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避暑山庄

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人,对避暑山庄无不耳熟能详。承德避暑山庄,是清代皇帝避暑和处理政务的重地,可以称为清朝的第二皇宫。它由皇帝宫室、皇家园林和宏伟壮观的寺庙群所组成,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颐和园、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早年,康熙大帝带领文臣武将在这一带及其西北地区狩猎、训练、打仗,曾驻扎在这里,把此地叫“热河行宫”。1702年,康熙带领几个“常务重臣”及晓地理、懂阴阳的“院士们”来到热河,经过详细勘测,认为“兹地山水独秀、气脉钟灵、高明爽垲、扶阴抱阳、是飞龙在天的吉祥之地”,于是开始动工修建行宫。从康熙、雍正、到乾隆,这一修就是91年。在大约19万人的劳工中,死了13万,不过,三位皇帝很精明,征用的都是死刑犯,让他们去云贵运木料、搬石头,死了就死了、不死变常人。
避暑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内有康熙乾隆钦定的72景。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一百余处。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从五月到九月(九五之尊)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后来,60岁的嘉庆皇帝中暑驾崩于此,31岁的咸丰皇帝躲避英法联军,在此地因惊吓病死。之后的皇帝也就不来避暑了。
乾隆主政时,把热河行宫改为避暑山庄,因避暑的避字有“逃避”、“复辟”之嫌,乾隆故意把避字多写一横。
承德的山区占地面积很大,环抱市区。特别是站在二马道(?)那里,可观看小布达拉宫全景。再走一点,转过身来,可俯瞰承德全貌。
还有棒槌山,形状特像竖起来的棒槌。有人说,棒槌是人工造的,这是没到跟前看。其实,“棒槌”高38·27米,重约65000吨。还是到实地看看吧,这里有“摸摸棒槌山,能活一百零三”的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