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两天上海总有些淅淅沥沥的雨。出门前我看了看天,顺手带上了那把新买的黑伞。
那是一把黑色长柄的尖头伞,伞骨和伞面都看起来很牢固且有弹性,拿在手里,会让人想起《雨中曲》里的那个dancer。
若放在以前我是不会愿意花这一顿大餐的钱去买一把雨伞的,因为我是个败伞大王……被我随手遗忘和用坏的雨伞合起来可以组成一个加强排。为这事我真没少挨老妈的骂。
但据我观察,我的同道中人绝不在少数,因为我捡到雨伞的机率一样很高。于是,家里的雨伞也就常换常新。可是很多时候捡的东西终归不能跟自己买的比,自己买东西可以按自己喜欢的类型挑,而捡到的,就只能捡到什么用什么了,于是…………好吧,我承认,我曾经打过一把粉色的小破伞上街~~~~囧~~~~
记得在小时候,雨伞是多功能的,而防雨只能算是它的主要功能之一。那时候男孩子们最爱干的事是拿雨伞打架,于是长柄尖头的伞便成了大家的挚爱,是伞仗中无往而不胜的利器,每个“骑士”的必备武器。当然,折叠伞也不是一无是处,特别是有个按钮一按可以弹出来的那种,往往可以攻其不备,而且由于其重心靠前,进可攻退可守,在实战中也有较强的破坏力。
不用明说,大家应该可以预料到,我手上的雨伞几乎没有可以善终的。
印象中小时候是不怕雨淋的。如果是丝丝的细雨,就懒得打伞了,同时也避免了的丢伞的危险,那时候虽然不懂得什么叫“在细雨中漫步”,但也隐隐约约地喜欢这种小雨轻轻打在脸上的感觉;如果是大雨,想起来了就打,可是经常是下楼以后才想起外面哗哗啦啦的那是在下雨,也就懒得上楼去拿伞了,或者有时候带了伞也不打,一路淋到学校,边淋边把自己想象成某港片里的男主角,进到教室里还不忘在女同桌面前甩甩自己脑门上那几根湿嗒嗒的毛发。。。。。。
雨伞,这时应该正躲在课桌抽屉里偷笑,这时的它更像个符号,道具,见证着那些年少躁动的记忆。
咖啡馆门口传来三两句短促的交谈打断了我的记忆,男孩把自己的雨伞递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孩,一个温暖的微笑过后,男孩转身冲进雨里。透过满是雨水的玻璃,依稀看到街角的车站那里有几对恋人依偎在伞下躲避风雨,男孩的身影飞奔而去。也许是发现人们都在看着她,女孩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撑伞。临出门前她又朝店里回望一眼,也许,她开始期待着下次的相遇。
雨中,一把褐色的大伞飘然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