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朱晓玲采访札记之梅州 |
分类: 散文随笔 |
采访札记:
梅州客家围龙屋
哦,我真正是领教了梅州黑蚊虫的厉害的了。
那天,在秀丽的群山之腹地,我被毒蚊虫咬过之后,经受近月余恶痒的煎熬时,就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为梅州的黑蚊虫写点文字。那怕是几行字哩,我是一定要写的。
下面这一段文字,就是与黑蚊虫有关了。
我领教梅州黑蚊子的厉害,是2006年11月23日,在梅州市大埔县洲瑞镇赤水村古兵夫(“传记”中主人翁之嫡子)的养父母家采访之时(真是很怪的,就这么一次。以后就再也没有被黑蚊虫咬过,也可能与我后来的防范严密有关)。
那天我的采访笔记是这样记录的:
2006年11月23日晴。
今天到大埔县洲瑞镇赤水村古兵夫养父母家采访。
我心中怀有深深的崇敬之情,去拜访两位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为革命默默做出贡献、现在依然在以耕种土地为生的南方山地老人。
清早,我们坐上梅州太平洋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古兵夫的专车,到大埔县洲瑞镇赤水村采访。我们的车行至中途,就被结结实实地给堵住了。这一堵,就堵了好几个小时。差点要打破我们的采访计划。等道路疏通时,已到上午十点多钟了。至使我们到达大埔赤水村时,已过正中午。古兵夫的养父母、一对敦厚老实、黑瘦的山地农民老夫妻,早已将香喷喷的午饭做好(昨天,古兵夫电话告诉他们,今天要来客人),摆在了八仙桌上,在巴巴地专心等着我们的到达。农家的饭菜如何好吃,因不是本文所要涉及的范畴,我就不多赘述了。
吃过午饭后,我暗想,我们搬了凳子到门口宽敞的场地、坐拥在绿色的群山之中,边呼吸着山野的清新空气,边进行访谈,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我忍不住将这种想法说了出来,大家都十分地同意了我的提议。就各自搬了凳子,到依山而建的围龙屋(注:围龙屋有圆形、方形、半圆形等多种形状结构。赤水村的围龙屋呈半圆形。通常围龙屋的正屋厅堂是放祖先牌位的。围龙屋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六厢八厢,俗称横屋。左右横屋一层层横向延伸扩展,把正屋包围在其中[见图一]。每坐围龙屋前必有个池塘,池塘也是半圆形状,正好与半圆的围龙屋合成个“圆”。其意有二:一是功德圆满,二是子孙满堂)的门前、那块平平整整又宽宽敞敞的场地坐下。此时的太阳正在向西滑落,滑向屋后的那坐山峰之巅的高头,斜照下来,正好照进门前不远处的那口半圆形的池塘。阳光在池塘里面闪烁着粼粼的波光,如银。有几只鸭在其间浴着如银的阳光戏水;池塘的那边是一片片弥漫着馨香的果树林、杨梅、金柚、香蕉,荔枝,林林树树结满果实……果树林的左边或右边是那葱茏、红花绿叶蝶儿在其间飞舞的花圃、菜地和褐色的庄稼地(南方11月的气候,如我们中原的夏末)。再远一些的地方,是一座座如黛的群山,一座座如黛的群山的后面还是群山……连绵不绝……远远看去,那山连着山的连绵不绝,如海的波澜。海的波澜是天然的、浓绿如茵的天鹅绒铺就,把十万大山装点得如此多娇。
放眼望去,万物在阳光的沐浴下,无一不充满着盎然生机。
狗儿倦在它的主人脚旁,似睡非睡地半眯缝着双眼,望着我这个陌生的女人。狗那疑惑又赖于它的主人对这个陌生女人的客气而不敢发怒的神态实在可爱极了。陌生女人真想伸手去摸摸那半闭半睁着的狗眼。然,实在又怕它咬呀.就将这种想法压在了心底。陌生女人亲密地与狗(这是她与狗之间的小秘密,没有被任何人发现)对视了一小会儿,就去干着她该干的正经事——采访吗?笔记吗?听老者的叙述吗?再次被感动吗?陶醉于山野间的秀色、鸟语花香之中吗?是也。
