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竞技 |
“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十一运会徽诞生记
11月18日的山东电视台演播大厅歌声嘹亮,鼓声震天,激情澎湃,名为“和谐中国、活力山东”的十一运会徽正式亮相。作为工作人员,我全程参与了会徽的评选过程,记录下来和网友分享:
2005年2月,国务院批准山东承办十一运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也是全国人民对山东的信任。承办如此高规格、大规模的全运会,这在山东历史上还是首次。对山东来说,这既是一次很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承办一届出色的全运会成为了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会徽的征集成为第十一届全运会组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回顾十一运会徽的诞生,从最初的全民征集到最后的亮相仪式,十一运会徽的征集、产生过程充分阐述了“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理念。
2007年7月30日,十一运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在济南召开了新闻发布会,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方案。中央和省市有关新闻媒体及各大网站刊登了会徽征集启事。征集启事刊登后,在全国上下引起很大反响,社会各界参与热情高涨。到9月15日征稿截止,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应征作品3040件。会徽作者涉及全国除台湾省以外的31个省、市、自治区,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也有多件作品应征。应征者既有专业美术设计人员,也有公务员、工人、农民、学生和公司职员等社会职业者;年龄最大的八十岁,最小的只有十二岁。
一件件征集作品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聚到组委会,表达着人们对十一届全运会的美好祝福。一名来自河北的78岁离休干部亲手绘制了一幅作品。并在来信中说:“之所以要参加十一运的会徽征集,只是想尽一名华夏儿女的责任,为祖国的十一运会会徽征集做一点小小的贡献。如果一旦我的作品被选中,我恳请组委会代我将获得的奖金,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
面对扑面而来的热情,确保评审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成为摆在组织者面前的头等大事。山东省济南市鲁源公证处公证人员对应征作品的拆封、登记、编号以及会徽评选进行了全程公证;组织者还采取了最严格的保密措施,送到专家面前的作品,只有编号、没有任何作者的个人信息。
2007年9月27日,十一运会会徽初评在济南举行。来自国内的十名平面设计专家对对作品进行逐轮淘汰。初评采取了淘汰制,由评委对3040件作品进行了三轮淘汰,最终选出50件作品进入复评。后经评委会研究,认为这50件作品设计风格类别较少,为给复评评委会提供更大的选择余地,又对淘汰掉的近3000作品进行了重新筛选,从中又挑选出50件作品,这样最终共有100件作品进入复评。
在公正人员的监督下,组委会重新对入围的100件作品重新登记、编号并统一进行打印。
2007年10月10日,第十一届全运会会徽复评工作在山东大厦进行。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上海梅高创意有限公司以及省内共10位平面设计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对上述100件作品进行了认真的复评。他们当中有北京奥组委形象顾问、清华大学设计学院院长何杰,有北京奥运会奖牌主创人员之一、中央美院教授肖勇等名家。复评采取投票评选的方式,首先由评委对100件作品投票产生20件作品。然后评委会对20件作品进行了集体评议,产生10件入围作品。经过再次评议、复活,最终确定了10件入选作品。
复评是一个艰苦的淘汰、论证的过程,凝聚着专家学者的智慧和心血。面对100件入围作品,专家们时而争论,时而讨论,之后,评委会又采取投票的方式,从10件入选作品中按照得票高低评选出3件作品作为会徽候选方案。最终专家们的意见趋同一致:在“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理念下,专家们认为第十一届全运会的会徽应当在张扬山东文化体育的特质上,突破传统的地域特色,站在全国的高度力求创新,突出会徽的形象视觉和实用性。山东工艺美院孙大刚等集体创作的“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图案成为了十一运会会徽的主导方案。
这个设计充分借鉴了历届全运会会徽设计的精华,认真吸收了奥运会等会徽设计的理念,用创新的精神突破了以往运动会会徽常用的数字形象和地域概念,宏观展示了全运会的更高指向。主选方案衍用了在山东出土的战国、西汉时期文物的花纹样式,展现了山东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寓意着和谐、圆满、喜庆;11个运动人形,不仅体现了竞技体育的特色,也阐释了“全民健身与全运同行”的理念;整体形态又似泉水喷涌,展现了主赛场济南的泉城特色。
2007年10月15日,组委会将前三名候选图案和其它7件入选作品图案一并上报山东省委。省委书记李建国、姜大明省长和省委常委李群部长、黄胜副省长等领导同志对候选作品图案分别进行了审查,同意将评委会推荐的“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图案作为十一运会会徽主选方案,2号方案作为备选。评委会专家认为,该图案特点鲜明,内涵丰富,现代感强,是体育活动形象设计艺术的一次创新,给人以热烈和激情的感受。同时,由于形态的单纯性和组合的灵活性,有效加强了形象的记忆特点,为今后的应用推广提供了更大延展空间。专评选结束后,评委会逐一对前三名的作品进行了重点点评,并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和完善意见。会后,新闻宣传部工作人员和山东工艺美院的专家根据评委会的意见,组织有关作者对作品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并做了会徽应用延展设计。
2007年10月29日,组委会正式向国家体育总局呈报十一运会会徽主选和备选方案。2007年11月6日上午,国家体育总局召开局长办公会,听取了省政府副秘书长、十一运组委会常务副秘书长司安民同志关于十一运会徽设计方案的汇报后,确定以主选方案、即“和谐中华,活力山东”作为十一运会徽。同时,国家体育总局领导对会徽主选方案给予了较高评价。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同志在进行总结时说,全运会徽设计方案首次上报总局审定就获得高度评价和一致认可,这在以往是不多见的,这充分说明山东省的筹备工作扎实有效,是有较高水平的。希望组委会加强会徽的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利用,充分解读和宣传好会徽理念,使“和谐中国、全民全运”的主题更加深入人心。
“和谐中华、活力山东”到2009年10月11日至23日,第11届全运会在山东隆重举办之时,齐鲁大地将张开双臂,与全世界的华人共同起舞,见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华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