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温馨雅兰
温馨雅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965,216
  • 关注人气:2,2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在德国》连载75《中国女留学生,遇到的是“变态”》

(2021-09-24 14:01:46)
标签:

中国人在德国

连载

文化

情感

教育

分类: 苦禅·道生

 

《中国人在德国》 雅兰·著                                                                           全球推广。寻求出版!

享有著权严禁刊载转载侵权必究!                                                                             (自费勿扰) 

妮可》篇 

《中国人在德国》连载75《中国女留学生,遇到的是“变态”》

014/ 巴伐利亚公共汽车,有红黄蓝绿四个颜色

 

慕尼黑人对待外国人,非常友好。

我在巴伐利亚的学校,在一个山区的小村里,公共汽车只有红黄蓝绿四个颜色。他们会在公共汽车前面挂个牌子,就是红牌,黄牌,蓝牌,绿牌,都是不标数字的。像咱们中国,几十几路,十几路,这些根本都不存在的。乘客只要记住,每天坐什么颜色的车,就可以了。

村子的三面,都是山。但凡下雨下雪了,公共汽车都会晚点。而且,我们这里的公交站,是没有电子告示牌的。有的时候,不知道车会几点来,会等的很着急。

这种情况下,就会有私家车停下来,一般是年纪比较大的爷爷奶奶。他们会问我,你是学生吧,在等车吗?这种天气,公交车可能会迟到,我们载你去学校吧。

再比如,我去问路。有的德国人,担心我听不清楚,他会把我带到一个很明显的大路口。他说,来,我陪你走一段儿。一直到了很清楚的大路口,他再告诉我,从这里,左拐200米,然后,再右拐,就可以了。要是遇上带着笔和纸的,还会给我画一张地图。

如果他自己不是很确定,他就会跟我说,他大概知道到这个地方。他让我到了那里,一定要再问一下别人。

对于他而言,我是陌生人,他没有必要帮我,他完全可以对我说不知道。所以,他们这样,让我觉得很温暖。

这是我到慕尼黑,才遇见的。我在莱比锡,没有遇到过。

 

015/ 低头,是我保持最久的姿势

 

在莱比锡,低着头,是我保持最久的姿势。谁跟我说话,我都不想看他一眼。因为我真不知道,他的下一句话是什么。

那个时候,我的年纪还小。原来是受着爸妈的保护,在学校里面,也没有碰到过这种排外的情况。

之前,还碰到过一个老爷爷,很贱的那种。他一直靠着我,往我这里凑。还会不停地问我,你是哪里来的?你是不是泰国人?你是中国人吗?你在这里,干什么?

有些人和事,真的让我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什么地方?除了酒鬼,就是神经病。感觉所有的人,都有企图。

有时,我打电话给我妈说,德国真的不好。我妈就说,那是因为你去的地方不好。后来为了这个事,我妈还去找了中介。我妈对中介说,我女儿说那里很不安全。中介说,没问题,很安全的,你看她又不是第一批到德国的,我们办理这么多人,都没有说不安全。

跟我一起来的朋友,他们都说,不喜欢这个城市,特别是女生。

而对于德国2016年发生的,Dessau(德绍)的中国女留学生,被一男一女德国人谋杀的案件,我不觉得这是“排外”,她遇到的是“变态”。变态,是哪个国家都有的。

德国的治安,原来还是挺好的,除去我在东德的时间,那些不好的印象。

整个六年时间,在巴伐利亚,都很好。到了法兰克福,是有点儿乱。可能我是住在乡下。

乡下很好,民风淳朴。左邻右舍之间的相处,都很开心。

我去过德国好多城市。上学的时候,在莱比锡,艾希施达特,英戈施达特,慕尼黑,还去斯特加特打过工,法兰克福等。基本上,巴伐利亚所有能署上名的城市,我都去过。去过的城市,并不是在那里生活,有一些就是单纯的去朋友那里。

要说真正长时间生活的城市,我在慕尼黑待了六年半,直到2008年。

生活在慕尼黑,是因为前夫当时在慕尼黑。他在慕尼黑,所以我就会经常过去。周末,或者课不多的时候,我都在那边。

后来,我们一起来了法兰克福。

我在这里待的时间最长,有十多年了。

 

 

 

……………………………………


书中有关话题与范畴,逐入:人文,社会,文化,哲学,历史,教育,医疗等;

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参考价值,史料价值,收藏价值……

 

对比、沉淀、融合、提升、超越,是《中国人在德国》的核心创作理念与思想。以此,全面有力的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真正做到:铸造大国,屹立东方,傲然世界!

 

……………………………

 

 

内容简介:

 

这里,不是颂歌似的人物直观谫浅。而是迄今为止,唯一集中呈示在德华人的一本专著。

书中文字,具有穿透力。通过阅读,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心域的宽度,广度,深度,以及每一寸气息里,饱含的温度。

他们是不同的。个人成长,教育背景,出国原因,融入状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他们又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华人在德国的一个缩影。

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广袤的未知世界。也正是由此,他们构铸了在德华人的大千万象。

就国家与民族而言,他们是弱小的,但在生命的进程中 ,在不屈的闿拓中,他们又都是强大而无憾的!

