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六百八十三)

(2020-06-01 07:55:49)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京城朋友每次来不是给我带两瓶好酒,就是带两幅名人画作,知道他一生喜好文化艺术作品,早先跟我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他比我优越的是京城的人脉,那些年跟他一起出差,晚上没事的情况下,一边喝酒一边谈及这方面的事情,知道假如不从事这样的工作,一定是跟着京城的著名艺术家高徒,一句话,让所谓的事业放弃了自己一生的喜好。

 

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经历,更多的人都是这样,回过头去看我们身边上的曾经的同仁,很多都是这样的经历,原本可以在另一个行当中干得很出色,结果到了这个行当,被上面誉为最值得献身的事业,是一个积德行善的行业,不得不呆在这里挥霍青春和才智。

 

为什么说是挥霍,因为到最后我们才知道无论借口或假借多名的冠冕堂皇,最终要实现的一定是最佳的经济效益,虽然这个效益一部分又反给了参与者,但是在我的感觉中这就不算做是纯粹的公益活动,还算做事一个正常的经营活动,它的意义不过是像我们穿着华丽外衣一样,真正的目的无须细说,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心知肚明。

 

京城这位朋友,是一个有故事的人,顶替家人就业于京城一个企业里面,从事繁重的翻砂工作,但是他所在的那个单位里面有很多带着各种问题下放到那个厂的能人,他说,在哪个车间就有一个人非常有水平,也正因为朋友年轻没有什么条条框框,对这个老人非常之好,让老人很感动,私下里给他讲了很多做人的经验之谈,最后成为了忘年之交。

 

通过这样一个人又向他引荐了另外一个他的朋友,介绍的这个人可不了的,是中国著名的学者,朋友说那些年对明清时期的阅读和研究都是受到了这位老先生的启发和帮助,以至于京城我的这个朋友到现在谈及明清时期的那些事件可以用如数家珍来形容,这不是我吹嘘,而是我亲耳听到过他跟对那段历史比较了解的我的朋友谈及这些,不仅如此《文物北洋》的作者,著名作家李洁也跟他有过交流,用朋友的话说,一见如故。

 

后来那个著名的人物认为这个年轻人这样下去有点可惜,便写了一封引荐信,让他去找国内非常著名的书法家,让这位大家手下这位年轻的徒弟,那位书法家并没有反对,就这样开始跟着大家学艺,用他自己的话说,有几年感觉精神最充实的岁月。

 

后来一个巧合京城朋友得了一个机会离开了那个工厂,到了另一个感觉是文化艺术单位,到了那里从事的工作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同文化艺术有关,而是开始从事与行政有关的工作,而且工作强度很大,自己喜好的书法艺术不得不暂时的放下,而且他也没想到这一放下就是二十多年,等到退下来以后,想捡回过去的喜好,发现早已经拉得太远,介绍的恩师们早已经作古,也只好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京城的那个艺术工作室我去过,古色古香,感觉到浓郁的文化气息,名人字画到处都是,知道这才是他真正的喜好,但是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了那么多年,我跟他说,这就是命运,你已经非常不错了,你还能找回曾经的那些感觉,把那段离开视为一种积淀吧。

 

京城的这位朋友跟我进入到这个行当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到全新的事业中去,就像我曾经写过的那样,他是一个不甘落后的人,总是想走在所有同仁的前列,进入这个行当以后,经过他的不懈努力,自己便出了行业内的第一本介绍这项工作的知识普及读本,让我羡慕不已,跟他深层面接触也就是看好他的这种不服输的劲头。

 

中国的事情就是这样一旦你的工作有了不一样的起色,在全国同行业中出了名,你在满足虚荣心的同时,你也开始成为了众矢之的,那些妒贤嫉能的人也就出现了,他们用卑鄙的手段在领导那里重伤你,领导是干什么的,喜欢那些没有脑子,俯首帖耳的奴才,当知道这未能人有点功盖过主的时候,也就是你开始遭遇不测的时候。

 

这位朋友就这样在一件并不大的小事情上让别人抓住让领导觉得难看,一纸调令就成为了另一个单位里的工作人员,根本就不去考虑你曾经的那些业绩和功绩,离开对于领导就是避免风险的最好做法,朋友很无奈,我们并没有因为不在同一个行业而离开,以至交往到现在,看到他正是退下来以后,又开始他最初喜欢的那些事情,为他找到内心真爱感到高兴。

 

另一个朋友,也算作是一个老黄牛,他大学所学的专业是声乐,谁知道毕业以后分配到这样一个单位,从事了我们共同的事业,要知道在经济发展相对好的大中城市从事这项事业还算做事好一点,而他在的那座城市,名声很大,但经济实力却不敢恭维,就在那么艰苦的情况下,他这些年来不断地努力探索和推进,最终成为了有相当规模的办事处之一。

 

跟他也有过交流,知道这同样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按理说,他更喜欢的是声乐,但是命运跟他开了一个玩笑,把他安排在这样一个机关不是机关,企业不是企业的单位,而且工作的难度绝对大过音乐的创作,这也是他未曾想到过的事情。

 

那些年我们一起开会时交往很多,后来相互办事处之间的交往也从未断过,算作是几个关系最好的兄弟单位之一,虽然我下来多年,但是我们感觉越不干这项事业,关系越觉得离得近了,因为离开才能找到我们的共同认识,在职期间即便有相同的观点,因为工作需要也不能随和我的一些观点,知道他心里面对我的一些看法还是赞同的,他比我有涵养的是不会去言生,而是把这些观点用在防微杜渐上去。

 

终于我们的领导,那个把这项事业说得天花乱坠的人,最终离开了用他自己话说,永远也舍不得离开的事业,终于把自己内心的真实公布于众,让所有跟着唱赞歌的人失声,不知道曾经的那些铺垫是真是假。说实话,当我得知他离开的消息让我吃惊不小,我一直把他看成最这项事业最忠实的捍卫者。

 

后来才知道自己太天真了,想想自己就理解了他,自己从事这项工作的时候不跟他一样,把这项工作说得天花乱坠,干到一定的时候自己都不坚信自己的那些观点了,跟领导提出过多少次调离的请求,这不同样与自己的初衷相悖吗,领导也是人,他同样跟我一样对这样一项事业有了自己新的不同看法,离开是对事业的最大负责人。

 

第一批从事这项事业的负责人都已经离开了,也基本上都到了退休的年龄,每一个人对自己这些年从事这项工作怎样去想不得而知,其实有没有意义并不重要,人走到一个关口就要面对新的选择,就像京城的这位朋友重新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琴棋书画,看到他赠给我的那些名人字画,我觉得就像是我们从事所谓事业的一个缩影,展示出来的是我们的成绩,但是绘画的过程,学习绘画的过程所经历的甜酸苦辣没有人知道。

 

大西北的那个同仁送给我一块大西北特有的石头,最初自己并没有觉得有什么,那块石头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花纹,他从自己脖子上摘下来,带到我的脖子上,到后来我才明白送给我的寓意,是金子放到那里也会放光,我们应该像那一颗顽石,百折不挠。写到这里自己想到了再去那里送给他一件什么礼物,一块历经千年的玛瑙石,它的通透就是我们性格的再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