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艺40多年的黄梅戏演员----黄新德

(2006-05-29 16:39:44)
从艺40多年的黄梅戏演员----黄新德
 
 
   2月18日“黄新德黄梅戏艺术研讨会”在合肥召开

他是官,头上顶着安徽省文联副主席、省戏剧家协会主席、省黄梅戏剧院副院长等诸多头衔,但从没见他有过官样,到哪儿都能和老老少少打成一片,常常三言两语,把人逗得捧腹;

他是主角,在《天仙配》、《龙女》、《无事生非》、《风尘女画家》、《梁山伯与祝英台》、《柯老二入党》等舞台剧、影视剧上塑造了100多个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但他也倾心当好配角,哪怕只有几句唱词也从不轻视;

他是专业演员,从艺40多年来,“梅花奖”、“文华奖”、“金鸡奖”、“华表奖”、“金鹰奖”等国家级大奖尽收囊中,但他也是电台里那个颇有听众缘的《名家说戏》主持人,还可以在报刊上写些文笔俏皮睿智的专栏文章;

他是最热心的老师,他也曾是最虔诚的学生……

去年10月,本报记者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江淮艺苑群英谱”记者团采访了黄新德老师,被黄老师德艺双馨的情怀所感染,在2005年11月5日发表于《江淮晨报》的《黄梅“常青树”黄新德》一文中写下了以上的引言;前天下午,在黄新德老师的表演艺术研讨会上,我们又一次从与会的领导、专家、戏迷和黄老师的后辈、学生那里,听到了更多与黄老师有关的感人故事,感受到众人口中心中那由衷的赞赏和敬佩……

黄梅戏苑的又一颗璀璨明珠

时白林(著名作曲家):今日的黄新德是(继王少舫之后)黄梅戏生角行当中的又一颗璀璨的明珠。黄新德的唱、做、念、打的基本功非常扎实,他在舞台、电影、电视上塑造的各种不同阶层,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不同男性人物,个个鲜活,栩栩如生,可圈可点。对每一个角色,无论其在剧中的分量如何,他都能认真细致,惟妙惟肖地把人物的内心世界,通过他的分析、理解,用自己训练有素的演唱技巧和表演艺术展示给观众、听众。

朱万曙(安徽大学徽学研究所所长):黄新德的艺术是一种醇厚的艺术,听他的唱,不仅听出人物的感情,听出人物的性格,听到黄梅的气息,还可以听到京剧的韵味,听到包含着他的人物经历的独特理解和表达。看他的做,自然中见出深厚的功底,圆润中显示出不凡的素养;黄新德的艺术也是一种不断拓展的艺术和坚守的艺术,他没有刻意“创新”去哗众取宠,更没有浮躁得忘却自己,而是踏踏实实地通过对每个形象的塑造,为黄梅戏增添新的活力,并且进一步强化了黄梅戏的基本品格。

蓝天(省文化厅老领导):黄新德自知自己的嗓音有局限,但他扬长避短,努力有所建树,力创自己的风格。拿他的话来说:“凡是对我有益的声腔拿来我用”,他既刻苦学习本剧种传统唱腔,又学京剧、庐剧、泗州戏等兄弟剧种的声腔,还学民歌等,并力求与黄梅戏独特的声腔风格相结合,与自己创作的角色需要相结合,与自己的嗓音条件相结合,日积月累,逐步形成自己“行腔委婉,吐字清晰,黄味浓郁,情感真切”的演唱风格。

著名演员带动黄梅戏的发展

季国平(戏剧理论家 中国剧协秘书长):一个剧种的兴盛和发展往往是和著名演员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应该说,在当今黄梅戏艺坛,黄新德从艺40多年,有着执着的黄梅戏情结,演出过众多的黄梅戏传统剧目和新创剧目,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有着广泛的戏迷和知名度,已经形成了黄梅戏具有代表性的领军人物的地位。在此情况下,充分发挥著名演员的带头作用,引领黄梅戏艺术的新发展,对于推动黄梅戏的新繁荣,事半功倍,是有积极意义的。

侯露(著名编剧 安徽省剧协秘书长):作为一个演员,黄新德的魅力来自于他的出神入化、炉火纯青的表演艺术,更来自于他对人物境界的追求。在艺术上,他出手不凡,在生活中,他有义有德,不但凭借自身实力夺得中国戏剧“梅花奖”,还相助、陪伴马兰、韩再芬、吴亚玲、李文四位女演员荣获梅花奖。在有的戏中,他只有一段唱,几句台词,但他的出场不仅对整出戏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还表明了一个成功艺术家对后来者虔诚的辅佐。

同事学生戏迷眼中的良师益友

蒋建国(著名黄梅戏演员 省黄梅戏剧院院长):黄老师对艺术创作总是精益求精,孜孜不倦,每一个角色的创造,他都一丝不苟,为我们年轻一代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平时工作中,他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得失,自己虽然功成名就,却丝毫没有大演员架子,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对年轻同志他总是以极大的热情给予帮助,辛勤培养,他的心愿就是让年轻演员尽快地接班,挑起大梁。黄老师不仅在艺术上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也在做人这个问题上给我们以启迪。

李龙斌(著名徽剧演员 省徽京剧院副院长):黄老师的表演和身段极其讲究,一招一式到位,是我们的榜样,几十年来我们享受着他的艺术给我们带来的愉悦。1978年,我在省徽排练《七侠五义》,我所演的角色“白玉堂”有一套“夺刀”的把子,我的动作不到位,经常去找他指点,他不厌其烦地一点一点给我做示范。这出戏后来我演了一百多场,每次到这套把子都有几次掌声,这一点我特别感谢黄新德老师。

何云(黄梅戏优秀青年演员):在团里,年轻人都尊称他“黄老师”,这是因为他手把手地教过一大批青年演员,他的随和与无时不在的机敏与幽默,使我们青年演员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更加觉得黄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热心培育和扶植青年演员,对我们倍加关心和爱护,并向社会热情地介绍、推荐青年演员,为我们的发展创造条件。

何永东(戏迷):1995年,在首届黄山杯黄梅戏票友大奖赛上,我有幸结识了黄新德老师,在零距离的交往中,他没有一点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后来,我几次登门拜访,向黄老师学唱“黄派”唱腔,他都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讲戏,并耐心细致地说服我,不要刻意地去模仿别人的唱腔,像对待专业演员一样认真,耐心,令我深深地感激与崇拜。

《江淮晨报》2、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