远处时而有几声犬吠,似睡非睡地躺在主人脚边的狗儿,也懒得去理。它似意已坚决地要守护在主人的身边。又有鸡叫;又有鸟儿鸣;还有山羊也在那山坡上吃草;再还有牛儿悠扬地“哞哇”地叫,还有谁家的女子在远山的峰峦或河边唱着撩人的山歌:手揸豆叶十二皮/一日想你十二时/一月想你三十日/年头想你到年尾/日头出山天大光/妹子出门洗衣裳/一条竹篙十二想/想想无晒郎衣裳/想你一番又一番/一日唔得一日满/上昼唔得午时过/下昼唔得日落山/新做眠床四四方/四面横屏画鸳鸯/单身妹子床上睡/翻去翻来想情郎……山妹子的歌声,更是鲜活、风骚了一脉的山峦风光。
村野的风光真是无限的美好咧。
中原来的女作家恨自己不是妙笔、泼墨的画家.若是,此时此地该是多么好的写生写意之仙境……
此时在门前宽敞场地,围茶桌而坐的人有女作家、古兵夫、古社兰、古兵夫的养父刘富坤(84岁),养母田献英(79岁)。俩位老人黝黑、瘦削的脸庞刻着岁月的沧桑。然而哦,认真看去,他们比实际年龄还是显得年轻许多。他们身板是那样的硬朗,他们黝黑粗糙的肌肤是那样健康,没有一点赘肉;他们长满老茧的双手是那样有力。他们的眉宇间是古朴、是祥和、是宁静,是塌实。他们塌实地守望着土地,守望着收割他们春季、夏季种下的一茬茬庄稼。
采访还没开始,人们还在说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闲话。一路陪同女作家采访的古社兰女士就对女作家说:“朱老师,你可要小心唔,我们这儿有一种蚊子可毒。黑色的,细小得如头发丝一样。它落在你手上或脸上吸你血时,不痛不痒。你根本就看不出那是蚊子。可是,你一旦被这种毒蚊子咬了,可就要让你难受一阵子。起先是恶痒,再后来会烂很长的时间。”真是,说时迟那时快呀,社兰的话像是一道谶语。她的话音刚落哩,我就瞧见我正在做笔记的手背上,有一粒(真是如一粒黑色微尘落在了手背上)细小的黑色微尘贴(当时我想到的真是这个“贴”字)在了上面。我情不自禁地用左手食指去摸,那黑色微尘竟然被摸出了一道细细的血线。
“社兰你瞧,我是不是被你说的那种毒蚊子咬了。”我将手伸到挨在我旁边坐着的社兰面前,问。
“唔,是的是的。就是这种蚊子。等会晚上,你就会有感觉的,恶痒。”社兰看着我伸到她面前的手背,像是有点怜悯我的样子,说:"怎么这么巧唔,我刚刚告诫了你,却又独独地咬了你."
已经被毒蚊子咬了,即便中毒上了身,我也只好认了。而事实上,没等到晚上,我那只被蚊子咬了的手背,就开始恶痒起来。接着还连着起了好几个细小的红疙瘩。
再后来的一些天,我的两只手膀子,由肘以下一直到十个手指,起了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无数个红疙瘩(我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浑身都起一身鸡皮疙瘩)。每一个红疙瘩痒得钻心,用手轻轻一抓皮就破了,还流水。尤其是到了晚上,那种恶痒真是让人受不了。而且这种恶痒,一直折磨了我近一个月。
采访结束,回到中原我的故乡,第二天一大早,我愁眉苦脸地到市惠济医院找余皮肤(很有名的皮肤专家咦)看病。我把两只袖子卷起,将盛开着密密麻麻红疙瘩(我当时真是不好意思将满目疮痍的胳膊伸出来,给医生看)之花的胳膊,伸出来给他看。我心情很是沉重(当时,心情真的是很沉重。我怕自己被传染上了什么怪病)地对他讲了病症的起源。余皮肤听完我的叙述,然后将我的胳膊抬到他的眼前上下左右看了看,而后轻描淡写、很是自信地说:这没什么,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用过我给你开的药后(口服药和外用药),要不了半月,就会慢慢好起来。
哎哟,我的妈呀,余皮肤的话,一下子将压在我心头多日的石头给卸掉了。之后的数日,我一丝不苟地按时吃药用药。果真,随着时间的推移,恶痒渐渐消失。而疤痕,却是过了近三个月之久,才慢慢不见其踪影……
从此,梅州那细小细小的黑蚊虫,与梅州的那好山好水好风光好人一样,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不可忘却了。
哦,可爱的黑蚊虫。你使我记住了梅州的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同时,也记住了你——细微如尘埃的黑色身影。
——你是我的黑色记忆呀!
