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晓玲随笔:《我思我语》在之十四

(2011-12-23 13:39:34)
标签:

朱晓玲散文随笔我思我

语在

马修

倦怠之意

我爱吃榴连

分类: 散文随笔

我思我语在

朱晓玲

朱晓玲随笔:《我思我语》在之十四

 

母亲在,家就在,母亲走了,家也就散了。

 

真正的爱是一种伤不起的精致瓷器,碎了,就无可修复。

长篇小说《金元帝国》节选:

 

“……她伸手亲昵地拍了拍马修带有倦怠之意瘦削、苍白的脸颊,妖冶地说:“宝贝儿,你就让他们进来吧,外面够冷的。这样拒客人于门外,很不礼貌。虽然夜已很深,我们要休息了。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成为我们将客人拒之门外的理由。”说完,她瞧也不瞧依然站在门外的乔治他们一眼,车转身,雍容雅步,象是走在T台上的模特,左右摇摆着苗条腰身,穿过起居室,径直往房门洞开着的卧室走去。

“请吧。”很显然,妻子娜莎的话起了作用,马修不是很情愿地让开身子,做了一个请进的手势,将乔治他们让进了屋。

第三节

马修家的装饰和摆设,远没有他姐姐玛丽家奢华讲究。甚至稍显凌乱,随意。不过,还算整洁、干净。实木地板擦得光鉴可人。宽大的沙发是布衣的。每个沙发座位中,靠背放有或方或圆形状各异,花色不同,颜色也不相同的软段面靠垫;摆放在沙发前的茶几哩,是名为“非洲鸡翅抱石鱼”红豆杉根雕茶几。很精湛、沉淀、交融的那种根雕艺术茶几;铺在根雕茶几下面的手工编织纯羊毛地毯图案,是非洲土著人图腾图案;四周的墙壁,被涂料涂抹得五彩缤纷、颜色斑斓。当然,是那种很艺术的斑斓色彩;挂在正面墙壁上的油画,是梵高真迹“向日葵”。左侧墙壁上,还挂有一幅出自卡巴尔之手的 “维拉斯的诞生” ;而那架面朝挂有“向日葵”油画那壁墙而放的、工艺精湛,价格昂贵的“施华洛世奇水晶”钢琴,则是世界钢琴界之王冠。它的独特之处,是由9000颗熠熠生辉水晶镶嵌,完全用手工精心雕刻、打磨制作而成。有媒体报道,这架“施华洛世奇水晶”钢琴,全世界仅有三架。马修当年为了买下这架昂贵的、产自音乐之都维也纳,蓓森朵芙牌“施华洛世奇水晶”钢琴,可是费尽了心血。当时刚结婚的他,倾其所有,也没凑够能买回这架令他魂牵梦萦钢琴的钱。最后不得不到银行货了款,才使他如愿以偿,将钢琴买回家。马修常对人说……”

 

写于多年前的一段文字:

父亲去世后,我、大妹、小妹同母亲同睡一床.我睡母亲的脚头,大妹和小妹同母亲睡一头。在一个月色朦胧的夜晚,月光由房顶的亮瓦(砖木结构的老房子的屋顶上,间隔着盖的一些玻璃瓦)照射进来,使房间有朦胧的亮光。睡得迷迷糊糊的我起来小解。在我起床的时候,见一与我大妹年龄相仿的小女孩蹲在放在床前面不远处的洗脚盆边。我以为是我大妹在那儿小解,就下床穿鞋。我的鞋刚刚穿好,令我惊恐万分的事发生了,那小女孩轻飘飘(真是飘,不是走。我现在想起那情景脚手都发凉)地向我走来。我叫了一声:“秀敏”(我妹妹的名字)。她不答应,继续向我走来。我吓得鞋也没脱就一下子爬上了床。我一爬上床,那小女孩就退回去。我看她退回去就又准备下床,我的脚刚一落地,她就又轻飘飘地向我走来,我又爬上床缩在床的一角,她就又退回去。我这样上床下床反复了好几次(我不知自己为什么既害怕,又不叫醒我母亲),终于将我母亲吵醒了。母亲问我在干什么,我说我想解小便。母亲说你去呀。我说秀敏老是在那儿蹲着。母亲说你鬼说么事哟,秀敏睡在我身边呢。我伸手去摸,大妹真的睡在我母亲身边。而那女孩子还蹲在洗脚盆边。我对母亲讲,“房里有人。”母亲抬起头来,往我指的地方望,说:“哪儿有人啦。”母亲什么也没看见。而我千真万确看见有个小女孩在那儿蹲着。我再也不敢下床了。可是我又要小解。母亲不得不起床点上油灯(那时我们那个小镇还没有用电灯),灯点燃后,房间真的什么人也没有。

因为马桶是放在我大姐的房间里,母亲起床点燃灯后,在前面掌着灯,将我带向大姐的房间。在我母亲刚跨过房门槛而我还在门槛的这边的刹那,一阵凄厉惨绝的尖叫声在我耳边响起,还有无数把银光闪闪的长刀在我眼前乱砍乱剁,真是刀光剑影(多少年过去了,那情景还历历在目)。但是我没看见一个人身,只见刀的寒光闪烁,凄厉惨绝的尖叫声响成一片。我惊叫一声倒在了地上……

