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人在德国连载文化情感教育 |
分类: 苦禅·道生 |
享有著权严禁刊载转载侵权必究!
《最后一个》篇
005/ 在葡萄牙,开展工作很不容易
我今年(2019年)七月,刚去葡萄牙上班。
这个是我在网上看到了招聘信息,葡萄牙一个科学院,要招系主任。然后我联系了一个朋友,他在那儿工作过。他说,学院院长换届,新院长很有雄心,科研资金也没问题,你可以过来。
于是,在年初时,我就投了材料,申请职位了。经过漫长的葡萄牙的官僚体系,折腾了好几个月,他们终于对我说,我们很高兴你能加入。
在我递交了材料之后,大概有一个月,学院那边才联系我。一开始,我们定的是,通过Skype(通信软件名称),进行网上面试。定的时间,是下午2:30。等到下午2:45的时候,给我来封信,告诉我,他们的人,凑不齐,要等一下。快到3:00,才进行面试。
面试的时候,我跟院长聊了一下。他说,在所有的申请者中,我的条件,是最好的。当时,他也向我许诺了很多。
我问他,我能管理什么?因为我做研究,是要有发展的。所以对整个项目的掌控权,就很重要了。他说,人事权和财务权,都归你管。这两个,是最重要的,他都给了我。
现在,财务方面,我完全可以自己控制。每年给我的经费,如果使用超了,我还可以找他再要。虽然说,网上有经费审批系统,但是他给我权限,一切都是我自己审批。
招人的时候,也给了我很大的空间。谁进入短名单,也是我自己选择。
短名单可以理解为“候选人”。比如一个职位,有八个人应聘,最终,选三个人,进行面试。八选三的这个过程,是我一个人说了算。
其实最终面试结果,是由委员会决定的。因为大部分学院的经费,是来源于政府的。所以,政府要求,在我们招人面试的时候,要有三个人,分别给出不同的意见。必须要有这么一个委员会,填表签字,走一遍流程。
而委员会,是由我,还有一个副院长,外加一个做生物信息培训的老前辈,我们三个人组成的。但是实际上,这个委员会,也是我说了算。因为我是直接招人的。再者,在最终选择上,我也不可能去选大家极力反对的人,肯定是选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
在葡萄牙,开展工作很不容易。
首先,人际关系非常重要,至少比德国英国重要得多。学院里,每天人们会把大把的时间,花在沙发长凳上,端着一杯咖啡,几个人传播各种八卦,小道消息,婆婆妈妈。有时候,我做的某件小事,经过一大圈流言,传回到我耳朵中,结果会让我大吃一惊。后来,我做事就格外小心。
其次,这里的工作生活节奏,实在很慢,做事漫不经心。
从走路来讲,从我们办公室到会议室,大概一两百米路程,我跟其他人一起出发,等我走到地方,买好咖啡,在座位上坐好,另外几个人才刚刚走到。
每件事都需要去催,否则八成会误事。约好时间见面,人家不一定会来。发工作邮件,人家不一定会看。
还有,葡萄牙政府也是个大难题。税收超级高,钱都用到了莫名其妙的地方。烂尾高速公路,烂尾轻轨,一花就是几亿欧元,放在路边当鸟窝。
跟政府部门打交道,实在是困难。比如申请税号,一个简单的事情,先是碰到一个菜鸟,信息填错了两处。等回去更正,又碰到一个灭绝师太,这也不行,那也不对,让我们补材料。好容易补齐材料,又告诉我们,今天网络坏了,下周恢复。每次去税务局都要半天时间,前后去了四次。
当然,葡萄牙也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例如社会氛围。
可能由于生活节奏慢,每个人都是如此悠闲和乐天。
当年欧债危机的时候,我在一个家庭旅馆住过一段时间。老板娘人很好,当我们谈及经济滑坡,她笑道:“这正常啊,你看这阳光,这沙滩,这海鲜和美食。上帝给了这么多福利,我们却关在办公室里上班,这是一种罪行!”
……………………………………
书中有关话题与范畴,逐入:人文,社会,文化,哲学,历史,教育,医疗等;
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参考价值,史料价值,收藏价值……
对比、沉淀、融合、提升、超越,是《中国人在德国》的核心创作理念与思想。以此,全面有力的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真正做到:铸造大国,屹立东方,傲然世界!
……………………………
内容简介:
这里的人物影像,不是直观谫浅。而是迄今为止,唯一集中呈示在德华人的一本专著。
书中文字,具有穿透力。通过阅读,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心域的宽度,广度,深度,以及每一寸气息里,饱含的温度。
他们是不同的。个人成长,教育背景,出国原因,融入状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他们又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华人在德国的一个缩影。
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广袤的未知世界。也正是由此,他们构铸了在德华人的大千万象。
就国家与民族而言,他们是弱小的,但在生命的进程中 ,在不屈的闿拓中,他们又都是强大而无憾的!