下面这一段文字,就是与黑蚊虫有关了。
我领教梅州黑蚊子的厉害,是2006年11月23日,在梅州市大埔县洲瑞镇赤水村古兵夫(“传记”中主人翁之嫡子)的养父母家采访之时(真是很怪的,就这么一次。以后就再也没有被黑蚊虫咬过,也可能与我后来的防范严密有关)。
那天我的采访笔记是这样记录的:
2006年11月23日晴。
今天到大埔县洲瑞镇赤水村古兵夫养父母家采访。
我心中怀有深深的崇敬之情,去拜访两位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为革命默默做出贡献、现在依然在以耕种土地为生的南方山地老人。
清早,我们坐上梅州太平洋百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古兵夫的专车,到大埔县洲瑞镇赤水村采访。我们的车行至中途,就被结结实实地给堵住了。这一堵,就堵了好几个小时。差点要打破我们的采访计划。等道路疏通时,已到上午十点多钟了。至使我们到达大埔赤水村时,已过正中午。古兵夫的养父母、一对敦厚老实、黑瘦的山地农民老夫妻,早已将香喷喷的午饭做好(昨天,古兵夫电话告诉他们,今天要来客人),摆在了八仙桌上,在巴巴地专心等着我们的到达。农家的饭菜如何好吃,因不是本文所要涉及的范畴,我就不多赘述了。
吃过午饭后,我暗想,我们搬了凳子到门口宽敞的场地、坐拥在绿色的群山之中,边呼吸着山野的清新空气,边进行访谈,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我忍不住将这种想法说了出来,大家都十分地同意了我的提议。就各自搬了凳子,到依山而建的围龙屋(注:围龙屋有圆形、方形、半圆形等多种形状结构。赤水村的围龙屋呈半圆形。通常围龙屋的正屋厅堂是放祖先牌位的。围龙屋大门之内,分上中下三个大厅,左右分两厢或四厢六厢八厢,俗称横屋。左右横屋一层层横向延伸扩展,把正屋包围在其中[见图一]。每坐围龙屋前必有个池塘,池塘也是半圆形状,正好与半圆的围龙屋合成个“圆”。其意有二:一是功德圆满,二是子孙满堂)的门前、那块平平整整又宽宽敞敞的场地坐下。此时的太阳正在向西滑落,滑向屋后的那坐山峰之巅的高头,斜照下来,正好照进门前不远处的那口半圆形的池塘。阳光在池塘里面闪烁着粼粼的波光,如银。有几只鸭在其间浴着如银的阳光戏水;池塘的那边是一片片弥漫着馨香的果树林、杨梅、金柚、香蕉,荔枝,林林树树结满果实……果树林的左边或右边是那葱茏、红花绿叶蝶儿在其间飞舞的花圃、菜地和褐色的庄稼地(南方11月的气候,如我们中原的夏末)。再远一些的地方,是一座座如黛的群山,一座座如黛的群山的后面还是群山……连绵不绝……远远看去,那山连着山的连绵不绝,如海的波澜。海的波澜是天然的、浓绿如茵的天鹅绒铺就,把十万大山装点得如此多娇。
放眼望去,万物在阳光的沐浴下,无一不充满着盎然生机。
狗儿倦在它的主人脚旁,似睡非睡地半眯缝着双眼,望着我这个陌生的女人。狗那疑惑又赖于它的主人对这个陌生女人的客气而不敢发怒的神态实在可爱极了。陌生女人真想伸手去摸摸那半闭半睁着的狗眼。然,实在又怕它咬呀.就将这种想法压在了心底。陌生女人亲密地与狗(这是她与狗之间的小秘密,没有被任何人发现)对视了一小会儿,就去干着她该干的正经事——采访吗?笔记吗?听老者的叙述吗?再次被感动吗?陶醉于山野间的秀色、鸟语花香之中吗?是也。
远处时而有几声犬吠,似睡非睡地躺在主人脚边的狗儿,也懒得去理。它似意已坚决地要守护在主人的身边。又有鸡叫;又有鸟儿鸣;还有山羊也在那山坡上吃草;再还有牛儿悠扬地“哞哇”地叫,还有谁家的女子在远山的峰峦或河边唱着撩人的山歌:手揸豆叶十二皮/一日想你十二时/一月想你三十日/年头想你到年尾/日头出山天大光/妹子出门洗衣裳/一条竹篙十二想/想想无晒郎衣裳/想你一番又一番/一日唔得一日满/上昼唔得午时过/下昼唔得日落山/新做眠床四四方/四面横屏画鸳鸯/单身妹子床上睡/翻去翻来想情郎……山妹子的歌声,更是鲜活、风骚了一脉的山峦风光。