另一次,我们校宣队到一个村子演出归来,路过一个不大的豁口时,我突然看见前面一个火球由豁口的这边向豁口的那边滚去。“啊”,我惊叫一声,一下子瘫软在地……2011-8-13 21:49


赫塔.穆勒的短篇小说《黑色的大轴》,文本脉络吊诡,语言吊诡、恣溢、宏阔(不是故事的场景、体裁宏阔,而是叙述语言本身)。其叙述语言,犹如五彩斑斓的蝴蝶,犹如嫣红的玫瑰花瓣儿,在风雪中绚烂地飘舞。那是一种冷冽、凌乱美。对,这就是我读了此小说的感觉——读《黑色的大轴》感2011-8-13 21:59

 

个人体验,意识流,不存在整理意识之说。恰恰相反,而是要规避、反判规整写作模式。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无意识地将规整的意识、情境撕碎、断裂,顺着思绪(也可说是意识)恣意、自然地写(有点象自然主义,又不同如自然主义)。思绪流向哪儿就写到哪儿。不受约束。跳跃、断章、错置,时空颠倒、重合等等是意识流写作者,最爱的写作技巧。意识流作品,看似是杂乱无章,漫无边际,其实有一潜在的暗流(故事链),始终牵引着故事走向。那是一种弥漫在文字中,看不见摸不着,只能意会、感悟的一种气息。2011-8-13 22:09

“这辆吉普车,包括车库内,我们全都检查过了。”阿伦站在吉普车旁,对在车内仔细检查的乔治说: “我们除了发现吉普车尾气管上,人为地接着的那根软管外,在车内还发现了一本2009年10月出刊的《国家地理》杂志,一支女人用的唇膏夹在杂志里面。哦,对了,还有一张名片。除此以外,我们没发现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乔治由车内,发现了一件几乎用眼睛看不见的物件。他戴上工作手套,将此物件装进了专用塑料袋中。

就在此时,起居室内吧台上的电话响了……可是,没有人能接听到。电话只急骤地响了两声,就断掉了。

吧台上的电话铃声刚断,这边车库里,阿伦的手机响了。给他打电话的,是地方报纸“警坛风云版”记者弗兰克。弗兰克是地方报纸“警坛风云版”主笔。他不仅主笔米德尔敦市,所发生犯罪案件的新闻稿,还经常写些很有看头的侦探小说,在报纸上连载或投寄杂志。是米德尔敦市,数一数二的侦探小说家。由此,和警局打交道比较多,和阿伦当然就很熟了。电话中,弗兰克告诉阿伦,格林威治富人社区,昨晚发生的一案四人死亡案件,在社会上已引起沸沸扬扬的舆论。新闻媒体也很关注,希望此案尽快侦破,以安定人心,稳定社会正常秩序。“我们已经在前往案发现场的路上,很快就会到了。”弗兰克末后说。

“我们的勘察才刚刚开始,恐怕难以接受采访。不过”阿伦回答说:“不过,我可以就你们的请求,和乔治探长商讨一下,再回你话。请你稍候。”说完,阿伦挂断了电话。

“探长,刚才地方报记者打来电话,说他们已在前往案发现场的路上。要来现场采访案件进展情况。”阿伦与弗兰克结束通话后,来到在车库外面,察看车库四周的乔治身边说。

“你赶紧回他们话,请他们不要来。现在不是他们来的时候。”乔治果断地说:“你明确告诉他们,在案件没有侦破之前,我们不会接受任何媒体采访。即使他们来了,我们也不能向他们透露任何信息。大家一定要记住,在案子没有彻底破获之前,对外封锁消息,是很有必要的。如果因我们的麻痹大意,向媒体透露了那怕一丝信息,经媒体报道出去,很有可能,会给我们的侦破工作,造成不可想象的被动局面。直接影响破案的顺利进行。”

在案件没彻底破获之前,对外如铜墙铁壁一样严密封锁消息,是乔治办案的一惯作风。再精明的记者,休想由他的口中,套去半点儿口风。——小说选段2011-8-13 22:13

 

我爱吃榴连

我特别爱吃榴连。尤其喜欢回味,吃过榴连后,弥留在口中那股说不出的清香。

周末,大姐和妹妹来我这儿玩。大姐的儿子,买了个十来斤重的榴连抱了进来。嗬,满屋子人说:“臭臭臭,快抱走快抱走。”奇怪哦,我却闻到了一股清香。很好闻的清香。我说:“很清香啊。”哪想到,遭到了众姐妹的反对:“这么臭你却说香。你嗅觉有问题。”我说,我闻到的真是清香嘛。最终我还是寡不敌众,大姐的儿子在一片“臭臭臭”的叫声中,象是做了一件什么错事似地,面红耳赤地将榴连抱出了屋子,放回他的车中。我的心,却念念不忘那只让我闻到清香的榴连。晚饭后,姐妹们要回武汉,我送她们到楼下。大姐他们上车后,我对正要上车的雷雷说:“雷雷,你把榴连给我吧。”雷雷很高兴地跑到车后,打开后备箱,将榴莲抱了出来给我。

