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人在德国连载情感文化教育 |
分类: 苦禅·道生 |
《中国人在德国》
雅兰·著
享有著权严禁刊载转载侵权必究!
《子煜》篇
005/ 打工,并没有影响我的学习
我们那个时候,出国留学,还得想法,打工挣钱。
我在2004年,进入某知名五星连锁酒店工作。出来的时候,2011年。
在正式去这个酒店之前,我在Personalvermittelung(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工作。这个公司的性质,类似于中介。比如说,有人要办一个婚礼,但又不找不着足够的人手,就会去找这种公司。这个公司接到订单后,会派人提供服务。
这种跑堂型的中介公司,在德国,有很多。公司会把员工,分配到不同的地方工作。后期,公司会得到顾客反馈。
当时,我被派到了一家知名五星连锁酒店上班。后来,酒店跟公司反馈,Leo这个人,干的不错,干脆让他过来干吧。之后,这个人力中介公司,就一直把我派到这个五星酒店。
有一天,我在酒店里的吸烟室抽烟。
酒店副总过来,对我说,他们观察我很久了,准备跟我现在的公司,把我正式要过来。
就这样,我来了这家五星酒店,开始了长达七年的工作。
在学习阶段,我去打工,时间的比例,是一比一。有的时候,每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
打工,并没有影响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正常交。朋友也会把课堂笔记扫描给我。
006/
在这家五星酒店,别人能想到的工作,我全做过。
我是为了挣钱,而挣钱。无所谓工作轻松与否,只要能挣钱。每天,经理让我干什么,我就得去干什么。况且,我也不是科班出身,只是个学生工,挑不得太多。
倒垃圾,铺床,前台,值夜班,倒酒,做早餐,等等。
工作虽然繁杂,收入还是挺可观的。我的时薪,是每小时12欧。如果安排夜班,会多算给20%的加班费。而且,这个多的部分,不用交税。
按照学生打工的规定,我每个月的最高收入是400欧,并且每周工作,不超过二十个小时。但实际上,我每周都在超。因为学校放假的时候,我可以上全职。
而多出来的工资,酒店会在我不上班的时候,给我补发。
2011年,我从这家酒店出来之后,还一直在领它的工资,领到2013年。也就是说,我都不在那里干了,酒店还在一直给我补发工资。
我在酒店里做Bankett Service(宴会招待),它对外承接的各种会议,以及大型活动,我都得负责。
一天下来,会议大厅就没有空的时候。早上,有人举行婚礼。下午,有人召开商务会议。晚上,还有大型酒会。从早到晚,我忙活得毫无喘息的余地。在收拾完晚上酒会的狼藉之后,第二天早晨的会议,我还要去准备好。每次干到最后,这个硕大的大厅里头,只有我一个人,在那儿摆铅笔。
酒店行业和餐饮行业的经理,会仔细观察每个人。如果你干活比较好,他会把其他人送走,只留下你,去做收尾工作。因为他们知道,你肯定能做到完美,而其他的人,只是凑活着干事。另一方面,他们也是为了节省成本,只留下干活最认真的人。
我在这家酒店做了七年,从学生工,升到副总。后来,升不上去了,因为我不是酒店管理专业出身。
我离开酒店的时候,他们做了挽留。但问题是,我爸妈催着我赶紧毕业,那我就必须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
……………………………………
书中有关话题与范畴,逐入:人文,社会,文化,哲学,历史,教育,医疗等;
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参考价值,史料价值,收藏价值……
对比、沉淀、融合、提升、超越,是《中国人在德国》的核心创作理念与思想。以此,全面有力的推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真正做到:铸造大国,屹立东方,傲然世界!
……………………………
内容简介:
这里,不是颂歌似的人物直观谫浅。而是迄今为止,唯一集中呈示在德华人的一本专著。
书中文字,具有穿透力。通过阅读,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他们心域的宽度,广度,深度,以及每一寸气息里,饱含的温度。
他们是不同的。个人成长,教育背景,出国原因,融入状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他们又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华人在德国的一个缩影。
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广袤的未知世界。也正是由此,他们构铸了在德华人的大千万象。
就国家与民族而言,他们是弱小的,但在生命的进程中 ,在不屈的闿拓中,他们又都是强大而无憾的!
他们每个人的声音,都是中国的心跳。他们每个人的步履,都是中国的深脉。虽然他们都在德国,但他们都是有着一颗中国心!
