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政和白茶道法自然贵通人性,与政和白茶杨丰的对话

(2015-01-20 17:57:31)
标签:

杂谈

政和白茶道法自然贵通人性,与政和白茶杨丰的对话

2015-01-20郑晋

感谢正和茶语 素茶郑海萍搭台,在郑海萍精心策划打造的《藏岁 茶之约》的茶会上与杨丰老师相识。

作为政和白茶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杨丰和我的想象完全不一样。我想象中的杨丰是应该带着泥土的味道,带着阳光照射的黝黑,带着几十年制作白茶留下来的硬度和棱角。但是我面前的杨丰依然有泥土的厚重、依然有阳光的痕迹、自然的淳朴,但是他的温文尔雅、娓娓道来;他的书卷气十足逻辑缜密,让你很难和一个整天侍弄茶树和茶青的政和白茶制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人联系在一起。但这样恰到好处的融合让我和杨丰的交流没有了距离感,他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式的宣讲,他是来自于大山、来自于政和的水土,带着温润的清香扑面而来的讲述,但又可以让你感觉到他的学识、严谨、细致和开放。

http://mmbiz.qpic.cn/mmbiz/7hr3THkt5aj3Eicx4L0C0l5pAXbibGLdQoeSQKpdyIYHg8xiae8aplSe2BWbmTtOpybFXzqM6TThteeJEQtjibCNzg/640?tp=webp

虽然不是土生土长的政和县人,但是几十年来他一直扎根政和,扎根充满灵性的政和群山,与茶树为伴,乐在其中。他深爱着这篇土地,他说1115年(宋徽宗政和年间),当时的关棣县因进献贡茶银针,“喜动龙颜,获赐年号,遂改县名关棣为政和”。到今年正好是政和县名来由900年的历史,这需要自己为这样风云激荡的900年去做些什么,去和政和白茶有一个新的交流。

作为一个茶人他有这样的情怀和责任,他追求的不是小我而是大的境界,是因为他知道政和白茶不是他自己的私藏之物,也不是政和百姓天天离不了的生活佐料,他是属于所有喜欢喝茶的人,属于中国乃至世界的政和白茶。

正是有这样的胸怀和气度,杨丰一直把政和白茶的制作、传承和创新、推广,这样的四位一体当成自己由内到外的自发行动。它尊崇历史、尊崇传统,正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政和的地理区位、文化传承、制技作术养育了政和白茶的源远流长。杨丰说自己是在政和前辈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严格按照政和白茶的传统制作工艺和流程,从选青、采摘、萎凋、拣剔、干燥等等各个环节都是一脉相承,精益求精,容不得丝毫的走样。所以杨丰的政和白茶味正纯粹,悠然绵长,这是传承正道的历久弥新。

“看茶做茶,看天做茶”的遵循,在每一个茶人的理解和操作中自有个性的差异和思考,茶是因为人而充满了性格和魅力,人因为茶而变得鲜活。白茶取法自然,贵通人性。杨丰的传承与他的创新交融相得益彰,他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在行进中不断提升的茶人。就拿晒青转场来说,一天当中的日晒温度、白天黑夜的温差、天气的突然变化等等千变万化,这对于茶人是一个考验,转场的及时、可控、反复都要有对光、照、和湿度的科学化总结和掌控,需要的是杨丰跨界能力的打开,在这样的反复推敲中,杨丰在融合古今技艺的同时,用现代的手段和理念去诠释新的政和白茶内涵。

杨丰走到哪都会马不停蹄,做好政和白茶的推广,但他不自我,有宽度。每次绕不开与福鼎白茶的比对,杨丰总是很坦然:无论福鼎还是政和或者松溪、建安白茶,那都是白茶传承的分支,都是为爱他们的茶人准备的自然之精华,带着茶人的温度走进芸芸众生。

杨丰邀请我去他的茶园走走,有个直观的了解。我想到了春暖花开或者采摘晒青时刻,一定去行走,行走于政和的山水间去品味杨丰和他的政和白茶,去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当然要带着老郑的茶友一路同行。

有朋友问如何加入老郑的茶友会,请关注“zhengjin_1021"微信号,老郑愿意与你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