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让我的学生看《南京,南京》

标签:
精英学生作文榜南京南 |
分类: 精英学生作文榜 |
大约在二十天多天前,我就号召我的所有学生尽可能的都去看《南京,南京》,我的学生有小学生也有初中生。
而在几天前,当影片放到日本兵将中国的小女孩扔出窗外时,我就想,不能让我的学生去看《南京,南京》。尤其是我看到一幕又一幕身形逼真的凌辱女性的场面时,更加让我下定了决心。
那场声势浩大的日军祭奠仪式,也让我思考导演的脑子是不是有了问题?他究竟站在什么立场?他究竟要表现的是什么?他用四年的呕心沥血拍出的影片受众群到底是什么人?他想让受众群看见什么,感受什么?若是导演真正的是从中国人的视角来拍摄《南京,南京》,他还应该去看一看屈原的《九歌》!
不说《南京,南京》的虎头蛇尾,观众自有判断。只是替刘烨感到惋惜,他不应该那么快就死去的,作为一个硬汉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上的高大全人物,他应该最有戏,也应该作为一个主要人物贯穿整个影片,可是这个纯爷们却举起白旗成了俘虏,终是躺在乱枪中而死不瞑目。如果导演能让刘烨成为主线,难道刘烨扮演的人物存在价值抵不过那个汉奸,还有那个小日本吗?最不能让人容忍的是哪个小日本的眼神!日本人杀了中国人,应该着重表现中国人的恐惧才对,屏幕上怎么总是晃来晃去小日本的一双恐惧的眼?常规的逻辑分析,没有结论得出行凶者在凶残的杀戳中还保持着招牌的恐惧。
还有那一颗颗被吊起的遇难者头颅,如果我的学生看见了这一幕,只会增添他们幼小心灵的伤害和仇恨。是否人类要将战争的仇恨通过特有的方式一代一代地相传下去?不久前,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历史的本身就是文化,现象演变和存在的本身也是文化,战争更是一种残酷的人类发展文化。我这样写是有一定语境的,那是我期待在发展中将中国的文化能够很好地流传给后人,也就此提出了一个忧思:文化一旦与教育脱节,我们还能传承什么文化?很显然,也很遗憾,《南京,南京》不是一部教育片,它更多的掺杂了当代适应元素,尽管很多的拥护者说此片是从历史出发。但可以断言,此片没有很好地将战争文化传承给中国的下一代。
如再有看不明白的人,请三思我文中的最后一段……
-
-
不让你的学生去看恰恰证明了你是一个懦弱的中国人,我们国人的弱点就是不敢正视历史,不敢去面对那段历史,不愿意让我们的后代记住历史,南京南京不过仅仅反映了一小部分的历史而已。
我们应该从这部电影中学到什么呢?为什么小日本能给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一个灭亡的答案呢,我们怎样才能避免下一次呢?不是忘记历史,而是从中学到点什么,不对吗?
想当初小日本被美国的军舰大炮打开了小日本的国门,后来呢,我就不和你说了,去看看历史书吧,小日本给我们一个灭亡的大炮,我们什么时候能还击呢?用你的文笔还是国人的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