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在德国》连载236《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2022-12-23 10:11:49)
标签:

中国人在德国

连载

文化

情感

教育

分类: 西东·东西

《中国人在德国》 雅兰·著                    

享有著权严禁刊载转载侵权必究!                  

》篇

 《中国人在德国》连载236《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微信公众号订阅:直接搜索“大千德国”

《中国人在德国》珍藏版

已被: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海淀区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海南大学图书馆、南京图书馆、金陵图书馆、世界华商基金会、国际中医养生大会理事会、新媒体国际合作组织等海内外国家图书馆和机构收藏!

…………


015/ 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对于收获的理解,就是假定,如果我2000年没有来,在中国度过19年,跟我现在度过的19年,进行对比。这样,肯定是有收获的。

但是,在中国假设的这个19年,我会自然而然地把所有的美好加进去。假设在中国,也待了19年,是不是就可以混得比现在好。

这只是个假设,没办法和现实对比。

走一条路,你永远都只有一个结果。另外一个结果,你只能去想象。你可以把它想象的差,也可以把它想象的好。但是,人的潜意识,都是会把好的东西,放在一块儿。

现在回想起来,2000年,如果我不来德国,那是比买了十套房,还厉害。

当时,我交往了一个女孩,但是没有成为正式男女朋友。她家现在,是西安最大的房地产公司。

假如我把美好的设想,放到这里了,说我跟她会如何,或者在西安会如何。这样,我的心里永远不会有平衡,也就不是很好谈收获。

真正谈及收获,只能说到摩托车。这是在国内的工薪阶层,达不到的。

可以说,我在德国的收获,是发现并且发展了自己的爱好。

如果我一直在国内待着,肯定会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跟现在截然不同。

现在,我感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是单纯的。因为德国得生活,相对简单自在,交往的人,也简单一些,没有那些麻烦事。

以我现在这样,回国以后,肯定也是适应不了。

回不去的第一大障碍,是房价。第二大障碍,是社会。

但是前面也有说到,如果有契机回国,我还是想试一试的。

从小到大,我都生活在父母的决策范围内。考大学,选择专业,都是听从父母的,没有自己亲自去做决定。

去年,组织活动,肯定有做不下去的时候。我就在想,为什么之前,我在中国的几十年里,一直在后悔这个,后悔那个?

结果现在几十年过去了,自己又后悔了。我会在叩问自己,当时为什么没有去做?

所以,“坚持爱好”这件事,为了自己将来不后悔,我就要坚持做下去。

脱离父母以后,我能够让自己活得明白。

我想,自身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发现自我,我应该是个什么样的?

如果在国内,那些还有不结婚,不要孩子的。每周回家的时候,可能父母就会说,为什么不结婚呢?为什么不要小孩?为什么不自己找个人过日子呢?这些,都是压力。

但是,在德国,没有人关注这些。

你跟父母视频,或者音频,一听到这个,烦了,就找个借口结束对话。自然不会有这方面的压力出来,也没有人定期地影响你的想法。

在德国,每个人,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只要自己想明白了,你要什么样,就会成什么样。

《中国人在德国》连载236《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


书中有关话题与范畴,逐入:人文,社会,文化,哲学,历史,教育,医疗等;

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参考价值,史料价值,收藏价值……

 

对比、沉淀、融合、提升、超越,是《中国人在德国》的核心创作理念与思想。以此,全面有力的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真正做到:铸造大国,屹立东方,傲然世界!

 

……………………………

 

内容简介:

 

这里的人物影像,不是直观谫浅。而是迄今为止,唯一集中呈示在德华人的一本专著。

书中文字,具有穿透力。通过阅读,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心域的宽度,广度,深度,以及每一寸气息里,饱含的温度。

他们是不同的。个人成长,教育背景,出国原因,融入状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他们又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华人在德国的一个缩影。

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广袤的未知世界。也正是由此,他们构铸了在德华人的大千万象。

就国家与民族而言,他们是弱小的,但在生命的进程中 ,在不屈的闿拓中,他们又都是强大而无憾的!

他们每个人的声音,都是中国的心跳。他们每个人的步履,都是中国的深脉。虽然他们都在德国,但他们都是有着一颗中国心!