姐妹他们走后,我用几天的时间,才将榴连吃完。

2011-8-13 22:30

昨天晚上,我梦见了父亲。好象是在大姐家。又不象是她家,所处环境非常模糊不清。
这是父亲去世后,我第一次梦见父亲。梦中,我在另一个房间还没起床。听见父亲和大姐说话的声音,心中涌起从没有过的父爱的温暖(我真不知父爱是什么滋味)。我赶紧起床刷牙,我想洗漱完后,再去见父亲。我低头刷牙时,忽见洗脸盘中,满满一盆清水,水面上漂着好多玫瑰花瓣。心想,大姐真心细啊,还用花瓣泡水我洗脸。我又想,我如何叫父亲呢?是叫老爸还是叫爸爸。第一声称呼很重要。我想。以后就会沿袭下来……我还没洗漱完哩,父亲就来到我身边。我叫了声“爸爸”,就想哭。可是父亲没理我,只是慈祥地望了我一眼,就由我身边走过……父亲刚由我身边走过,我就醒了。天还没大亮。躺在床上,望着漆黑一团的窗外,我暗自想,么不是,在天的父亲来看我了……2011-8-20 10:57

他手抚斑马的那几张侧身照,俊雅极了。这几张照片,是她乘他不注意时抢拍的。她爱极了他的这几张照片。照片中,他骨子里固有的儒雅之气,王者风范,散发出锐不可挡的迷人魅力。每当夜阑人静之时,她总会将他的照片翻出来,静静地、痴痴地凝视,如何也看不够。常常,她直看得泪眼婆娑……——小说节选2011-8-20 11:09


耶稣有宽容的一面,也有对恶不放过鞭挞的时候,也有愤怒的时候。我最喜欢他对恶的鞭挞,对伪善的鞭挞。对法利赛人的鞭挞。我始终困惑的是,人们对耶稣对恶不放过鞭挞的一面怎么宣讲得少而又少呢?
2011-8-20 11:14


作家最不能做的事是,对民间苦难视而不见置若罔闻,昧着良知写假、大、空文,杜撰一些欺世盗名的伪善之文。作家如果失去了良性品质,给社会造成的伤害,无疑是灾难性的。瞧高尔基,做了一个多么可怕的漂亮转身——“在儿童教养院,一个14岁的男孩子花了一个半钟,把岛上的一切告诉了他。他听了,老泪纵横,一副悲愤的样子;等到他登船离岸,男孩子就被枪毙了。然而,这位文坛领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是无需为这些负责的。他做了一个漂亮的转身,然后发表文章,称索洛维茨岛的犯人生活得很好,改造得也很好。”
         
“群岛头一项大工程是开凿沟通白海和波罗的海的白波运河,这项工程,是由斯大林亲自下令安全部头子雅戈达执行的。索尔仁尼琴写道:“斯大林需要的是在随便什么地方搞一项由犯人施工的大工程,它将吞噬许多劳力和生命,具有毒气杀人室的可靠性,但比它便宜,同时又可以留下一座属于他的朝代的金字塔式的宏伟的纪念碑。”运河于1931年冬开工,至1933年夏竣工,在不足两年的时间内,死掉了三十万人。是年8月,一百二十名作家集体游览了运河,事后由三十六人组成写作组,在高尔基的领导下,赶制了一部《斯大林白海波罗的海运河修建史》。这部集体撰写的历史著作,居然以毫不含糊的口气,宣称:运河施工没有死一个人!——摘自《索尔仁尼琴和他的阴影》作者林贤治2011-8-20 11:21

今年,我试着在花盆里种了一棵丝瓜,一开始长势很好。丝瓜还爬了很长的藤,还长出了一朵小黄花,看着爱死人。可是,后来起了几天大风,给刮死了。2011-8-24 11:24


不幸,我观察到,坏人虽然互相仇恨,却常能滚到一起。这是他们的力量。好人是分散的,这是他们的弱点——叶 • 耶夫图申科2011-8-24 11:29


文字在作者手中,是万花筒,是魔方。任由你撕碎和重新组合。2011-8-31 11:41

 

我不知道从久远的什么时候起,你就一直走近来迎接我。
 

 在每一个清晨和傍晚,我听见你的足音,你的使者秘密走进我的心田召唤我。
 

 我的生活完全激动了。一种狂欢、甜蜜的感觉穿过了我的灵腑……我感觉到在空气中有你光降的温馨——泰戈尔2011-8-31 11:52

 

“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胡适2011-8-31 11:58

 

作家即使不参与政治,也不能放弃对违背美学和伦理的抵抗。这种‘抵抗历史’的责任,并非外来强加给作家的负担,而是来作家自内在良心的呼唤——库切2011-9-2 11:02

 

当我们无以选择时,我们选择沉默;当我们无以选择时,我们选择内心的呼唤!2011-9-2 11:03

 

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 ——雨果:《悲惨世界》序言2011-9-9 03:3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