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七百七十九)
(2020-11-05 08:52:1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有一个曾经的熟人因为工作关系走得很近,所谓的近并不是像有些人想得那样天天混在一起,并没有这样的交往,我们更多是工作上的交往,一年当中总会有那么几次到他那里探望,由于他分管我们这项工作,自然上面的来人大都由他出面,后来跟他们的一把手也混熟了,每年的例行走访,一把手在家也总会参加礼节性的午餐,就这样过了很多年。
其实,相互间单纯的工作关系达不到我们这种感觉不错的关系,就我个人感觉要想相互之间把关系巩固好,你一定要设身处地为别人去想,能给对方最真诚的帮助,当他真的感受到这些时候,自然也就把你当成自己最亲近的人,工作的那些年就这样面对值得我去奉献的对象,所以到现在我觉得跟他们之间的关系一直保持着很好,即便是自己的感觉,我坚信不会有多大的改变。
也是这个熟人,他与小城有近百公里的距离,每次去到那里总会以工作的理由,后来这个关系直接说,希望你以后不要总是用这样的方式交往,空闲之余带着自己的家人或朋友过来探望也好,游玩也把找我,一定会热情接待,虽然比不上你们那里繁华,但是各地有不同的风景,这里也有它特有的特色地方。听到这些非常的感激,可是依然没有按他说的去做,每年一到两次的例行拜访,足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后来想想与这个人能够在工作中结下友谊并不是没有因由,这里一直有我的美好的回忆,每次去到那里,特别是喝酒喝到一定数量,曾经的那些往事就涌上脑海,开始提及那些美好的往事,告诉他在高中一年级的时候就到过这里,那次自己记得非常的清楚,是学农劳动,根据学校的要每一个同学要亲自体验农村的生活,搞“三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记得很清楚我们四个人住在一个老农的家里面。
那个老农非常的开明,除去务农,更多时候是在家里面做木匠活,每个星期做一两个木箱子,木材就是自己种的梧桐树,用那个老农的话说,这种木制做箱子轻快,当地百姓都喜欢,不愁卖不出去,自己亲眼看到他做的箱子,而且我们几个同学一起帮着抬这箱子跟他去了当地的大集上,看着他卖掉,之后跟着满心欢喜的他往回走。
他对我们非常地了解,到现在我记得很清楚,当队长把我几个交给他的时候,他露出的那种微笑很灿烂,用现在的话说很阳光,后来才知道他觉得跟领了几个小动物回家养差不多,跟着他在村里面拐了几个弯就到他家了,北屋的土炕早就腾出来了,告诉我们你们四个就住在这里,那一个不怕热就住靠炕头这边,毫无疑问,我年龄最小就住在炕头这边。
最让我心喜的是,老乡把我们带到正屋的锅台前,放着一个笸箩,放满了煮好的地瓜,跟我们说,这些地瓜你们随便吃,不喜欢吃也没关系,我还要喂猪。当时听不出来这句话有毛病,觉得老农对我们真好,地瓜是我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到后来才知道我们吃的这些地瓜就是他喂猪用的,我们就是领回来的小猪崽子。
现在还记得,按照老师的要求,每个人那出三斤粮票和一元钱交给同学中的组长,让他给老乡,告诉他就是这几天的伙食费,那个老农很高兴地接了过去,告诉我们他的对象回娘家了,你们有什么要求就跟我说,不用客气。
那笸箩地瓜没到晚饭的时候就吃光了,四个同学每人吃了两个,之后有其他同学到这里探望,得知免费吃地瓜,毫不客气就一口气都吃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房东叔叔端上来玉米面的稀饭和玉米饼子,再就是咸菜,看到这些自己后悔没有留几块地瓜,就这样凑付着吃了晚饭。
随后的几天老乡看我们喜欢吃地瓜,特意的煮了更多的地瓜,随后几天天天吃,我倒没什么感觉,其他的同学感觉很不满意,为了发泄不满,到了晚上同学踩着我的肩膀,爬到吊铺上看有没有好东西吃,发现了藏在那里的烟叶,这成为了同学们的晚上宵夜的物品,卷着烟卷,吹着大牛,到午夜时分倒下睡觉。
