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温馨雅兰
温馨雅兰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1,044
  • 关注人气:2,27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曹雪芹在南京的幸福生活

(2007-06-04 09:29:15)
分类: 西东·东西

 特别说明:此文拒绝一切转载,违者必究

 

曹雪芹在南京的幸福生活
 

曹雪芹在南京的幸福生活  曹雪芹在南京的幸福生活

 

    曹雪芹所在的家族不仅是因为在清朝的显赫而名载史册,早在宋代,曹家的祖宗开国元勋武惠王曹彬在《宋史》官书中即给后人留下了佳话。话说曹彬幼时抓周,众人见小曹彬对诸多的物件熟视无睹,他只一手抓戈另一手抓金印(注:金印是从古到今都被视为高官厚禄的标记)。小曹彬的这一抓让曹家人大为兴奋,都说这孩子将来定会武功超群,官位极品。不知是否应了天命,曹彬后来真的成为宋朝第一位大将军。

    时至康熙二年,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玺由康熙皇帝差遣,到南京任江宁织造,直到康熙二十三年五月死于江宁织造。同年11月,康熙皇帝首次南巡到江宁,亲自前往抚慰并派大臣前往祭奠。

    关于“织造”一职的来历,这里需要哆嗦一下。中国自古有几大丝绸锦缎织造基地,就像在古蜀锦官城成都设“锦官”一样,明、清都在南京设局,织造宫廷所需丝织品。明时由提督织造太监主管。清初仍旧。顺治时曾由户部差人管理,旋即归宦官之十三衙门,每年派人。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改由内务府派员久任。衔名初称“驻扎江南织造郎中”,后改为“江宁织造郎中”。曹玺便是首任郎中。

    康熙二十九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以内务府郎中兼佐领的身份被派任苏州织造,随即兼管江宁织造事务。两年后,专任江宁织造。曹寅在江宁织造共接驾康熙达四次之多,每次盛况都是空前的热闹。

    在我们今天的眼光看来,千万不要以为“织造”就只管织绸造布那点技术性的活儿。一个小小的织造,能与皇帝爷走得如此之近,是非同一般的。江宁织造府在清初是皇帝派驻江南地区的总办事处,不仅负责掌管宫廷所需各种织物的采购,织造,供应等项事务,而且还负有收集有关吏治民情和天时岁收等政治经济活动(身份相当于现今的间谍)。曹家能掌管这显要位置的原因诸多,首要的是曹雪芹的太祖母孙氏为康熙的奶妈,后有曹雪芹的祖父曹寅还是康熙少年时的伴读,再后来曹寅的两个女儿均被选为王妃……由于种种特殊关系,使曹雪芹的祖父备受信任而获得这一要职。

    从其曾祖父曹玺到父亲三代四人,在织造这个“肥缺”位置上任职达68年之久。

    康熙南巡七次,有五次皆以江宁织造府为行宫。曹家为接驾南巡,在织造府西面大兴土木,增筑楼台亭轩,集江南园林之胜,成为园中有园,景中有景的金陵名园。这些荣华富贵后来均被曹雪芹巧妙的构造在《红楼梦》的大观园里了。今天的南京大行宫一名也因此而来。

    著名红学家周汝昌先生考证,雍正二年(即公元1724年),曹雪芹便诞生在南京江宁织造府内。

 

曹雪芹在南京的幸福生活

曹雪芹一家进京后居住的黄叶村,现在已成为曹雪芹纪念馆

 

    曹雪芹出生的时候,曹府出现了中国老式家庭中生孩子的欢快场面。从内院走出衣着整齐的丫环和仆妇,她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外书房(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日常办事和休息的地方),在还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也贸然恭身进入并向老爷报喜。

    日后七天,曹老爷正在外书房书写呈报的奏折,这时,内院的丫环仆妇们又是喜气洋洋地来到门外求见,被打断思路的老爷有些不耐烦的开了口,什么事?丫环仆妇们回老爷的话,太太说哥儿已过七日了,该请求老爷赏他名字了。哦,曹老爷想起了曹家新出生的那个小生命,便不由自主地停笔沉思着。忽然他一眼看见了正写的奏折里有几个突出的字:淋漓霑霈。接着,他又想起了《诗经》里的那句名言:既霑既足,生我百谷。这个“霑”字跃入他的眼帘,觉得这个字很有意味。于是那个小生命的名字也就产生了:就叫霑哥儿。

    过去的前人喜欢佩带玉器(这个习俗在江南的今天还一直保存着),特别是家境富裕的大户人家对待孩子,如果哪个讨喜的孩子脖项上佩带了玉器,那是家人将最好的祝福与厚望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了。古代有一种玉饰,形体不太大,上面镌刻着喜庆和避邪除灾之类的字句,也是具有一种符咒的性质。幼时的曹雪芹自然的也佩带了它。

    幼时的曹雪芹是由身边的仆妇们带养的,仆妇们为了让曹雪芹喜欢听她们说的话,就凭想象编了一个又一个动听的故事,其中最让曹雪芹深刻铭记的是有关于玉的神传,仆妇们对曹雪芹说,你带的这块玉是你一生下来就含在口中的,它是一件神物,你千万不能丢了它,丢了就会大祸临头的。这样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曹雪芹的脑海中,后来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就有了奇异而又神话般的开篇:贾宝玉是由石头变成玉而投胎入世,后幻化为人的。其中隐隐约约莫不有他自己的影子。

