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牡丹江3——人民公园
8月13日上午
天一如既往的阴,清晨的牡丹江安静、清爽。早上7点左右,路上行人并不很多,我找到一位中年男子问路,他热情地指点我一条从小区穿过的小路,顺利抄小道找到公交站,真是柳暗花明。车上人也不多。很快,车便到达人民公园——牡丹江历史最久远的公园。
1931年,日本人佐藤将这里的一片沼泽地辟为沼泽园。
1935年5月1日,将此定名为牡丹园。
1947年,改为朱德公园,并新建“抗战胜利纪念碑”。
1953年,正式命名“人民公园”,当年空旷荒凉,在大湖西岸修建了木制观景亭。
1961年冬——62春,全市人民挖湖会战,看来自己动手挖湖是牡丹江人民的传统啊!
1971年冬,12万人第二次会战,大湖基本完成,总面积56公顷。
1985年,大湖建水榭,陈雷题字“怡心湖”,我没看到题字。
1989年,在连心湖成功引种来自虎林月牙泡的野生荷花,当年7月10日第一朵荷花在牡丹江盛开。可是,我看到的连心湖满湖芦苇。
2012年,再次进行公园改造。
是不是有恍若当年的感觉,相机带着我穿过了时间隧道。
这纯属偶然,因为头天在拍东京城火车站,
为了产生历史感是与时代感,我把相机调成了单色,结果忘了调回来。拍摄前几张时,一直没有发觉。皆因牡丹江阴,就觉得照片有些灰,到了连心湖才发觉是相机的事。哈哈!
这就是1947年建立的抗战胜利纪念碑。误用的单色为这座历史的丰碑增加了时代感。而且,这座纪念碑让我想起了兆麟公园。
公园很大,人也很多,满是锻炼的人,但是,从湖中无人顾及的芦苇能看出政府疏于管理这里的环境。湖面缩小了很多,很遗憾。
当时看到这个牌子很兴奋,以为又可以看荷花了,可是走近一看,全是芦苇,以为找错了。重新定位,还是那里。难免失望。
这就是当年开出牡丹江第一朵荷花的连心湖,现在已经成了芦苇荡!
所以,之后逛公园不是很起劲。我走过小桥,无心地盲目地走着,失望地体味着这有着70多年历史的公园。记得好像这里的湖面很大,问了一个女人,她说改造坏了,我当时所在的湖面修了一个观景台,破坏了湖面的宽阔性,而且利用率极低,她建议我去另一面。她的建议很正确,那边很热闹。
先是看到湖边短短的栈道,对面就是整齐的扇子舞群练,后面就是一片湖,远远望去满塘荷花,终于找对地方了。
湖面,栈道旁仍是芦苇丛生。

扇子舞表演得非常整齐,我站在那里,扑捉着那一抬手一投足。完美瞬间!
身后便是美丽的船坊和水榭

再往后就是芦苇茂盛,荷花欲败的湖面。


绕过湖,就看到了那坐刀币,在网上看过此图,很喜欢。
这里是文化广场
刀币上绘有牡丹江的历史
看到刀币,心里满足了很多。继续往往东,想去细赏荷花。突然,我发现了一座鲤鱼桥(我给它命名),很独特,就请坐在旁边大石头上的一位老者为我拍一张照片,结果老人家说不会。于是,抬头,看到迎面走来了一位中年男子,请他给我拍照,之前先致歉,连问是否耽误人家的时间,因为有一次在兆麟公园的桥上,请3个过路人帮我拍照,无一例外全部拒绝。
鲤鱼桥很有特色吧?
让鱼儿接吻了!
谢过好心人,继续绕湖走。看到两个男人在钓鱼,还真有大鱼。
湖边垂钓者
拍过了鱼,没走几步,又遇到了那个为我拍照的男人。再一次表示感谢,那个男子说他没事,可以继续帮我拍照。盛情难却,就听他的介绍,继续去拍荷花。他是一个二手车店的二老板,商店就在公园外,每天没事就在公园走,坚持锻炼,有事随时可以回去。他陪着我转了一会儿,问了一下我的行程,说可以送我去。我当然是婉言谢绝了,此人比我年轻,应该45岁左右,看着要年轻些,不像是坏人,但是还是小心为妙啊!我坚持坐公交,他就把我送到公交站,并建议我去看看圆通讲寺,然后回来看北山公园。真的感谢他的热情和建议,使我多看了牡丹江的两个景点,因为18路车两头的终点各为圆通讲寺和清真寺,中间有我要去的北山公园。为了不惹麻烦,没有给他电话,虽然坚持说了2次,并坚持开车带我去观光。
人民公园的浪迹到此结束,基本没有遗憾。只是没拍多花脸墙,它就在我拍的梨园那个小亭子的另一面,我拍了这一面。
当时,这位大姐在那里伴着录音唱京剧,而且唱得非常不错,引来另2位大姐驻足。
其他公园里的景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