后来知道大多数农户家里面都这样接待来自城里的同学,知道最后一天的晚饭,才拿出馒头,炒了鸡蛋,还做了两个菜都忘了,老乡让我们喝酒,我是坚决不从,吃了一个大馒头,抢着吃了不少菜,觉得农村真好,心想老师都说农村吃不上饭,这日子过得感觉比自己家里还好。
那是我第一次去到那里的记忆,到了高中最后一学期,又去了哪里的部队农场,名义是学军,其实是到农场参加劳动而已,那一次也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一次感受到部队生活是怎么回事情,这一次集训让我认为这样的当兵真没有意思,天天到水稻田里劳动,跟农民没有什么不同,真正体验了课本里说的那样,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在农场,我多次写过,留给我们最难忘的是那里吃饭管饱,你有饭量尽情地释放,不管你一顿饭能吃多少都可以不顾及,放心总会有饭在哪里放着,大家都是从最初的三大碗米饭,到最后顶多吃一碗,那里的食堂厨师知道最初的能吃是肚子里没油水的原因,所以一开始蒸米饭就做油米饭吃,在蒸米饭的时候放很多猪大油,整出来的米饭油光锃量,喷香喷香,后来才知道吃两顿饭这样的饭以后就被降住了。
将近两个月的锻炼,亲身体验了种水稻的最初的必要过程,从犁地开始,由于没有拖拉机帮助犁地,五个同学一组,四个人拉犁把,一个人掌舵,就这样把侵泡在水里面的土块给犁平,为下一步插水稻扫清障碍,种水稻同样是一个非常辛苦的工作,弯着腰站在水中,还要注意别走邪了,要求横平竖直,一天下来真的是腰酸腿痛。
不过那时候年轻,稍加休息就又来了狗精神,每天下工以后,与关系不错的同学到不远处的小河里面洗澡游泳,戏水打闹,为了晚上可以吃的更多,晚上吃了一个肚圆,放心有的是时间去消化这些食物,就像我写的那样在住处不远处,就有堆在那里的稻草堆,那是我们玩耍的最佳地点,先是翻跟头,这是自己的强项,到后来可以连着翻。
翻跟头玩了之后,那些有劲使不出来的同学,又开始比试摔跤的能力,后来发现没有常胜将军,那一天个头相同,劲头也差不多的人,谁发挥好谁就占先,最重要是有女同学站在边上看,男同学显得更兴奋,发挥的就更出色,后来知道女同学就是兴奋源,都想表现给女同学,把内心里的原始属性给激发出来了。
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咱怎能忘记,觉得这里的人特别的朴实,无论是房东木匠还是农场的战士感觉相处一段都有了感情,就像工作以后与他们那里的这种工作关系,已经从单纯的工作往来,变成了兄弟姊妹间的往来,假如他们到小城来放心绝对会找你,你也会尽地主之意,用自己的真诚去感动他们,自然你再去他们哪里也会把你当成一回事情,后来就成为了负担,因为你对他们的热情变成他们的热情就体现在酒上了,你不喝好不让你走。
我认识的这个关系自我退下来以后,有两年没跟他联系了,自认为就像古语说的那样“三年不见当亲不亲”,因为一件事情想找他落实一下,按照以前留下的电话打了过去,知道即便不热情也很正常,自己也不会说什么,哪怕是不解也应该理解,没想到电话很快就接通了,那边问了一下你是谁,当你问他是不是听不出我是谁的时候,他立刻喊出了你的名字,知道在他的记忆中自己还没有被彻底的忘掉,寒暄之后问了他要问的事情,得到确切消息以后开始谈及他的工作。
我一直还以为他依然在那里坚守,后来才知道这是自己的无知,就这样有能力的人应该是不断地往上走,最后他告诉我早已经离开那里了,现在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岗位上负责,跟我说再到那里一定跟他说一声,一起喝茶聊天。放下电话,心里面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看来自己真的是老了,就没有考虑这个人的能力和水平,他早应该被重用,更何况他具备那样的能力和水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