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七百四十七)

(2020-08-20 07:39:16)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无论是高中同学还是初中同学现在都已经加入到退休职工大军队伍中,算作是老年大军中的一员,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感觉这些同学玩起来的劲头与上学时期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要不是都有家庭一定会像四十多年前一样通宵达旦。

 

前两天高中工作以后走得比较近的同学相约一起打扑克娱乐,几乎每次都是一呼百应,那些年都在同学家进行这样的娱乐活动,随着有了家庭,也随着口袋里有了闲钱,把娱乐活动的地方落到了饭店里面,不再给同学家里面添麻烦,特别是几个大烟鬼的同学,无论走到哪里都属于“污染源”,倍受家长的诟病,到了饭店就没有这样的担心。

 

从上午开始,到中午简单的吃点,便又开始了够级大战,几乎没有人敢相信,即不赢钱,也没有物质刺激,大家就这样记着分数,摸起来,打出去,居然结束时已经是凌晨一点钟了,饭店的值班工作人员来看过好几次,由于是关系人家不好意思撵我们走,用值班的工作人员的话说,你们那像是一群退休老人,简直比年轻人还疯狂。

 

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假,一旦全身心投入,就没拥有了家庭和时间概念,回到了从前,回到了学生时代,那个既有说好,也有深恶痛绝的岁月,无论别人怎么认为,对于玩性十足的自己而言认为那是一个无比欢快的年代,估计跟我有相同的感觉同学不在少数。

 

我们这一代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人相比,我们毫无疑问是幸福的,我们度过了我们应该拥有那个年龄段的快乐童年,有真正属于玩的时间,而不像现在的孩子玩的时间大多都让各种补习班所占据,无论孩子愿不愿意,家长都会用有共同的一种观念,那就是所谓的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寄希望于孩子将来成名成家,希望跟着孩子光宗耀祖,不过这样的事情似乎很少发生,在我们这个国度里,泛泛一生的占绝大多数。

 

我曾经写过那么多儿时的记忆,那真正意义上是属于本应儿童度过的岁月,那就是有大量属于孩子们的玩的时间,不要小看了孩子们聚在一起的作用,我们耳闻目染的很多东西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在相互借鉴的过程中慢慢形成的,例如小伙伴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协调,精诚合作的团队精神,这些都在玩耍中一点点地进入到你的意识中,让你逐渐地学会去适应,让你知道所谓的性格只能在某一个特定环境中发泄,更多时候要遵循约定俗成的规矩。

 

而现在整个社会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在家长眼里面犹如掌上明珠,感觉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才,从小就让孩子感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家长忘记了一点,把原本属于孩子自己应该感受到的社会让家长都给你铺平了,他错误的认为社会就是这样,大人的观点无形中传递给了孩子,而这些传递的东西往往都是由巨大偏差,让这些孩子一旦踏入社会就显得非常的不自信。当然这不是这些文字要探讨的事情。

 

不用说那么复杂的事情,看看我们周围的那些家庭里面有上学孩子的,特别是到小学和中学门口看一下放学和上学你就知道了我说的这些,而我们的那个年代哪有这样一回事情,别说是上学和放学没有大人管,甚至有的家庭大人直接把家庭的更多责任交给孩子自己打理。

 

我曾经写过我上小学的时候哪有大人送到学校,跟在我哥哥身后,把我领到一年级的教室前,就这样他就走了,自己面对全新的一个陌生环境,让你一个人去逐渐地适应,绝不会像现在那样家长为孩子做了本应孩子独立完成的那些事情。

 

每天的寒暑假那就是孩子们玩的最佳时机,按照要求完成这一天的假期作业,剩下的绝大多数时间就属于小伙伴们的,那时候就没见到那个小伙伴被家长领着去学这个或学那个,真正的需要学习,也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发现后,引导他走上那条路,绝不是刻意的去让孩子做什么。

 

我很难想象没有童趣的孩子内心里会怎样的去想,但我相信缺乏童趣的孩子内心里一定会有阴影,特别是在他无法满足这样原本属于自己的快乐玩耍时间的时候,他对自己的那些被逼无奈会是怎样的深恶痛绝。即使他们成名成家,达到了家长的要求,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表现出那种洋洋得意,但是确实童趣的阴影我相信永远不会抹去。

 

我认识一个朋友,他的孩子在他严格的讨教之下,应该说是非常的有名,一度也让全家人为之感觉非常有颜面,但是更多的人不知道,那并不是孩子机子真正需要的东西,假如把他的才智用到别的地方,我想一定也会有当下这种荣誉。

 

我亲口听他的家人告诉我,当初自己内心里简直就快崩溃了,觉得孩子没有童年的童趣是一件多么让人觉得对不住孩子的事情,无论孩子从童年走过以后,在光环的笼罩下暂时地忘记了那些不愉快,但是这些心理上对孩子的那种愧疚永远是一个抹不去的痕迹。

 

当然我并不是赞许放纵孩子使劲的玩,我只是想把本应属于孩子的那种童趣让他们尽情享受,就像我说的那样在游玩中感受很多我们大人曾经跟他们说的一些道理,在与小伙伴的相互接触中,发现或寻找与自己能够合得来的小伙伴,哪怕是就那个短暂的时期,那也无所谓,我们会发现通过交往不同时期的不同伙伴,你便会对更多人有所了解,也就学会了去适应和分辨。

 

其实我讲述的这些观点也绝非是自己感悟出来的,通过阅读,通过观察身边的很多发生的故事,也通过反思自己曾经的那些做法,逐渐地知道了这些事情,觉得放手让孩子在社会中摸爬滚打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让他们在不断地探索和挫折中逐渐地长大,尽量让他们适应这个多变的社会,才能更好地去适应这个社会,找到属于自己站立的方位。

 

我们这些同学同样也是这样,在高中期间大家臭味相投,一拍即合,凑到一起整天放下上学聚在一起,那时候社会的大环境就是那样,希望我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并不是像现在说的那样希望你成名成家。

 

那时候成为有用的人才的要求比较简单,就是把你放到一个岗位上,你要去学会适应,要有爱岗敬业的精神和态度,只要端正劳动态度,即便你没有做得更精准和更细致,你也是一个有良好劳动态度的人,也是企业需要的老实人,目标并不难实现,所以大家都觉得通过努力工作都可以实现大人或来时期望的目标。

 

过去了那么多年,也都知道社会发生的变化,对于我们曾经的那种态度现在早已过时,不能去说哪个好哪个不好,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要求,现在是信息时代,需要高科技人才,不像我们那时候粗放型密集型劳动,有积极的劳动态度足以达到要求,而当下则需要复合型人才。

 

我们这些拥有童趣的美好时光的同学,依然保留着最早的那种本应有的玩的兴致和状态,真正坐在那里进入到一种娱乐至上的状态,就好像回到了以往,想起了我们在某一个人家里面,某一个公园的草地上面,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依然尽兴地玩着,那种尽兴把很多暂时的痛苦遗忘,此时平均年龄六十以上的这群人瞬间回到学生时代,回过头来想想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