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中东铁路3——烟雨蒙蒙帽儿山镇
2015,10,1

虽然十一一大早就开始下雨,但我们仍然按原计划出游了。因为阴雨,路上车辆很少,因此无法想象十一堵车的窘况。

帽儿山的帽子
初进帽儿山镇,雨中秋意浓。
中午时分,雨变得小了许多,我于是打着雨伞,冒着蒙蒙细雨,背上我的单反再次独自去探访这座来了多次,但却知之甚少的中东铁路上的一个小镇。
虽然从老帽儿山火车站的外观我就可以断定,它一定是中东铁路线上的一个小站,但是为了更准确些,我还是上网去搜了一下。结果搜到了中央9台的一个5集中东铁路系列节目,因时间关系,只看了第一集。虽然片中没有提及帽儿山这个四等小站,却提到了不远处的平山站,它们的建筑风格完全一致,所以,我更加确认帽儿山站曾经就是中东铁路上的一个小站。
从同学家出来,沿着乡间小道与铁道线向西走,路边的小花在雨中更显得鲜艳欲滴。

大约15分钟左右就到达了帽儿山火车站。

我就是从这里穿过去的。
不过,这是火车站的后面。这里的铁道是开放式的,可以随时穿越,只要没有火车经过,铁道对面是火车站的候车室。我去的时候是1点钟左右,可能是没有火车经过吧,候车室竟然没有开门!我的目的是寻访老的火车站,这个新建的火车站就随它去吧。

初现五花山的风采

远方的黄色小楼是老帽儿山火车站
老火车站离新火车站并不远,也就几百米远,其中一间好像已经是个人私产了,房屋被水泥覆盖了一半,对着铁道的那侧,还好,还能看到铁路标志和帽儿山站几个字。由于这座老火车站早已掩映在篱笆院内,又不好贸然敲门,只能远远地踮起脚尖,勉强拍到了这么一张。




另一间,过路人告诉我,当年是行李房。现在是澡堂子。
现在是浴池

火车站前的大街叫市场街,街道两旁确实有一些中东铁路时期的老房子,但是保存的不好,而且大多被篱笆院墙遮挡,很难拍全。大约在街的中间,我看到了一座保存相对好一些的平房,那里是社区医院,我进去看了看,有病人在点滴,病床竟然的火炕,有意思!我顺便给闹肚子的队友买了整肠生。

社区医院

站前老房子
出了社区医院,我很快走到了一个岔路口,因为要找厕所,我转到了主街上。但是还是没找到那个1元一位的厕所。
当时觉得镇政府好像应该在附近,于是便去打听,经由一个女人指点,前行不到100米,就到了客运站。我心中窃喜,客运站一定有厕所呀!结果进去一看,糊涂了??空无一人!但是门口的服务台处有车辆进出的登记,其他就没有任何人留下的印记了,好像已经废弃。厕所居然上着锁!这时进来一个女孩,拿着钥匙,问我大号还是小号,我说出门紧张,拿不准,她说她先上;出来后,她说冲厕所然后锁门,我高兴地接过锁头,保证把门锁好。厕所有两个,男女厕所,打开的是男厕所,里面塞满了塑料水瓶子,我顺手把随手拿来的伞插到瓶子中间,完事冲水锁门,动作那叫一个快。走到门口,我才突然想起伞还在瓶子堆里哪!怎么办?
我出门,看到有一辆长途车停在那里,心想女孩可能是客车站的服务人员,就隔着紧闭的车窗冲着司机问,他是否知道怎么找到那个女孩?我把伞锁厕所里了,人家只是埋头,没理我。正顿觉失望之际,司机打开窗户,递给我钥匙说把门锁好!哇!我真是幸运!根本没想到会是这样!就是看看能否找到那个开门的女孩!原来,这里的司机有厕所钥匙啊!有意思!我迅速取回伞,谢过了司机。
继续前行是帽儿山派出所,然后就是镇政府的灰色大楼,镇政府旁边,竟然有一座还算好看的小楼,小楼侧面对着镇子里的小小基督教堂!终于看到了不一样的帽儿山镇了!


下午还要继续前往平山,所以,转身往回走,又看到了一座高高的自來水站,然后就拐入了帽儿山的主街。

这里有两座粉红色的大楼,有些俗,但不失为特色建筑,楼上的财和福字更是在任何其他的此类楼上从没见过。



两座楼之间,是帽儿山综合市场,我沿着市场对面的大道继续前行,在小桥处停下来,看着远处烟雨蒙蒙的帽儿山。

之后,又看了一眼铁道旁的老房子,然后又折回市场街往回走。仔细留意着道两旁的老房子,还真看到了一家院落,比较破旧,但是墙山头旁的绿色板帐子让我感到亲切,过道非常窄,没有拍照,但是那个破旧的绿色板帐子还在眼前,它就是时代的记忆,已嵌入了我的脑海,也许再去应该拍下来!


本期摄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