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七百五十九)

(2020-09-04 06:54:05)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晚上参加一个饭局,召集人是一个退下来的领导,要是换成别人自己一定要去问一下谁参加,而这个召集人关系太熟,不好意思问他直接前往,等人来齐后,发现认识一半的人,另一半自己不熟悉,不过不用害怕有什么不合适,知道三杯酒下去陌生也就变成了熟悉,酒是一种神秘之水,喝了以后很容易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每次参加聚会,除非自己是主陪,知道坐在那里,参加其他人的饭局自己一定选择最后一个位置,别人说我谦让,其实他们不知道坐在最不起眼的位置,你就不必要去讲究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而且可以不打招呼地离开,因为那个位置经常是主宾的司机的位置,吃饱了他一定起身离开,不会坐到最后,这是酒场的规矩。当然假如要谈事情主宾也会告诉请客的人,让他给司机提工作餐,之后约好时间过来接,这也是司机最喜欢的事情,跟着吃饭更多人觉得是一件遭罪的事情。

 

这些年可以说是久经沙场,也看准了不起眼的那个位置,既便于主宾挨在一起,知道主宾是不会理会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这也正合我的意,参加酒局的目的就是喝酒,更何况到现在已经过了有想法的年纪,退休在家对自己好是基本目标,不再需要去讨好那些权贵,他们的高官厚禄与我一分钱的关系没有,到是坐在那里看还在体制内的人表演,看他们毕恭毕敬,溜须拍马的样子,看到他们就想到了自己的从前,觉得退下来真好。

 

靠在我左手边上的是一个退下来的老领导,自我感觉不错,由于排在第一主宾位置上所以端一下这是必须的,坐在我右手边上的是一个在职的小领导,可以感觉到我右手边上的那个曾经是左手边上的那个领导的部下,后来经过认证确实如此,一句话,一场酒局就像一场话剧,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我一直认为自己扮演的脚色就是跑龙套的,因为总起身给客人斟酒倒水。

 

坐在副主宾上的那位刚刚退下来,感觉还有点拿不下架来,还需要周围有人恭维他,这个人我跟他不熟悉,但是这个人我可知道也算作是小城的名人,多少年前就看到过他的风光,还好两股道上跑车,咱知道自己的那点本事,所以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折腾,而那个人则在权贵场上施展自己的武艺,听说也吃了不少亏。

 

主陪介绍我,专拣好听的说,知道他想让第一次见面的人对我好一点,跟我自己介绍有区别,跟大家说,我是主陪的小兄弟,他是我的大哥也是我的领导,这些年受他的关爱与照顾所以才走到今天,吃水不忘打井人,就这样玩到当下,现在自己退休老头一个,领导不嫌弃我这样一个小兄弟备感感激。

 

副陪夜是一个退下来的领导,其余的人自己还真的不知道他们是干什么的,但是听谈话涉及的事情感觉依然肩负重任,还有求于老领导的关心支持,接他们的口味他们办理事情,不过我对这些不感兴趣,把眼光着重放到两位挺有姿色的女同志哪里,这也是第一次相见,而且感觉这两位女同志是见过世面的人,落落大方,说话得体,可以感觉到领导跟他们很熟悉。

 

有男有女的场合现在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了,感觉这个场面已经有五六年没见到了,像是回到了从前,要知道十几年前所有的饭局你都能看到一两个感觉不错的女同志,我说的不错只停留在貌相上,至于她们的品质如何我不去过问,因为就是偶遇,吃完饭就各奔前程管她是什么德行的人。

 

那些年无论是业务饭,还是文化人组织的饭,更多人都会带着他们认为赏心悦目的异性,用他们的话说,酒不够女人凑,有了女同志的参加场面就变得异常的热烈,女人的气味激发男性荷尔蒙的释放,所以守着女同事经常是妙语连珠,知道那是被激发出来的一种情绪的宣泄,不过在文化圈里面经常发生“横刀夺爱”的事情。

 

在我熟悉的一个圈子里,每次聚在一起喝酒,都回谈及这些事情,有两个特有性格的作家,每次都会声讨对方把自己精心培养的小姊妹给撬去了,说得有声有色,后来知道那不过是他们的演绎和夸张,是营造热烈气氛的一种手段。

 

这样男男女女凑在一起喝酒的场面很长时间没有见到了,知道现在仕途险恶,特别是那些有点权势的,不能为了这点不值得的流言蜚语臭到自己,而且现在有一些人专门利用这些所谓的绯闻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认为跟女同志一起饮酒就有搞权色交易的可能性,也正是这样现在更多的人都表现出拒绝异性的姿态,至于是发自内心还是做给外人看不得而知,反正是我是感觉这样的场合非常少了。

 

酒局进行得很顺利,好像大家的兴致也很高,那些依然在职场忙碌的七品们不停跟老领导敬酒,之后便逐一地跟在座的各位敬酒,就这样不到九点钟,九瓶红酒告罄,感觉那些人还意犹未尽,也不知道是谁提议的,换一个地方继续“深造”,得到强烈的反响。

 

这样的事情同样是多年没有了,十五年以前整个社会处于在一种浮躁状态,但凡酒局之后绝大多数的人都去练歌房一展歌喉,说是为了解酒,现在来看解酒是假,解放潜意识是真,那时候练歌房的盛行就是跟全民浮躁不无关系,带动起一个行业,感觉练歌房跟饭店数量差不多。

 

自己为什么要跟着去自己都不知道,毫无疑问是想听哪两位有姿色的女同志的歌声,内心里的那点需求开始萌生,不要以为还会怎样,无非让耳朵过一下瘾,至于自己能不能唱要根据场面的情况再说,就这样最初坐在那里倾听他们的歌唱,感觉女同志的歌唱有相当的水准,后来才知道他们是专业,对歌词的理解拿捏得非常到位,所以你能听出他发自内心的表白。

 

那个歌房并不陌生,二十年前我是经常到访,不过不是现在的地方,我曾经写过是在小城的一个人防工程里面,自己学着唱歌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虽然到现在也没有学到什么程度,但是敢于在众人面前晾一嗓子也感觉非常的满足了,好不好并不重要,敢于面对陌生人这是战胜内心恐惧的具体表现。

 

曾经在哪里也跟着陪唱的“歌手”学过,在后来成为了外地业务来小城的一个必须的活动项目,也是随着历史发展的步伐前行,一句话跟着历史的潮流经历了很多,即便现在练歌房早已成为了贬义词,觉得跟黄赌毒有关联,不过我不那样认为,只是这个行当在大众经历之后,有了更多的选择,特别是网络盛行以后,更多的人在家里面自己带着耳麦在网络上飙歌。

 

自己还是经不过诱惑,在哪里声嘶力竭地唱了几首,也不管别人怎么地感受,觉得唱歌对释放内心里的很多东西有益,至于解不解酒不在我考虑的范畴,不用自己花钱,还能享受到那么多美妙的歌声,这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

 

从练歌房出来,既没有跟那些人打招呼,知道他们还需要继续进行,在往家走的路上自己在想,假如二十年前一直这样的唱下来,估计唱歌的名声不亚于那些曾经务虚的那些所谓的事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