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七百九十六)

(2020-11-30 07:04:04)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到目前能玩到一起的人大多都六十岁以上的人了,当你听其中的某一位跟你说,不想跟这个群里面的某一位玩了,你都不敢相信这是出自六十多岁人之口,感觉还像孩子时期的那种任性,感觉就没有长大,这些事情还需要讲明吗?

 

到这把年纪经历了多少事情,内心里的那些取舍早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那些人可以长期交往,那些人不能走得更近,听从内心的召唤足以,根本就没必要去郑重其事地说那些事情,显得有点小儿科,感觉好就多交往,感觉不好就远离那些暂时感觉三观不同的人。

 

不过说实在的这些年看到了纷争之后的很多事情,到最后你一定会相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看着他们相互排斥相互攻击,你认为一定是不共戴天的敌人,你想象不到突然有一天他们携手在一起了,那种惊奇感觉眼睛都要掉出来了,但这就是现实,无论人与人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都呈现出这样的一种规律。

 

记得在儿时类似的这样分帮结伙司空见惯,自己住的门洞跟相连的几个门洞的小伙伴很容易结成联盟,但是这样的联盟非常的脆弱,经常为了一点小事情就闹意见,有些性子不太好的小伙伴不依不饶,最后到了大动干戈的程度,感觉这个联盟就土崩瓦解了,又回到属于一个门洞的这些小伙伴,认为还是一个门洞里的人比较团结。

 

不过不要以为总是会那样,不长时间隔壁的小伙伴又找过来,说打架的双方又和好了,希望大家不计前嫌和好如初,就这样又开始交往,用不了多长时间又会发生什么事件,不是整体散伙,就是那两个闹意见的人离开,自己觉得没意思,但是也说不出来,自己觉得只要有人找我玩就行。

 

到了小城一个院子里的小伙伴并不多,同样面对这样的一个问题,后来知道那是性格和对利益需求造成的不一致,也经常会在不高兴的前提下,看那个人的耐性小,那么那个人会一扭头跑回家里面,原本玩得挺好的游戏进行不下去。

 

后来分析不过是玩的时候分帮分的不公造成不高兴,认为分的不公平,那一帮势力太强,这一帮明显弱势,输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心情自然就不高兴,输上几次就觉得没颜面了,要求重新分帮得不到认同,心里立刻就不平衡了,最后用霸玩来抗争,到后来为了能玩得更长久一些,只好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做一下调整,现在这道这也算作是一种屈服,这样的调整皆大欢喜。

 

不要以为这样的问题解决了就不再会出现别的问题,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例如在玩的时候每个人投入的精力不一样,达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样,经常有的小伙伴出工不出力,造成无谓的失误,原本一定能赢的结果却输给了对方,哪些争强好胜的小伙伴就不愿意了,开始埋怨那些自己一帮的小伙伴,一两句话不满的话对方还可以接受,不停地埋怨就会引起部分人的不满,索性掉头回家了。

 

后来知道这都是暂时性的问题,不会影响日后小伙伴们的继续一起玩的现实,知道谁也离不开谁,因为就这么几个玩伴,那时候还不知道院外面是更大的世界,基本上就在院子里面玩,所以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闹了意见不长时间也要表现出一种豁达,加入到小伙伴们的队伍中,装作什么事情也没有的样子。

 

儿时为什么小伙伴分的快,好得也快,现在知道没有什么利益在其中,无非就是惹得心情不爽,离开一阵子就把那些不爽的事情忘了,自然又加入到小伙伴的群里面也就不觉得,不想到了成人以后,涉及到人与人之间复杂的人际关系,所以说经常看到不同的小团体,也算作是性格相投人自然组合。

 

上初中同样面对性格差异,班里面自然不自然组成了若干个小团体,也是性格相近的同学更容易走到一起,在中学的圈子比较小,基本上保持着自己院子里的同学一起玩,感觉跟班里面的同学玩不到一起,觉得在学校里面那段时间已经够了,所以呈现出放学急忙回家的景象,初中跟谁有过比较密切的往来,到现在真记不起来。

 

到了高中面对的同学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呈现出来志趣相投凑一起的司空见惯,自己参加的那个小团体同样就是为了玩儿聚在一起,同样看到过性格差异造成的纷争,到了快毕业的时候,你会发现对于那些情窦初开的同学而言,已经不屑于跟我们这些疯玩的同学为伍,他们不知道男女之间的事情更麻烦。

 

到了工作以后,基本上沿用儿时的做法,谁跟我玩我就跟谁玩,只要感觉对我还算作是诚实交往自己一定也会那样,用最普通的比喻人心换人心,也是因为自己不是那个小团体的中心,所以自己一直可以呆在这个小团体之中,即使看到有纷争的事情发生,也有的从这里面撤出,觉得同春是无关,也就不介意那些事情。

 

就从我们的单身宿舍来说,就是一个小社会,平日里感觉大家一团和气,但时间长了你会发现这不过是一个假象,我曾经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形容这种和谐的脆弱性,跟单身宿舍里的最大的那个大青年说,你们之间的那种友谊根本经不起考验,你只要扔一块骨头你就知道这种脆弱性在哪里了,也就是说在利益面前就不考虑所谓的情谊了。

 

三个大青年年龄差不多,懒得程度也差不多,经常为了屋子里的一些事情闹不愉快,例如冬天的烤火问题,都懒着去抬煤到房间生炉子,几乎每次其中一个搬煤回来生炉子,看到同屋的人回来跟着沾光心里面就不高兴,特别是哪些人回来以后,往炉子里加煤,那个人便会说,这是我搬上来的,烧完了以后你要去搬,就是为了这些不停地争吵。

 

后来自己承担起搬煤的事情,炉子也是自己负责,感觉这样的争吵少了,但是又有了新的矛盾,自己觉得夹在其中听没有意思,最初还热心地劝他们别为了那些小事情争吵,后来发现你越劝他们越来劲,吵的更厉害,后来看到他们争吵干脆离开屋子,用自己的话说躲清闲,这一招还算做管用处,没有人观战的争吵他们自己觉得都没意思。

 

在后来人与人的关系就像人的手指一样长短不一,想要搞好相互间的人际关系就要取长补短,但这又很难做到,所以看到的纷争就是性格上的问题,在单位看得更清楚,做事的方法不一样,接受的教育不一样,看问题的方法也不一样,想统一认识的可能性就没有,所以做到单位的管理者就需要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无论你多有性格都要按照这个定下来的标准去做。

 

随着社会的接触面增大,看到的这些事情就越多,慢慢地你就有了自己的主见,知道很多的纷争都是性格使然的结果,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候他们的纷争会被消减,成为一个统一体,也就是我们说的分久必合,所以千万别认为很多事情是一成不变的,此一时彼一时就是这个意思。

 

到了当下还在说,不想跟这个玩,不想跟哪个玩,就不知道没有你别人玩的更好,等着你想去玩的话,还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时间,有一天自己突然发现周围的人越来越少,你才想起曾经这些人的好,你还想去寻找曾经的那些,你发现曾经的那些好友跟自己差不多,只能呆在家里面停留在无尽的遐想之中,觉得曾经的那种任性挺无知和小儿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