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七百二十三)
(2020-07-20 08:07:46)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每天坐在这里吭哧吭哧打这些字出来,并不是闲得蛋痛的表现,而是学会自己跟自己玩,自己跟自己对话,心里面非常明白人生的最后基本上呈现这种状况,更多时间回到内心世界里面,外人看不出他在想什么,你能感觉到内心世界五光十色,光彩诱人,不然的话早就呈现烦躁的迹象。
过去不了解这些,看到家里面的老人坐在那里进入无人之境,不知道他在干什么,故意去干扰他,把他带到现实世界,很明显他对你的这种干预非常的不满意,那时他内心世界一定会呈现出特别诱人的景象,有时候在想是不是在回忆的过程中添油加醋,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样子,所以回味对于老人来说是一件挺幸福的事情。
通过这些年自己一个人的书写,根据自己想到的那些事情进入,开始将以往和曾经记忆深刻的东西记述下来,你会发现随着你的记忆大门打开,有很多东西都浮现出来,假如不是受篇幅的限制,一定会写的非常的庸长,知道这也是写作得大忌,表述清楚即可,更何况你的文笔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
退下来以后,虽然有不少社会活动,但是每天一个人坐在这里跟自己内心对话,无论这种对话从压抑各方面开始,都一定会沿着记忆逐渐地往内心深处取走,激起更多更有趣的回忆,遇到一些自己想不通的问题,自己问自己这是什么原因?根本不需要什么缜密思考,内心里觉得是怎样一定会支持那瞬间的想法。
每天用两个小时左右的时间面对自己,另一个我就坐在自己面前,基本上做到倾心交谈,知道另一个我永远也不会背叛自己,你跟她说什么掏心窝子的话都没有任何的顾虑,所有的顾虑都在审视这些交流的语言的过程中,回到一个人的现实世界,考虑这些文字可能会带来的一些影响,或许改动一些直白的表述,把情绪化的很多东西给去掉,毕竟你这是要拿出去给别人看的,这个人情社会就不太允许你彰显个性,更何况自己也不是做的很好的一个,水平和建树都有限,所以就要用平和的态度出现。
自己跟自己交流这不是到了老年以后才学会的本领,可以说这是一个人与生具有的本能,特别是自己从小就有这样能力,那就是自己一个人玩,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管是外人怎样地去认为,我可管不了那么多,你感觉高兴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高兴,而是估计不到别人的事情,一切围绕着自己运转。
我曾经写过,一岁多一点被大人送回老家,可以满处跑的自己虽然没有记忆,但是自己可以想象到在家乡自己跟他们家饲养的家禽一样属于散养状态,后来我到四年级的时候又回过一次老家,那时候就有了清楚的记忆,可以想象出自己一两岁在家乡会是怎样的一种状态,估计家里面的宠物和家禽跟我的关系最好。
那年回老家不知道看到家乡对的稻草堆产生浓厚的兴趣,自己一个人经常钻到稻草堆里面去,或者爬到稻草堆的上面,感觉特别的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后来老家的叔叔告诉我,那年你回到老家就像这样跑到稻草堆玩,玩累了就到在那里跟在那里觅食的鸡一起睡觉。
在家乡那有人陪你玩,不管你是大人还是孩子,大人都忙于农田的事情,孩子都有自己的玩伴,剩下没有人愿意搭理的自己,毫无疑问必须学会自己跟自己玩,不然的话你的日子就没法过,一定会是这样,稻草堆的记忆虽然不深刻,但是往后自己对稻草的那种兴趣或许就是儿时记忆的提示。
我曾经写过,在上学回老家之前,在京城大院里锅炉房外面的那稻草堆成为了孩子们的玩的最佳去处,无论是倒在稻草堆上,还是从稻草堆往下跳,你都能感到有无比欢悦的感觉,后来回到老家倒在稻草堆上,想着那么好玩的地方并非在大院才有,远在江南的老家就有这样好玩的东西,只是没有玩伴与你一起同享而已。