文字,是他们的灵魂,是无声的音符。

不同阶层的阅读者,从中,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书中主要内容

 

着力刻画人物的成长与蜕变。历尽万象艰辛后,在异国他乡,最终形成了独立个体。更深层的,是想把在德国的华人历练后的生存状态,用文字呈现给海内外的中国读者……

所有的美景,不是天然而成。凤凰涅槃,烈焰燃烧后的重生,由内而外,都是极致的景象。

“他们当中,有餐厅老板,自由职业者,科学家,机构职员(联邦政府公职),公司雇员,射击协会会长,律师,工程师,赛车教练,留学生,年轻夫妻等,他们是不同的。个人成长,教育背景,出国原因,融入状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他们又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华人在德国的一个缩影。他们是浓墨,他们是重彩……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广袤的未知世界。也正是由此,他们构铸了在德华人的大千万象……”

 

“所有的一切,抵达到他们,即是切面,也是交错融合的焦点。” 这是序言《他们是浓墨,他们是重彩》中的文字。

 

在构思《中国人在德国》时,我是想尽可能,让每个人物,都能鲜活饱满起来。这只是外在的阅读感受……随着文字的流淌和加深,再让读者,去触探每个人物的内心。思想。及灵魂……再扩充到大我的家国情怀!根系处,仍是人物(被采访者)和读者难以割舍的羁绊与绕缠:一个小我的人,到底该怎样去生存,去融合,去追索等方面的思考……另一方面,作者也想表达:一个人,又该怎样活着,才能真正拥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整本书,处处都是看点。章章都有收获!

 

………………………………………………

 《中国人在德国》腰封文案:

 

一、《中国人在德国》

灵魂,都已打开了!只在等你,静心阅读……

  

亮点阅读:

 

《中国人在德国》,不仅在国内会产生影响(尤其是青年学子),在德国的华人界也会产生影响…因为:迄今为止,无论是国内作家还是华人作家,都还没有写出一本《中国人在德国》的书。或者是类似的书…就像凌鼎年老师说的,写出欧洲的,也没有…《中国人在德国》是第一本。

 

读者,通过此书的阅读,也会产生更强的民族凝聚力量。

华人,他们每个人,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一个群体。他们是一种符号和象征…在德国,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是中国。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血液…他们站在德国的大地上。他们的身影,毅力着。从没倒下过…他们的身后,有强大的中国,在做支撑!所有文字,都是表象…物质,不仅有表象。真正有价值的,都是潜藏在内核…

 

书中人物,除一人之外,其他人,都是以留学生身份,去往德国。

现在的中国,是留学大国。每年,去国外留学的学生人数,都在递增。德国因为免学费,所以,去德国留学,是很多国内中层阶级孩子的向往。

 

学生通过《中国人在德国》,可以了解到,留学德国后,所要面临和将来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也可谓:此书,即是一本留学指南针…对于想去德国旅居和定居的中国人来说,此书,也可谓是一把解剖德国各阶层的手术刀。因为书中人物,已经渗透至德国社会各阶层,他们的亲临感受,让此类读者,通过文字阅读,即能做到恰当的选择与规避。以便让自己,能够在德国,求得最好的生存方式。

学子睿才,追求与思考并行。书中,尽显东西方文化与教育的碰撞,互通,共融。

通过阅读,人文,社会,文化,哲学,历史,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读者,都会寻索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地球,已趋国际化…《中国人在德国》方方面面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话题广泛,可令读者增广见闻。

对于国内的各阶层阅读者,此书,既是了解德国的一个界面,也能让阅读者,通过文字本身,能够更深层的了解到:德国独有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情。通过阅读,神思上,会产生无尽遐想……

……………………

作者简介

雅兰,著名作家,社会学家,旅德作家。以思想敏锐,文字敏锐,视角独特著称。游离于言论、散文、小说、诗歌等诸多文体。在公开发行的刊物及相关网页开设各版《雅兰专栏》。著书《中国很高兴》、《性殇》、《从压抑到泛滥》、《在我离开你之前》。

因创作微型小说,而引发的风暴漩流,被中国文坛列为《新世纪以来的文学事件》之一。被《北京文学》杂志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文化热点之一”。轰动中国文化界。与此同时,引发海内外海量媒体的关注与跟进报道。并在2018年,入选“江苏省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的40篇微型小说”。

 ………………

雅兰信箱:

 

shuiyanqinglian@126.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