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六百八十二)

(2020-05-29 07:04:45)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我算不算穷人,根本无须去判断,自己认定是一个标准的穷人,外人看我经常花天酒地,以为我有多富足,其实那就是一个真实的我,既有从工资里出钱请客的事情,更多是朋友请你,自己知道账户里存有多少钱,根据数量的多少决定你的花钱的数量,掌握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那就是量入为出,到月底确保在账户里留有少量的闲钱。

 

记得那年我去外地看望一个朋友,朋友知道我是一个月光族,更知道自己没有什么存款,所以到哪里就不让我花一分钱,咱这个人刚吃别人的有点于心不忍,跟他说,无论怎样也要给我一个表示心情的机会,你总是这样有点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觉,就是说不让我再有下次了,朋友笑着说,就你那点工资你就老老实实放着吧。

 

要是说具有经济实力自己从来就不敢说这句话,好像从工作以后包括到现在自己卡上的存款数额就没过六位数,基本上到了月底也就成为了三四位数的样子,但是自己并不害怕,毕竟到开工资的日子就把钱给你打到账户上,通过信息看到款项已经到了账户,心里面就踏实了许多,就又有了非分之想。

 

其实一个人假如不是欲望很高,对生活没有很大的奢望,量体裁衣,一个月的工资基本上就够了,假如你想过与你工资不相符的日子当然你的痛苦就来了,这些道理自己非常的明白,而且从工作开始虽然那时候工资少得可怜,觉得有点捉襟见肘,现在看来就是欲望不断地增加,而满足欲望的可能性没有,所以那时候觉得痛苦的事情不少,即便那样也决计不敢跟有的同事那样拆东墙补西墙,靠借钱过日子,决计掌握不能借钱,写过多少次要想没人格你就去借钱,这些年看到身边太多这样的事情。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到本世纪初,感觉特别的难过,主要是得了买书的病,虽然钱的出处很单一,但是买书确实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更影响与家人之间的感情,现在自己知道那就是最自私的表现之一,以我为代表的身边有一大批人,包括我的老师,家里面都快揭不开锅了,遇到好书不顾家里面的实际情况把本应用于生活的钱买成了书籍,一个人精神得到了慰籍,而家人跟着受苦。

 

自己一直想着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是我得买书病的最重的时期,兜里就不能有一分钱,有了钱就想着去买书,假如买书为了马上阅读好像还跟自己说的过去,而那时候买的书大多都没有立即翻阅,买书成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的一种手段,就为了拥有和数量,为了老师和学友到家里面称赞你拥有这些宝贵的文献资料。

 

想想那时候犯下的低级错误,真的觉得罄竹难书,特别对不起家人,感觉那时候真的有点误入歧途,别看现在能写点文字,在文学艺术圈混一个面熟,其实你不这样去做,你真的能在图书馆或者去借阅同样也能达到现在的程度,身边认识那么多的有了名气的文化人,他们都没有像我那样疯狂,取得的成就一点也不比自己低,更多的人成为了我的老师,足以说明自己曾经的那种选择是绝对的偏颇。

 

没钱是一件让人感觉挺不好受的事情,不过对于我而言也是一件挺好的事情,你把钱用于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说用在充实自己的买书方面,在其他方面你就没有花销了,特别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泥沙俱下的改革浪潮,带来了先进的理念的同时也带来了让人沉沦的那些生活消费方式,极具诱惑力,后来发现国人对先进理念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倒是对那些解放前意识的做法有着无限的吸引力,现在想想那时候也许是压抑得太久,遇到这些合适的土壤疯一般的成长起来也是必然。

 

看书的快乐,不过是少数人的感觉,大众快乐根本不需要那样的模式,这也是我们这些年不断倡导读书的原因之一,而黄赌毒都知道不是一件好事情,我们花大气力宣传坚决抵制,却发现这些东西最容易迷惑和吸引大众。随着娱乐活动的不断丰富,更多人发现比读书更有诱惑力的事情太多了,所以更愿意选择那些简便易行的娱乐活动,读书对更多人而言那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

 

就我而言,本世纪初自己的病有所减缓,看到了那些不想看到的残酷现实,自己解决不了基本的温饱问题,还想去帮助别人那就是一句空话,精神在物质得到基本满足后的一种需要,绝不是可以只吃饭问题不顾而追求精神生活,只有先解放自己再去想解放全人类的事情,自己都快饿死了,还想着去帮助别人那不是胡扯是什么。

 

即使自己上了岸,按照自己的想法回到人间,知道假如不改变现状要面对的现实非常的残酷,已经看到了家破人亡的现实,他们就像一面镜子时刻照着你,你不想那样就要改变现实,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财富,像我这样没有技能的人,也只能靠听话来换取应该得到的报酬。

 

选择带给了你一定的变化的感觉,第一个是在家里面与亲人的关系有所改善,第二个单位里的同事和领导对你也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还是一个可塑的员工,但是你依然感觉在经济上没有多大的改变,无非是把买书的钱变成了让家人共同享受的物品,精神变成了物质,受益面扩大了。但是靠工资生活的人永远不会感觉到充裕,减少欲望才能减少痛苦,所有的痛苦都是欲望所造成的。

 

就这样从那时候走到现在,不想去想那些改变以后的事情,认为是浑浑噩噩走了过来,自己认为从物质的角度上说,自己不算做事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占有了很多的物质资源,至于那些物品值多少钱,就我而言并不重要,关键是你喜不喜欢,后来发现随着你的年纪的增加,对曾经的那种的物质追求同样会发生变化,最初觉得非常难得的一些物品,你发现并非是那样。

 

例如自己一度最喜欢的图书,认为这是我一生中的最难得的收藏,后来你发现书不仅仅是你自己的精神财富和物质拥有,他是属于所有喜欢阅读人的共同财富,也只有这样的心胸你才觉得那是对书的最大的尊重,唯独属于你的想法就是自私的占有欲,书籍原本的公有型的特质,所以现在有人到我这里借阅,我从心里面感到高兴,认为他们喜欢我的这些孩子是我的幸事。

 

从占有物件的多少来看我算作是富有的人,最起码有上万册图书吧,但是现在这些都不能成为你拥有财富的标准,大家更多是看你的银行存款,这方面就像我一上来说的那样,但从存款的数额上来看自己确实就是一个标准的穷人。

 

家里面掌柜的对我最了解,前年去国外看孩子,申领护照和办理签证需要提供银行半年的流水账,还要有一定数额的存款,自己不具备存款要求的数额,没办法掌柜的拨款借给我需要的数额,等回国以后把那些账户的借款在给掌柜的打回去。到了今年有要面对这样的问题,同样又要采用同样的方法。

 

没钱有没钱的难处,没钱也有没钱的好处,经济大滑坡,炒股的人赔的是一塌糊涂,更有人血本无归,包括掌柜的小数额投入,用她的话说惨不忍睹,干脆就不看了,而我就没这方面的痛苦,从来就没有进过股市,他们涨得再高与我一分钱的关系没有,跌的再狠也没有任何的痛苦。

 

自己知道没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特别是在这个保障力度远低于百姓要求的当下没钱可能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自己可想不了那么的多,就像女儿所在的国度那样,我这样的月光族在那里属于爱国行为,因为把钱都消费了,无疑是推动国内产品消耗和再生产的必然,是一种良性循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