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七百八十九)

(2020-11-19 08:27:51)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以前到老人家里面看到储藏室里面堆放的那些物品总是觉得不顺眼,跟老人说,这些物品都没有用处了,该处理就处理了,占地方不说,把那些用不上的物品扔掉,腾出空来干点别的事情,老人听了不做声,再说多了,明显感觉老人又不高兴的苗头,做儿女的就不愿意再说了,那时候很不理解老人的这种做法,跟守财奴没什么两样。

 

自己也步入了老年行列逐渐地理解了家里面老人不愿意随便处理物品的内心想法,并不是那些东西有多值钱,而是对那些东西有着一种情感,毕竟那些看似用不上的物品在那个年代都派上过用场,为这个家庭做出过杰出贡献,留在那里是多了一个念想,就像文物一样是历史节点的延续和见证。

 

到现在我还记得,在老人家现在已经是仓库的那间屋子里面,有一个塑料的工艺品,严格意义是一个糖盒,但是它的造型很奇特,最顶上是一个足球的造型,下面跟一个奖杯是的,底座就是一个糖盒,听老母亲说,这个糖盒曾经让那么多人羡慕,这是中国足球最热的时候商家抓住全民热衷足球的时机开发出这样一个产品,听说非常的畅销。也成为了我侄子的骄傲,因为那时候拥有这样类似工艺品糖盒的人家很少,而那时候我侄子刚上学校,也是他自豪的一件物品。

 

现在侄子也三十岁了,估计他早已经失去对这个物件的兴趣,可是在老人那里这个物件是最甜蜜的回忆,见到这个物件似乎就会到了二十年前,想到了如何溺爱自己的长孙,要知道那时候虽然妹夫也算作是一个有钱的主,但是他也没有这样一个物件。

 

至于成为仓库里的那间屋子里面,有一面墙做的书橱,里面摆满了十年前老父亲买的一些书籍,有传记,有事件追踪的纪实文学,也有一些老父亲认为值得保留的书籍,现在那些书籍早已经成为了展品,用我的话说已经成为了样书,因为老父亲早已经看不动了,那些书放在书橱里面估计有若干年了,即使这样你要是跟老父亲说,不行就处理了吧,老父亲一定会非常生气地说,别想,这是我的珍贵保存。

 

感觉老人从上个世纪走过来,经历了生活物资极度贫乏的阶段,所以家里面的每一个物品似乎都像是这个家庭运转中的部件,认为他依然会有它的作用,所以就不舍得扔掉,当初听老母亲说,破家值万贯自己不理解,到当下自己就明白了内容是什么。

 

虽然当下我们似乎在生活方面的各种需求,只要你有钱的话,感觉没有做不到的事情,可是上个世纪的五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末,好像都处于一种物资相对匮乏的状态,所以家家户户把已经报废的物品都经过严格的筛选,根据这个物品的用途,以及拆卸下来还能用在何处都经过缜密的研判,最后把可以用的物品留下,把不能用的物件,能卖的就卖,能烧的就烧,废物利用到了极致,当然现在不再有这样精打细算的家庭了。

 

记得小时候居住的那个房子,是一个日本人盖得房子,我们搬进去的时候,我们住在一楼,原本想把上一家所有留下来的东西都给扔掉,可是老母亲观察了以后,认为上一家留下来的物品不能扔,觉得日后一定会用上,好像为这一点还跟老父亲想法不一样,闹过别扭,但是老父亲拗不过老伴,只好把那些物件留了下来。

 

记得很清楚,把那些铁的部件放到楼梯下面的一个储藏间里面,最初自己觉得储藏间挺大,跟老母亲商量不行我就住进去,老母亲不同意,估计是怕我一个人不宜管理,还是在隔壁屋里面有什么动静都可以听到,便于近距离的看管,所以那个屋子堆放了很多暂时用不上的物品,而且每年冬天老父亲单位拉的苹果就放在那里面,钥匙就放在老母亲的屋里面。

 