从死亡线上被拽回来的自己,从老家回到了京城大院,在那里进一步展示自己跟自己玩的本领,害怕去幼儿园受拘束的自己争取了自由,每周一哥哥去了幼儿园这一周就成为了自己的天地,每天早饭吃过以后,自己便会出现在四合院里,以及家门口附近,你可以拿着一根树枝,指点江山玩得不亦乐乎。你也可以捡到一块瓦砾,它便成为了你最忠实的朋友,你可以用它在地上胡写乱画,知道那就是排遣内心里孤独的最好方法。
自己也会用很长的时间蹲在那里观看蚂蚁忙碌的工作状态,跟他们说话,指挥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着急之下会抓一只蚂蚁,让他按照自己制定的方向去走,发现蚂蚁根本就不会服从你的指令,心急之下,有点恼羞成怒,想到了最终解决的方法,站起身来,退下裤衩,一泡尿把他们冲的溃不成军,自己得到了满足,认为这就是不听话的最终结果。
儿时记忆中经常面对的是一个人,自己也总能找到让自己高兴的事情,在脑海里自己编织一个假想的场景,让这些场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最后自己大获全胜,内心里的喜悦变为了现实中的好心情,当然受了欺负,也会编织一个复仇的想法,同样让自己认为应该倒霉的那些人经受磨难,这种假象满足非常的奏效,是激励自己有好心情的最基本的保障。
家里面看护我的阿姨,有时候也跟我父母说,说这孩子估计有点病,一个人的时候在那里胡言乱语,手舞足蹈不知道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一种状态,过去摸一下他的额头,也没有感觉有发烧的迹象,但是他的那种状态实在不敢恭维,她不知道那是自己入戏的表现,完全进入到自己编排的角色之中,这是心理强大的一种表现。
这种功能绝非是我一个人才具有,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具有这种自我解救功能,而且到了老年这种进入自己内心世界的状态就更加明显,不要以为这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情,你见到老人这样你得福了,老人用这样的方式减少儿对儿女的负担,他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自得其乐,一个人的专属。
当然假如这种状况始终回不到现实那就是精神分裂症的具体表现,精神分裂症的人生活在自我的精神世界里,不跟我们的道德标准相一致,说实话也正是我们所谓的那些约定俗成害了他,该释放的得不到,进入了一时间内无法回归的现实思维模式。
我始终认为一个人要学会一个人的独处,更要学会自己跟自己交谈,把内心里的那些想法与精神的自己做交流,想的多偏,想的多错或极端都无所谓,那就是一段时间内的症结所在,在分化瓦解之后,那些感觉是首要矛盾迎刃而解,你便会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爽快,你知道这一定是有利于身心健康。
与自己交谈实际上也是在做着一次回顾,你可以从中找到自己认为可笑的事情,也可以找到曾经的纯真,再就是可以宽恕一些曾经认为不可宽恕的事情和人,知道你现在已经离开那个复杂的大环境,那些人也正是因为你的存在感觉威胁到他的生存采取的一些他认为是公正的手法,你认为是卑鄙的做法,角度不一样自然感受就不同,同样他认为你的一些做法比他更卑鄙。
说了那么多,其实用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就可以说明白自己跟自己交谈的好处,那就是跟照镜子一样,镜子里的那个人就是你自己,你那一个时刻的感受对与否无所谓,你知道眼前的这个人到现在是怎样的一个样子,你可以跟镜子里的我说,这就是曾经自以为是的自己,满头白发已经呈现出老翁的状态,善待自己吧。
高尔基说过:“能够讨每一个人喜欢的人是不能令人真正喜欢的。人们正是忘记了或者不好意思讲出自己的想法,没有及时说出自己的见解,或者,应该讲出来的话没有讲,才造成彼此之间的隔阂的。”不过你要想免除这样的隔阂,办法很简单回到自己内心世界,学会自己跟自己交谈,他不会欺骗你,即便欺骗了,你自己也会宽宏大量原谅他,因为他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