他们每个人的声音,都是中国的心跳。他们每个人的步履,都是中国的深脉。虽然他们都在德国,但他们都是有着一颗中国心!
文字,是他们的灵魂,是无声的音符。
不同阶层的阅读者,从中,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书中主要内容:
更深层的,是想把在德国的华人历练后的生存状态,用文字呈现给海内外的中国读者……所有的美景,不是天然而成。凤凰涅槃,烈焰燃烧后的重生,由内而外,都是极致的景象。
“他们当中,有餐厅老板,自由职业者,科学家,机构职员(联邦政府公职),公司雇员,射击协会会长,律师,工程师,赛车教练,留学生,年轻夫妻等,他们是不同的。个人成长,教育背景,出国原因,融入状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他们又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华人在德国的一个缩影。他们是浓墨,他们是重彩……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广袤的未知世界。也正是由此,他们构铸了在德华人的大千万象……”,“所有的一切,抵达到他们,即是切面,也是交错融合的焦点。这是序言《他们是浓墨,他们是重彩》中的文字。
在构思《中国人在德国》时,我是想尽可能,让每个人物,都能鲜活饱满起来。这只是外在的阅读感受……随着文字的流淌和加深,再让读者,去触探每个人物的内心。思想。及灵魂……再扩充到大我的家国情怀!根系处,仍是人物(被采访者)和读者难以割舍的羁绊与绕缠:一个小我的人,到底该怎样去生存,去融合,去追索等方面的思考……另一方面,作者也想表达:一个人,又该怎样活着,才能真正拥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整本书,处处都是看点。章章都有收获!
………………………………………………
一、《中国人在德国》
灵魂,都已打开了!只在等你,静心阅读……
二、一个人的壮阔历史,被轻轻掀起
一个国家的神秘面纱,被缓缓撩开
三、他们站在德国大地上。他们的身影屹立着…他们身后,有强大的中国,在做支撑!
市场亮点分析:
《中国人在德国》,不仅在国内会产生影响(尤其是青年学子),在德国的华人界也会产生影响…因为:迄今为止,无论是国内作家还是华人作家,都还没有写出一本《中国人在德国》的书。或者是类似的书…就像凌鼎年老师说的,写出欧洲的,也没有…《中国人在德国》是第一本。
读者,通过此书的阅读,也会产生更强的民族凝聚力量。
华人,他们每个人,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一个群体。他们是一种符号和象征…在德国,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是中国。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血液…他们站在德国的大地上。他们的身影,毅力着。从没倒下过…他们的身后,有强大的中国,在做支撑!所有文字,都是表象…物质,不仅有表象。真正有价值的,都是潜藏在内核…
书中人物,除一人之外,其他人,都是以留学生身份,去往德国。以此,《中国人在德国》出版后,也可以在国内各大院校做推广活动…现在的中国,是留学大国。每年,去国外留学的学生人数,都在递增。德国因为免学费,所以,去德国留学,是很多国内中层阶级孩子的向往。
学生通过《中国人在德国》,可以了解到,留学德国后,所要面临和将来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也可谓:此书,即是一本留学指南针…对于想去德国旅居和定居的中国人来说,此书,也可谓是一把解剖德国各阶层的手术刀。因为书中人物,已经渗透至德国社会各阶层,他们的亲临感受,让此类读者,通过文字阅读,即能做到恰当的选择与规避。以便让自己,能够在德国,求得最好的生存方式。
出版后,可以在各大院校,做线上线下联动推广。
学子睿才,追求与思考并行。书中,尽显东西方文化与教育的碰撞,互通,共融。
通过阅读,人文,社会,文化,哲学,历史,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读者,都会寻索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地球,已趋国际化…《中国人在德国》方方面面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话题广泛,可令读者增广见闻。
对于国内的各阶层阅读者,此书,既是了解德国的一个界面,也能让阅读者,通过文字本身,能够更深层的了解到:德国独有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情。通过阅读,神思上,会产生无尽遐想……
……………………
作者简介
雅兰,著名作家,社会学家,旅德作家。以思想敏锐,文字敏锐,视角独特著称。游离于言论、散文、小说、诗歌等诸多文体。在公开发行的刊物及相关网页开设各版《雅兰专栏》。著书《中国很高兴》、《性殇》、《从压抑到泛滥》、《在我离开你之前》。
因创作微型小说,而引发的风暴漩流,被中国文坛列为《新世纪以来的文学事件》之一。被《北京文学》杂志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文化热点之一”。轰动中国文化界。与此同时,引发海内外海量媒体的关注与跟进报道。并在2018年,入选“江苏省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的40篇微型小说”。
………………
雅兰信箱:
shuiyanqingli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