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遁世离群的写作者
(2018-04-20 08:30:54)
标签:
长篇小说文化社会学教育 |
分类: 苦禅·道生 |
我知道雅兰是笔名,但我真的不知道她的真名。我从没有问过她,也没有问过她的朋友,直到写这篇代序,想在网上查一下真名,但我没有查到,只在一个跟帖里,见读者称呼她为“徐家妹子”,如此说来,她姓徐。
我与雅兰的联系,缘起微型小说。因为写微型小说的缘故,凡见到江苏发表微型小说、小小说的作家,我就记录在案。雅兰一度写过小小说,就进入了我的视野。怎么开始联系的,我已记不得了。只记得2005年时,一位四川的作家朋友到南京市溧水县来挂职县长助理,我们约好了在南京见面。我就邀请了几个南京微型小说圈子的朋友,有凌焕新教授、沙黾农、滕刚、戴珩、石飞、等十来位作家,雅兰当然也在其中。那时,雅兰写的小小说正受读者热捧。
那是我与雅兰第一次见面,也是唯一的一次见面。雅兰给我的感觉,不大爱说话。我因忙于照顾到方方面面,还要主持见面会,也没有时间与参会者单独细聊。
在我与雅兰有限的接触中,她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有才气的女性,一个遁世离群的写作者。
大约在新千年后,雅兰开始发表小小说作品,在这之前,雅兰创作的重点都在诗歌上。小小说才发几篇,就得到了读者的好评,也引起了河北《小小说月刊》主编的器重。主编专门为雅兰开辟了《雅兰都市情感专栏》。在刊物上开设个人专栏,一般都是名家,像雅兰这样年纪轻轻,初出茅庐,才发几篇小小说就开专栏的,不说绝无仅有,至少凤毛麟角。果然,雅兰不负众望,她的专栏人气很旺,有读者购买这本杂志,就是冲着雅兰的专栏而去的。后来,因刊物人事变动,办刊宗旨调整,专栏也深受影响,这还引起了部分老读者的不满。
雅兰的作品,因其思想敏锐,洞察深刻,理论尖锐,语言犀利而著称,获得了相当的叫好,但也触及了社会某个阶层和某些人的痛处。
我在网上见到过雅兰与他人争辩的帖子,争辩是因为抄袭的话题而引发的。雅兰因某教授抄袭了她的文章,还被反咬一口,于是动了肝火,文字言语失了雅致,虽然有读者力挺雅兰,说雅兰勇于抗争和捍卫,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是个敢爱敢恨的女性。因文字产生纠纷,再出闹剧,情绪受控情有可原,但骂人不带脏字,才是高手。不过,可能有人会说,如果那样,雅兰就不是那个率真、直爽,不设防的性情中人了。尘世如文字,千人千面,领悟都在不同处。
俗话说“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小小说文坛是留不住鸿鹄之志的雅兰的,小小说于雅兰只是小试牛刀、初露锋芒而已。
后来,雅兰在多家刊物与网站开设各版《雅兰专栏》。小说创作跨越了小小说,笔触抵达了短篇、中篇、甚至长篇,也写散文,兼及诗歌,期间,还不乏有深度的言论文稿,完成了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度。让人想不到的是,一个不爱说话的女性作家,竟然陆续推出了《中国很高兴》、《性殇》、《从压抑到泛滥》、《断裂的后现代》等多部著书,这可多是社会学的专著,通常都是大学教授或社科院研究所的研究员才会去钻研、碰触的课题。以此来说,雅兰的才情与胆气,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我没有细读这些著作,没有资格品头论足,说三道四,但我想说的是,一个非专业的女性作家,能一本接一本写出这样有分量有见地的书来,实属不容易。雅兰的才华,由此可见非同一般。
不妨一读,必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