到后来真的感觉老母亲住家过日子很有一套,那些被留下来的物资后来无论是自己家还是亲戚家都被用上了,我得意于那时候到了冬天,小朋友都会做滑冰车,到被冻住的水塘里面滑冰,滑冰车需要八号铁丝,还需要钢筋,铁丝用在滑冰车的底部,而钢筋则是做滑冰手杖,那时候无论是铁丝还是钢筋都是计划用品,包括冬天帮烤火炉子的铁丝也都计划供给。

 

做一个滑冰车并不难,有院子里的小伙伴一起,其中有一个小伙伴心灵手巧,感觉他没有不会做的东西,后来这个人工作以后,听说木匠活干得很漂亮,而且还画了一手好画,也就是靠这个人帮助做了滑冰车,但是遇到手杖和滑冰车底部的铁丝没有原料,自己万般无奈的情况下突然想到了那个仓库,拿着电筒进去寻宝,结果心想事成,而且我的滑冰车做的最成功,但最终因为太贪玩,再一个大人觉得太危险,直接把滑冰车给大卸八块。

 

到了自己已经退休的年龄,也就是步入了老年行列,自己觉不出什么,感觉心里面还年轻,唯独让你感觉老的感受有两点:第一个是你到公众场合没有人跟你计较,而且像乘坐公交车的时候已经有年轻人给你让座,一口一个大叔让你坐,说实话还真的不觉有这么老,可是面对盛情也就当仁不让。再一个就是发现到了这把年龄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原本风风火火的事情,到现在就觉得没有那么急切了,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乘公交车,年轻时候发现远处来了你要乘坐的公交车,你会飞一般地跑上一段,赶上已经到站的公交,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冲动了,第一个也跑不动了,第二个你自己内心就没有这样的赶过去的想法,自己内心里宽慰自己,车很多,这辆赶不上坐下一辆,又没有特别的急得事情。

 

在后来发现自己的很多想法越来越跟家里老人的想法一样了,孩子从国外回来,看到已经成为仓库的家,劝我们把那些不该要的物品处理掉,腾出一个活动的空间,不能总住在仓库里面,话说得没问题,可是处理什么物品才能倒出活动空间,孩子说,那些看不着的书籍先处理了,这句话一听心里面就来了火,靠,这些书籍是自己从肚子里省出来的,每一本都蕴含着自己的心血,感觉都像是我的孩子,让把孩子送人,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能走那一步。

 

也就在这时候才理解了老父亲为何不高兴,孩子的建议戳了心口窝,能高兴才见鬼了,自己的感觉跟老父亲如出一辙,跟孩子说,这些书最终会处理掉,但是希望是我不在的情况下,怎么处理我就管不到了,到目前有这些书籍陪伴感觉挺好,所以不想处理这些物品。

 

掌柜的说,你把床底下的那些用不着的物品处理一下,不行挂在网上卖掉,感觉这跟让我买书的感觉一样,他们就不知道那些物品大多在我最贫困时候得到的,而且感觉再不会有这样的物品了,这里面既有人送的,也有忍饥挨饿从自己的工资里买的,例如那些集邮册,最艰难的时刻都坚持下来了,自认为那才是自己留给家人的精神财富,不过根据家人的表情感觉那些物件也没有兴趣。

 

再有就是无处不见的艺术品,那都是艺术家无私的赠送,而且有些物件已经成为了绝品,因为有的艺术家已经过世了,那些艺术品不可能再复制出来,感觉这也是自己的一种骄傲,我不可能将这些物件送人或者卖掉,要知道有那么多人想花钱买都买不到的物品,不可能去干那些明珠暗投的傻事。

 

再有就是自己的穿不完的衣服,存放在几个大的周转箱里面,当然大衣橱里面也有,这些都不是什么问题,人在这些物件作为备用存在,人不在了这些物件一下子放到闲置衣物存放箱里面,至于下落给了谁就不该我的事情了。就像俗话说的那样:生不带来,死不带走,物品感觉是自己的,实际上是你短暂的保存而已,你不在了所有价值归零,至于别人怎样去感受那是他们的事情。

 

说来说去自己真的老了,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守财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