他们每个人的声音,都是中国的心跳。他们每个人的步履,都是中国的深脉。虽然他们都在德国,但他们都是有着一颗中国心!

文字,是他们的灵魂,是无声的音符。

不同阶层的阅读者,从中,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书中主要内容

 着力刻画人物的成长与蜕变。历尽万象艰辛后,在异国他乡,最终形成了独立个体。

更深层的,是想把在德国的华人历练后的生存状态,用文字呈现给海内外的中国读者……所有的美景,不是天然而成。凤凰涅槃,烈焰燃烧后的重生,由内而外,都是极致的景象。

 

他们当中,有餐厅老板,自由职业者,科学家,机构职员(联邦政府公职),公司雇员,射击协会会长,律师,工程师,赛车教练,同性恋,留学生,年轻夫妻等,他们是不同的。个人成长,教育背景,出国原因,融入状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他们又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华人在德国的一个缩影。他们是浓墨,他们是重彩……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广袤的未知世界。也正是由此,他们构铸了在德华人的大千万象……”,“所有的一切,抵达到他们,即是切面,也是交错融合的焦点。这是序言《他们是浓墨,他们是重彩》中的文字。

 

在构思《中国人在德国》时,我是想尽可能,让每个人物,都能鲜活饱满起来。这只是外在的阅读感受……随着文字的流淌和加深,再让读者,去触探每个人物的内心。思想。及灵魂……再扩充到大我的家国情怀!根系处,仍是人物(被采访者)和读者难以割舍的绊与绕缠:一个小我的人,到底该怎样去生存,去融合,去追索等方面的思考……另一方面,作者也想表达:一个人,又该怎样活着,才能真正拥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整本书,处处都是看点。章章都有收获!

 

………………………………………………

 《中国人在德国》腰封文案:

 

一、《中国人在德国》

灵魂,都已打开了!只在等你,静心阅读……

 

二、一个人的壮阔历史,被轻轻掀起
一个国家的神秘面纱,被缓缓撩开

三、他们站在德国大地上。他们的身影屹立着…他们身后,有强大的中国,在做支撑!

 

市场亮点分析:

 

《中国人在德国》,不仅在国内会产生影响(尤其是青年学子),在德国的华人界也会产生影响…因为:迄今为止,无论是国内作家还是华人作家,都还没有写出一本《中国人在德国》的书。或者是类似的书…就像凌鼎年老师说的,写出欧洲的,也没有…《中国人在德国》是第一本。

 

读者,通过此书的阅读,也会产生更强的民族凝聚力量。

华人,他们每个人,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一个群体。他们是一种符号和象征…在德国,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是中国。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血液…他们站在德国的大地上。他们的身影,毅力着。从没倒下过…他们的身后,有强大的中国,在做支撑!所有文字,都是表象…物质,不仅有表象。真正有价值的,都是潜藏在内核…

 

书中人物,除一人之外,其他人,都是以留学生身份,去往德国。以此,《中国人在德国》出版后,也可以在国内各大院校做推广活动…现在的中国,是留学大国。每年,去国外留学的学生人数,都在递增。德国因为免学费,所以,去德国留学,是很多国内中层阶级孩子的向往。

 

学生通过《中国人在德国》,可以了解到,留学德国后,所要面临和将来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也可谓:此书,即是一本留学指南针…对于想去德国旅居和定居的中国人来说,此书,也可谓是一把解剖德国各阶层的手术刀。因为书中人物,已经渗透至德国社会各阶层,他们的亲临感受,让此类读者,通过文字阅读,即能做到恰当的选择与规避。以便让自己,能够在德国,求得最好的生存方式。

出版后,可以在各大院校,做线上线下联动推广。

学子睿才,追求与思考并行。书中,尽显东西方文化与教育的碰撞,互通,共融。

通过阅读,人文,社会,文化,哲学,历史,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读者,都会寻索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地球,已趋国际化…《中国人在德国》方方面面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话题广泛,可令读者增广见闻。

对于国内的各阶层阅读者,此书,既是了解德国的一个界面,也能让阅读者,通过文字本身,能够更深层的了解到:德国独有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情。通过阅读,神思上,会产生无尽遐想……

 

……………………

 

作者简介

雅兰,著名作家,社会学家,旅德作家。以思想敏锐,文字敏锐,视角独特著称。游离于言论、散文、小说、诗歌等诸多文体。在公开发行的刊物及相关网页开设各版《雅兰专栏》。著书《中国很高兴》、《性殇》、《从压抑到泛滥》、《在我离开你之前》。

因创作微型小说,而引发的风暴漩流,被中国文坛列为《新世纪以来的文学事件》之一。被《北京文学》杂志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文化热点之一”。轰动中国文化界。与此同时,引发海内外海量媒体的关注与跟进报道。并在2018年,入选“江苏省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的40篇微型小说”。

 

………………

雅兰信箱:

shuiyanqinglian@126.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