文字,是他们的灵魂,是无声的音符。
不同阶层的阅读者,从中,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
书中主要内容:
更深层的,是想把在德国的华人历练后的生存状态,用文字呈现给海内外的中国读者……所有的美景,不是天然而成。凤凰涅槃,烈焰燃烧后的重生,由内而外,都是极致的景象。
“他们当中,有餐厅老板,自由职业者,科学家,机构职员(联邦政府公职),公司雇员,射击协会会长,律师,工程师,赛车教练,同性恋,留学生,年轻夫妻等,他们是不同的。个人成长,教育背景,出国原因,融入状态,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冲突;他们又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华人在德国的一个缩影。他们是浓墨,他们是重彩……他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广袤的未知世界。也正是由此,他们构铸了在德华人的大千万象……”,“所有的一切,抵达到他们,即是切面,也是交错融合的焦点。这是序言《他们是浓墨,他们是重彩》中的文字。
在构思《中国人在德国》时,我是想尽可能,让每个人物,都能鲜活饱满起来。这只是外在的阅读感受……随着文字的流淌和加深,再让读者,去触探每个人物的内心。思想。及灵魂……再扩充到大我的家国情怀!根系处,仍是人物(被采访者)和读者难以割舍的羁绊与绕缠:一个小我的人,到底该怎样去生存,去融合,去追索等方面的思考……另一方面,作者也想表达:一个人,又该怎样活着,才能真正拥有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整本书,处处都是看点。章章都有收获!
………………………………………………
一、《中国人在德国》
灵魂,都已打开了!只在等你,静心阅读……
二、一个人的壮阔历史,被轻轻掀起
一个国家的神秘面纱,被缓缓撩开
三、他们站在德国大地上。他们的身影屹立着…他们身后,有强大的中国,在做支撑!
市场亮点分析:
《中国人在德国》,不仅在国内会产生影响(尤其是青年学子),在德国的华人界也会产生影响…因为:迄今为止,无论是国内作家还是华人作家,都还没有写出一本《中国人在德国》的书。或者是类似的书…就像凌鼎年老师说的,写出欧洲的,也没有…《中国人在德国》是第一本。
读者,通过此书的阅读,也会产生更强的民族凝聚力量。
华人,他们每个人,不是一个人。他们是一群人。一个群体。他们是一种符号和象征…在德国,他们是中国人…他们是中国。他们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血液…他们站在德国的大地上。他们的身影,毅力着。从没倒下过…他们的身后,有强大的中国,在做支撑!所有文字,都是表象…物质,不仅有表象。真正有价值的,都是潜藏在内核…
书中人物,除一人之外,其他人,都是以留学生身份,去往德国。以此,《中国人在德国》出版后,也可以在国内各大院校做推广活动…现在的中国,是留学大国。每年,去国外留学的学生人数,都在递增。德国因为免学费,所以,去德国留学,是很多国内中层阶级孩子的向往。
学生通过《中国人在德国》,可以了解到,留学德国后,所要面临和将来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也可谓:此书,即是一本留学指南针…对于想去德国旅居和定居的中国人来说,此书,也可谓是一把解剖德国各阶层的手术刀。因为书中人物,已经渗透至德国社会各阶层,他们的亲临感受,让此类读者,通过文字阅读,即能做到恰当的选择与规避。以便让自己,能够在德国,求得最好的生存方式。
出版后,可以在各大院校,做线上线下联动推广。
学子睿才,追求与思考并行。书中,尽显东西方文化与教育的碰撞,互通,共融。
通过阅读,人文,社会,文化,哲学,历史,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读者,都会寻索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地球,已趋国际化…《中国人在德国》方方面面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话题广泛,可令读者增广见闻。
对于国内的各阶层阅读者,此书,既是了解德国的一个界面,也能让阅读者,通过文字本身,能够更深层的了解到:德国独有的文化特色和社会风情。通过阅读,神思上,会产生无尽遐想……
……………………
作者简介
雅兰,著名作家,社会学家,旅德作家。以思想敏锐,文字敏锐,视角独特著称。游离于言论、散文、小说、诗歌等诸多文体。在公开发行的刊物及相关网页开设各版《雅兰专栏》。著书《中国很高兴》、《性殇》、《从压抑到泛滥》、《在我离开你之前》。
因创作微型小说,而引发的风暴漩流,被中国文坛列为《新世纪以来的文学事件》之一。被《北京文学》杂志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文化热点之一”。轰动中国文化界。与此同时,引发海内外海量媒体的关注与跟进报道。并在2018年,入选“江苏省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的40篇微型小说”。
………………
雅兰信箱:
shuiyanqingli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