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历史建筑3——文庙
I类历史保护建筑

我知道哈尔滨文庙的大还是1994年十一期间,为了撰写硕士毕业论文,我去上海查找资料。苏杭当然不能放过。在苏州,看过了沧浪亭,我记得不远,就看到一座中式的由红墙围着的院落。好奇地想要进去看,管理人员,一位女士,听我的口音知道是东北人,就说全国的文庙都一样。哈尔滨的文庙是11开间,比这个大得多,回去看吧。她还说吉林市的孔庙也是11开间,都挺大的。不过,那时,真的不知文庙是怎么回事,何况,孔老二的臭名也未被清洗,祭孔也不流行,也就作罢了。后来,还是当时在吉林市读书的表妹来哈,带着她去了一次文庙。参观者就我们二人,安静极了。院内杂草丛生,好不凄凉。
现在的情况可大不相同了,听说,高考前,文庙要被踏破门槛了。
2009年10月11日,周日。我们一家三口一起来到军工院内,参观现已免票的哈尔滨文庙。
今天再一次来,感觉很不一样。那时,不知如何参观古迹,就知道照相。往往记不清什么。上次参观文庙,只记得有两幅古代群儒图,淡蓝色的。其它都几乎没有了印象。这次从新拜访,我是提前查找了资料,是有备而来。
不过,现在文庙经过修缮,你完全可以通过介绍了解文庙。
我们开始吧。




跨过高高的大红门槛,就正式进入了曲径通幽的文庙。乍看,也不大嘛。



向左进入一个高大的牌楼,这时你会止不住惊叹。貌似普通的大门后,竟然藏匿着这么如此开阔的空间。因为,文庙长长的红色宫墙永远掩映在绿树丛中,不注意是看不到的。
像全国其它的文庙一样,它也是三进院。不同的是它没有正门。

此牌可为我们指点迷津。
一进院












穿过棂星门,就是孔子高大的行教礼像。这里就有我记忆中的那两幅古人群像。

孔子像底座两侧各有已幅图解故事——杏坛讲学、周游列国。



附近还有无字碑与开笔石及配殿。孔子和他的72弟子,我也不知道谁,只记录了颜回和孔子的女婿。







再往前走,就是大成门,两侧是掖门。









至此,一进院结束。不过,我在这里看到了好多另类而又古色古香的垃圾桶。

二进院
大成门后各立有两块石碑,一块张学良撰写的《哈尔滨文庙碑记》;另一块为当时东省特别区行政长官张景惠撰写的《东省特别区创建文庙碑志》。碑阴刻有捐款者的名单及款额。



正对着大成门便是文庙的中心建筑——大成殿了。



2008年9月,为了纪念文庙落成80周年而进行了大修,此和谐鼎盛大鼎摆放在了崇基上。


三进院
这里是文庙的最后一个进院,穿过爬满植物的花架,尽头就是崇圣祠。这里真安静,有一对儿学生情侣坐在花架里休息。





到此,文庙的参观全部结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