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闯天涯之世界上最酷的小首都——惠灵顿(Wellington)
2012年6月21-23日及7月6日

来新西兰已经8月有余,我终于跨越寂静的南岛,闯入“喧嚣”的北岛。
连接南北岛的通途便是著名的库克海峡(最后祥记)。
我踏入北岛的第一站,便是新西兰的首都惠灵顿,这里也是我返回南岛的必由之路,所以,16天后,我会重返惠灵顿。
虽然贵为首都,但它并不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只能屈居第三(又重新查了一下资料,由于基督城地震,许多人离开那里,惠灵顿现在应该为新西兰第二大城市)。
为了更有效地监管于南岛,1865年,惠灵顿正式升格为新西兰的首都,从此取代1841建都的奥克兰,成为世界上最南的首都。这就难怪许多中国人至今仍认为奥克兰是新西兰的首都了。
新西兰本来就小,因此,这个首都也注定不会太大。与之狭窄的街道相比,这个小首都的建筑却显得异常的高大,使得我这个热爱建筑的人特别兴奋。由于街道窄,相机又不专业,虽然广角也不算小,但那些高耸的大楼还是很难摄入镜头,多少有些遗憾!翻看拍过的照片,大多黯然失色。
繁华的商业街

喜欢这个楼的颜色
这种建筑风格在哈尔滨常见

著名的古巴街
小巧靓丽



街角小楼

街道太窄,很难入镜,光线也不好

顾上不能顾下
海关大楼,非常喜欢,好气派,位于港口边


想起秋林公司

国会大厦
惠灵顿这个名字来自于滑铁卢战役(Battle of
Waterloo)的胜利者和第一任惠灵顿公爵(Duke of Wellington)亚瑟.威尔斯利(Arthur
Wellesley)。

(网上借图)
在毛利语中,惠灵顿有3个名字:Te
Whanga-nui-a-Tara,指惠灵顿海港,意思是“Tara最大的港口”;Põnekes是尼克港(Port
Nick)的音译,Te
Upoko-o-te-lka-a-māui,意思是“毛伊的鱼头”。旅游业是惠灵顿的经济支柱,它被孤独星球称作是“世界上最酷的小首都”,也被新西兰人认为是最值得去的地方之一。每年约有360万人次的新西兰人来到这里,新西兰人平均每年在这里的消费是240万元,真是不可思议。每年这里有54万的国际游客,消费436万元,逗留370个晚上,我也是这国际游客中的一员,为新西兰旅游业做出了一份贡献。惠灵顿最大的海外游客是澳大利亚人,每年有210万人次越过塔斯曼海,来到这里,消费掉334万元。
惠灵顿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它那些高大的建筑,最高的建筑是位于威利斯街(Willis
St.)的皇家中心(Majestic
Centre),高116。这个建筑应该是看到了,因为它不是老建筑,所以没拍。它的建筑很有气势,给人以小首都,大手笔的感觉。
很喜欢惠灵顿这个城市,与皇后镇等南岛的地方比,这里才是真正的城市,终于,在“乡下”住了8个月后,进城了。
惠灵顿的教堂大多也很高大。
最喜欢这座教堂了,好像去的时候要关门?看了一眼,内部好像与众不同,仍然记得自己在心里说,以后还要再来。





老圣保罗教堂值得一提,它虽说不大,而且当年因为它不能适应惠灵顿日益增加的人口的需要,曾一度几乎遭拆除的命运。
这有幸保留下来的小教堂,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芳香。一走进教堂,就能闻到阵阵的来自建筑木材本身发出的幽香,这是我拜访的所有教堂中不曾有的。那里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个教堂由4种木材建造而成,这几种木材的名字都不知道,只记得有一种叫芮木泪柏(rimu)的,其他都记不起来了。那种味道很令人流连。

最后的结局是移址重建,这新建的惠灵顿大教堂极其宏大,我尝试着照了几次才算勉强完成,效果也不理想。
另外,惠灵顿的街头雕塑也很有意思。





岸边的雕塑


水边的直升机,难道是乘直升机观光?这个奢侈的想法一点都不曾有过。
还有它的路标,很立体化,形象,一看就能读懂。


这就是上面的小火车指示的观光缆车,是个坡道,像哈尔滨原来的“摩电”。
摩电直到山顶,俯视惠灵顿。
下了缆车,下山便是植物园。院中的黑鸟。

植物园中的白色小凉亭,喜欢。
再看看惠灵顿港的黄昏、夜景和黎明。
岸边晚霞

夜晚街头

海港夜景

冬季黎明
惠灵顿的城市地区由4部分组成,即半岛上的惠灵顿,位于库克海峡及惠灵顿海港之间,是中心商业区,拥有惠灵顿一半的人口;普利鲁亚(Porirua),位于惠灵顿的西北,普利鲁亚港之北,以其庞大的毛利和大西洋半岛社区著称;下哈特和上哈特,它们位于东北部的庞大郊区,合称哈特山谷。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去哈特山谷。以后有机会再来惠灵顿,一定去造访。
最后,让我说说惠灵顿的风。惠灵顿也被称作“风市”,风确实很大。第一次领略它的风,是在国会大厦前自拍的时候。

风吹起了我垫相机的纸,再看看我的头发就知道了。
第二次,是真的感到风大了。一出火车站,迎面的风吹得人有些站立不稳,前面的一个女孩马上坐到了站前的一把长椅上,真的不夸张,有这个必要,虽然,我那时的体重不小。再后来就是看到几个新西兰男孩子在街角展开衣服,试风。我拍了好几张,但是都不清楚,风太大,我端不住我的小数码!

看看这个活动的雕塑,也是风向标吧。它会随着风变换。
惠灵顿火车站

站前广场来自印度人民的礼物——甘地塑像
最最后,再看一张照片。好像在植物园附近,我胡乱地走着,突然一抬头怎么如此熟悉!

http://www.wellingtonnz.com/welcome

本期摄影自拍
我的栖身之所——剑桥旅店
回程之所——滑铁卢饭店,位于火车站对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