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哪座黄梅山是黄梅戏的源头?

(2007-07-18 09:09:13)
哪座黄梅山是黄梅戏的源头? 
              哪座黄梅山是黄梅戏的源头?               
 
                                   作者:柏龙驹
 
     黄梅戏的源头一直是个悬案。过去虽有源自“怀宁周围”、“安庆一带”和“湖北黄梅”等等传说,因为皆是传说,大家都没有认真面对。后来由于我们对黄梅戏源头的研究没有重视或者研究滞后,另一方面可能是“黄梅戏”和“黄梅县”的习惯联系,“源于湖北黄梅”的传说逐渐占了上风,甚至为一些专家学者的志书专著所采用,这自然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黄梅戏真的源自湖北黄梅县吗?”这在黄梅戏的从业人员和广大黄梅戏爱好者的意识里都是一个问号,关键是黄梅戏的研究者,特别是安庆一带的从业人员认为此说证据不足,结论下得太早。这时又冒出了一个关键词:“黄梅山”。终于引发了一场迟到的关于黄梅戏源头的再探讨!
                                     
     问题起自汤金诚的《话说黄梅县与黄梅戏》(载1989年第二期《黄梅戏艺术》)。该文开门见山地说“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县”。理由更简单,“戏因县名,县因山名”,并且说明“黄梅县西廿公里有一山曰黄梅山”。这是第一次出现“黄梅山”三个字。开始并未介意,谁也没有想到18年后的2007年,一位退休的黄梅戏爱好者吴福润写了一篇文章《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纯属误传》,发表在2007年第一期《黄梅戏艺术》杂志上,指出怀宁县也有一座黄梅山,而且明确指出这座黄梅山才是孕育黄梅戏的摇篮。
                                    
      这一出“黄梅山”的“双胞案”,自然闹得沸沸扬扬。对汤金诚先生我不甚了解,黄梅县的黄梅山也未闻其详。对吴福润先生我倒是有幸见过两面。他就是怀宁县人,从小热爱黄梅戏,至今对黄梅戏的老腔老调,还能哼哼几段。退休之后,受家庭长辈之托,利用乡土之便,收集黄梅戏史料,特别是有关黄梅山的种种情况及变故,试图由此突破,解说黄梅戏的源头。所以写下前文。据他考证:在他家乡附近——怀宁县石镜乡横塘村之南——也有一座黄梅山,在清朝中晚期,山上有庙宇,山下有集市;周围人文荟萃,民歌小调盛传;热闹非凡,名气很大。因民歌小调传自黄梅山,故后人又称之谓黄梅调。清末民初,因战火等原因黄梅山逐渐衰败。“以致后来的很多人只知道黄梅调而不知道黄梅山了。”(吴福润文中语)但是,在解放初期,石塘乡还设有黄梅村和黄梅小学,吴福润就曾就读于黄梅小学。他在文中还说“余之祖母生于光绪13年(1887年)。她从小就会哼几句‘黄梅调’。……据她说,她这几句是从妈妈那里学来的。我一直在想祖母的妈妈又从哪里学来的呢?可以断言不可能从黄梅县人那里学来的。”在我和吴福润交谈中,他还把标有“黄梅山”的新旧两份地图拿给我看。我一看地图,大有似曾相识之感,因为《夫妻观灯》中提到的“大桥头”、“柏子桥”等地名都标在黄梅山的附近。这难道又都是巧合吗?
                                    
     此文其他暂且不说,就山论山。可见有关黄梅戏源头再探讨空间很大。这一对“双胞案”,我以为两个县都有其山,不存在假冒问题,问题是哪座黄梅山和黄梅戏有关联,这才是值得我们再考查再研究的。最后,不论结果如何,不论花落谁家,黄梅戏都是大赢家,对黄梅戏的正确发展都是大有好处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