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给孩子的信》读后感

(2015-01-27 12:10:42)
标签:

军事

 

 

      感谢喆妈公益阅读,使我获得这次的机会。读这本书,花费了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工夫,因为如此艺术家写的“妈妈写给孩子的信”,我还是第一次读到,这颠覆了我之前对育儿书的看法。

 

《给孩子的信》读后感
《给孩子的信》作者:施坦丁
《给孩子的信》读后感

读完这本书,对施坦丁特别好奇,于是网络搜索到,施坦丁一家三口的照片

《给孩子的信》读后感
施坦丁、她的法国丈夫LAURENT JEANNEAU,还有他们的孩子,为了音乐,他们过着非常清苦的生活。

 

   施坦丁,出生于70年代,新疆人,20多岁在北京从事过媒体工作,后来开始行走、摄影、写作。在云南的时候,她和现在的丈夫LAURENT JEANNEAU相遇了,开始进行少数民族音乐的收录工作。而LAURENT JEANNEAU,出生于60年代,法国巴黎人,在世界各国收集不同少数民族即将要流失的古老的民间音乐。施坦丁和LAURENT JEANNEAU两个人都有一颗流浪的心,他们因为少数民族音乐结缘,他们不停的行走,行走中的文化和风景,滋养了他们的心灵。

 

  施坦丁在第一页中写道“知道你在我身体里的时候,我哭了,现在我想这好像你迎接世界的时候也会哭,你突然转变成我的世界。”能够体会到同样的感受,在我们得知小麦子的到来的时候,我们也在感慨造物主的安排。也很珍惜,她愿意让我们成为她的父母。

 

   在2007年8月7日,还是一个小胚胎的时候,坦丁开始给孩子写信,到文中最后一封已是2012年6月7日,孩子已5岁。坦丁在不同的城市,北京、大理、新疆伊犁、越南为孩子写信,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心境下,为孩子写信。所以这本书一方面写的是坦丁对自己孩子的真实感情,同时也是他们夫妻二人工作的记录。

 

   在整本书,我最为看重的是坦丁的孩子出生之后的信。因为我想知道,坦丁是如何带着孩子继续行走少数民族音乐的收集工作,想看中法巨大文化差异下,孩子在这个家庭中如何成长起来。

   昆明的那次暴恐袭击时,LAURENT JEANNEAU正在回大理的路上。坦丁说“时空隔离的恐惧和忧伤,媒体上的由于灾难死亡的数字,屏蔽掉了感情和想象,生命最终成了一串物理性的数字。”,“我们在这片风景里感到安然,被安抚的心就来自这宁润的大地、海、山,系绕在山腰的云彩,我们愈发静了,还需再减去一些行为和言语。在遭遇如此恐怖的事件之后,坦丁他们越发沉静在自己音乐的世界,对生命的感知也越发豁达。

 

   坦丁认为自己在30岁以前,是抛离生活的,觉得自己可以做一番事业,对得起自己的生命,可是,之前的她,并没有深刻的体会、感受过生活,未曾真正认识“生命”并找到通往生命的真正的道路。

 

   贯穿于整本书,还有坦丁和LAURENT JEANNEAU的感情。坦丁觉得和LAURENT JEANNEAU是相爱着的两个人,既梳理又热烈,爱里充满了斗争,为了融合还需要经历若干的碰撞。他们在恋爱的时候两个人的世界还相差的很远,但孩子的到来加速了他们对彼此世界的认识。他们在不同的房间工作,却在每晚相拥而眠,如同多年前我曾读过安妮宝贝的“最好的爱情”。

 

    印象最深刻的一封信,是孩子生病入院的时候,坦丁和LAURENT JEANNEAU因为彼此文化和医学的差异,发生了争执。LAURENT JEANNEAU对往孩子头部扎针不能理解,坦丁虽然也不同意我国医院的做法,却最终“沉默”的接受,因为她说,前几年看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总是很焦虑,总是指责,可是后来发现问题总还是摆在那里,甚至越演越烈。我对此,也颇为为难,作为父母,一方面不希望每次孩子生病就住院、打水,在和医生一再的商量;另一方面,又怕因为我们的执念而让耽误了孩子的病情。而事实上,这些并不是家长的能力和认识范围的事情,而我们国家和医疗机构并没有能做到。

 

    最最后,坦丁和LAURENT JEANNEAU的音乐工作还在继续,夫妻二人仍然在为世间即将消逝的民间音乐做出努力。希望他们能得以圆满,希望坦丁的孩子健康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