    长大后的曹雪芹仍然爱听大人讲各种各样的故事,神话、寓言、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戏文与小说等,曹雪芹听的都很在行。有的时候,曹雪芹也有着惊人的举措,他要听外国人讲故事。按照当时中国的礼法习俗,妇女与儿童是不允许听外国人讲故事的。由于南京、苏州、杭州是江南产丝和纺织的三大集中点,其中又以南京最为著名。当时的南京已经来了很多的外国丝绸商人,其中有一位叫菲利浦的英国人,他到了南京后结识了曹頫(曹雪芹的父亲),二人相交颇为投机,曹頫也向他请教西方的纺织技术,在彼此的交往中,曹頫经常即兴赋诗,以抒情怀。作为酬谢,菲利浦也讲一些《圣经》故事或者莎士比亚剧本的故事给曹頫听,颇有口才的菲利浦讲得绘声绘色引人入胜,于是就吸引得曹府上上下下都在偷偷地传述着西洋故事。每当菲利浦来访的日子,小雪芹就经常入迷地窃听那些动人的西洋故事。

    就在曹雪芹沉醉在各种各样动人故事中的时候,不幸降临了曹家。雍正帝即位后,因为皇室内部斗争(与曹頫的老舅父李煦有关)牵连到曹家,雍正帝认为曹家反对过他,不但革了曹家的职,还下令查抄了曹家。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曹頫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此时的曹家,也听到了李家的悲惨下场,有泪都不敢落。

    那时候,曹雪芹已是个懂事的孩子了,看到家庭遭到这样大的灾难,幼小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撞击。

    雍正下令抄了曹家后,曹家的家底也被揭示于世:住房十二处共483 间,田地有八处共19 顷(注:1顷为100亩)零67 亩,家人大小男女共114 人,家具旧衣零星物件无计数,当票100 张,家人供出别人欠债的银两共计32000两,除此外别无他物。这在当时,以曹家的地位来定说,曹家的资产还是略为清贫的。

    曹雪芹虽未赶上曹家四次接驾的鼎盛时期,但曹家繁华的末世,曹頫袭任织造到升员外郎(从康熙五十四年至雍正五年),一共十三载前后的风光他还是赶上了。那是他一生中最为难忘的记忆——他的美好而又快乐的童年,或许都倾注进他终其一生的《红楼梦》中了。

    有了这么丰富的人生体验和生活基础,加之自古以来世袭悠久的家传,奠定了他笔下的千古传奇。

    至于一蹶不振,日渐衰微,流沛到北京的曹雪芹写《红楼梦》,那是后话了。

 

附:曹雪芹生平简表                                            

曹雪芹在南京的幸福生活

注:依据周汝昌先生《曹雪芹传》进行编年

雍正二年(甲辰1724)闰四月二十六日生。

雍正三年(乙巳1725)四月二十六日芒种节周岁,遂以芒种为生辰之标志。

雍正六年(戊申1728)父曹頫\\\\ 获罪抄家逮问,家口回京。住蒜市口。

乾隆元年(丙辰1736)赦免各项“罪款”,家复小康。十三岁(书中元宵节省亲至除夕。宝玉亦十三岁)。是年四月二十六日又巧逢芒种节(书中饯花会)。

乾隆二年(丁巳1737)正月,康熙之熙嫔薨。嫔陈氏,为慎郡王胤禧之生母(书中“老太妃”薨逝)。

乾隆五年(庚申1740)康熙太子胤仍之长子弘皙谋立朝廷,暗刺乾隆,事败。雪芹家复被牵累,再次抄没,家遂破败。雪芹贫困流落。曾任内务府笔贴式。

乾隆十九年(甲戍1754)《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初有清抄定本(未完)。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续作《石头记》。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脂批于第七十五回前记云:“乾隆二十一年丙子五月初七日对清。缺中秋诗,俟雪芹。”是为当时书稿进度情况。脂砚实为之助撰。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友人敦诚有《寄怀曹雪芹》诗。回顾右翼宗学夜话,相劝勿作富家食客,“不如著书黄叶村”。此时雪芹已到西山,离开敦惠伯富良家(西城石虎胡同)。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友人敦敏自是夏存诗至癸未年着,多咏及雪芹。

乾隆二十四年(已卯1759)今存“已卯本”《石头记》抄本,始有“脂砚”批语纪年。

乾隆二十五年(庚辰1760)今存“庚辰本”《石头记》,皆“砚斋四阅评过”。

乾隆二十六年(辛巳1761)重到金陵后返京,友人诗每言“秦淮旧梦人犹在”,“官颓楼梦旧家”,皆隐指《红楼梦》写作。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敦敏有《配刀质酒歌》,记雪芹秋末来访共饮情况。脂批:“壬午重阳”有“索书甚迫”之语。重阳后亦不复见批语。当有故事。

乾隆二十八年(癸未1763)春二月末,敦敏诗邀雪芹三月初相聚(为敦诚生辰)。未至。秋日,爱子痘殇,感伤成疾。脂批:“……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哭雪芹,泪亦待尽……”记之是“壬午除夕”逝世,经考,知为“癸未除夕”笔之误。卒年四十岁。

乾隆二十九年(甲申1764)敦诚挽诗:“晓风昨日拂铭旌”, “四十华年太瘦生”,皆为史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