古镇邂逅了我梦中的小街后至今,和我梦中一样一样的青岩古镇那条小街,就再也没有入我梦中来了。难道我这次西南之行,冥冥中,真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引领着我去拜谒一次前世的故乡么?
喏,就是那个拐角处,与我多少年无数次梦到的街景一样一样,一样得令我心儿发颤……
与无数次走进我梦中的小街街景一样一样。只是我梦中的小街没有这么喧嚣。
当我们行至青岩古镇北街拐角处时,我的心,怦然一跳。泪,不可抑制地湿了双眼……天啊,这不就是千百回走进我梦中的小街么?
注:
1、相关资料来源于360百科、百度百科。特此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