村野的风光真是无限的美好咧。
中原来的女作家恨自己不是妙笔、泼墨的画家.若是,此时此地该是多么好的写生写意之仙境……
此时在门前宽敞场地,围茶桌而坐的人有女作家、古兵夫、古社兰、古兵夫的养父刘富坤(84岁),养母田献英(79岁)。俩位老人黝黑、瘦削的脸庞刻着岁月的沧桑。然而哦,认真看去,他们比实际年龄还是显得年轻许多。他们身板是那样的硬朗,他们黝黑粗糙的肌肤是那样健康,没有一点赘肉;他们长满老茧的双手是那样有力。他们的眉宇间是古朴、是祥和、是宁静,是塌实。他们塌实地守望着土地,守望着收割他们春季、夏季种下的一茬茬庄稼。
采访还没开始,人们还在说着一些这样那样的闲话。一路陪同女作家采访的古社兰女士就对女作家说:“朱老师,你可要小心唔,我们这儿有一种蚊子可毒。黑色的,细小得如头发丝一样。它落在你手上或脸上吸你血时,不痛不痒。你根本就看不出那是蚊子。可是,你一旦被这种毒蚊子咬了,可就要让你难受一阵子。起先是恶痒,再后来会烂很长的时间。”真是,说时迟那时快呀,社兰的话像是一道谶语。她的话音刚落哩,我就瞧见我正在做笔记的手背上,有一粒(真是如一粒黑色微尘落在了手背上)细小的黑色微尘贴(当时我想到的真是这个“贴”字)在了上面。我情不自禁地用左手食指去摸,那黑色微尘竟然被摸出了一道细细的血线。
“社兰你瞧,我是不是被你说的那种毒蚊子咬了。”我将手伸到挨在我旁边坐着的社兰面前,问。
“唔,是的是的。就是这种蚊子。等会晚上,你就会有感觉的,恶痒。”社兰看着我伸到她面前的手背,像是有点怜悯我的样子,说:"怎么这么巧唔,我刚刚告诫了你,却又独独地咬了你."
已经被毒蚊子咬了,即便中毒上了身,我也只好认了。而事实上,没等到晚上,我那只被蚊子咬了的手背,就开始恶痒起来。接着还连着起了好几个细小的红疙瘩。
再后来的一些天,我的两只手膀子,由肘以下一直到十个手指,起了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无数个红疙瘩(我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浑身都起一身鸡皮疙瘩)。每一个红疙瘩痒得钻心,用手轻轻一抓皮就破了,还流水。尤其是到了晚上,那种恶痒真是让人受不了。而且这种恶痒,一直折磨了我近一个月。
采访结束,回到中原我的故乡,第二天一大早,我愁眉苦脸地到市惠济医院找余皮肤(很有名的皮肤专家咦)看病。我把两只袖子卷起,将盛开着密密麻麻红疙瘩(我当时真是不好意思将满目疮痍的胳膊伸出来,给医生看)之花的胳膊,伸出来给他看。我心情很是沉重(当时,心情真的是很沉重。我怕自己被传染上了什么怪病)地对他讲了病症的起源。余皮肤听完我的叙述,然后将我的胳膊抬到他的眼前上下左右看了看,而后轻描淡写、很是自信地说:这没什么,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用过我给你开的药后(口服药和外用药),要不了半月,就会慢慢好起来。
哎哟,我的妈呀,余皮肤的话,一下子将压在我心头多日的石头给卸掉了。之后的数日,我一丝不苟地按时吃药用药。果真,随着时间的推移,恶痒渐渐消失。而疤痕,却是过了近三个月之久,才慢慢不见其踪影……
从此,梅州那细小细小的黑蚊虫,与梅州的那好山好水好风光好人一样,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不可忘却了。
哦,可爱的黑蚊虫。你使我记住了梅州的好山好水好风光的同时,也记住了你——细微如尘埃的黑色身影。
——你是我的黑色记忆呀!
后一篇:朱晓玲诗:《阳光下的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