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送别(中)

(2018-08-02 07:18:50)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离小城殡仪馆最近的那个公交车车站下来的那个饭店,是我这两年每次去都要光顾的饭店,包括家里面的掌柜的都知道了,当听说我第二天去殡仪馆送某一个故去的人时候,第一句话就是说,明天早晨不用给你做早饭了,知道我一定是到哪里“改善生活”,自己也不避讳这些,跟她说,吃顿好饭才会有气力面对生老病死的悲痛。掌柜的说,就没见到像你这样的人,到那个地方还有心情去吃上一顿好饭。跟媳妇说,对于逝者而言,我们认真地过好每一天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慰籍。

 

那个饭店这几年去那里吃了不少早餐,最初那里还比较红火,饭店给我印象深的不是别的,是那里的咸菜随便吃,各种稀饭和油饼吸引不少食客,估计像我这样吃完了以后去殡仪馆里面看生死离别大戏的不多,都是附近打工的工人,还有饭店边上就是一个旅社,那里的旅客也是这里的常客,所以前两年特别的红火,有时候去的晚了居然连座位都没有,要等吃饭的客人走了以后才轮到你坐。

 

不过我不为这些着急,我曾经写过自己算作是一个急性子,一般知道那位故去的告别仪式是早晨八点半,放心自己一定七点二十之前就下车到达那里,留出充分的富余时间,直接进饭店吃饭,等待座位的时间不会太长,食客感觉都是来去匆匆。一根油条,一碗稀饭,一个茶鸡蛋能吃多长时间,所以说,自己经常是吃完了以后也不急着走,翻一下手机上的消息,估计差不多的时间离开那里往殡仪馆大门走去。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最初吃饭的那个饭店的经营人不知什么原因离开了,里面虽然还有一家人在那里经营,但是你感觉明显人气就不如从前了,即便这样自己还是一如既往,不过免费的咸菜没有了,继续稀饭和茶鸡蛋,这是多年来自己的喜好,花不多的钱,找到比较满意的感觉。再后来,多了一个卖馄饨的,两个摊位各自为政,你一进门两家人都盛情邀请,自己一上来在哪家,便不会改变,这也算作是忠诚吧。

 

吃完饭顶着油嘴,不紧不慢地往哪里走,这些年自己每去一次,都会在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往小城殡仪馆走的时候,无论是从正门,还是后门都是一个小上坡,后门卖殡葬用品的商店比较少,而正门两侧前些年都是经销丧葬用品的商店,沿路上摆满了花圈和各种祭奠物品,自己把这条路命名为:天堂之路,人生到最后这里是最终的入口。

 

买鲜花的小商贩挺多,他们有的算作比较精明,能看出来到这里来的人是怎样一回事情,一般看出想买人的脸部表情,便会用特价吸引他们,当然也有不管谁走过都推销的小商贩,我把他们誉为“二五眼”,他们向我推销手里拿着鲜花时,我不会去说不要,用微笑面对,让他知道自己当下不想买花。

 

沿路的商店摆放在马路上的祭奠祭品名目繁多,从纸马到童男童女,从别墅到大额的冥币,还有各种纸制无线电通讯器材、家用电器,展示了中国原始思维的方式,在天有灵,逝者一定会见到人世间亲友们的各种态度,不然也不会这种习俗传承到当下。总之是没有买不到,只有想不到,那些年这些祭奠用的祭品可以大摇大摆的进入殡仪馆,现在管得严了,严禁烧这些祭品。

 

但是我觉得烧那些祭奠用的物品,更多的时候是人的一种心态,是做给活着的人看的,对于逝者他们怎么会知道这些,再就是活着的时候不尽孝,一旦人死了后悔和愧疚交织在一起,只好用这种“将功补过”的方式来弥补,我认为是根本就不管用,也得不到过世亲人的原谅,无非是自己的一个心理安慰而已。奥古斯丁在他的《上帝之城》一书中写道:“与死人有关的最后的祭礼和仪式、精心安排的出殡、修饰墓穴和华丽的丧礼,所有这些都是对活人的而不是对死人的安慰。”

 

 

从饭店到小城的殡仪馆大门漫步一刻钟的样子,快走也就五分钟,沿路都是风景,你会联想到很多事情,所以自己之前写的那首《去殡仪馆》的诗歌就是这样一边走一边思索有感而发,特别是当你看到那些从殡仪馆走出来的那些人,笑得是那么的灿烂,说的是那么的开心,你就不会想到这是刚刚参加了令人心痛的告别仪式,刚经历了生死离别的那场悲剧演出,根据他们的表情你误以为是刚刚开完了一场精彩的话剧。

 

约定好的几个同学都准时抵达了约定地点,见到了失去父亲的同学,似乎他已经从悲痛中走了出来,跟我们讲述了老父亲去世的前前后后,我跟他说,你父亲这一辈子积了大德,才有这样一个结果,在睡梦中走完人生的路,在我看那就算作是人生的圆满,只有极少的人才会有这样的待遇,即便我们的感情不想这样,但是人最终的结果不也是在这里集合奔赴天堂。

 

去了六七个同学,其中绝大多数的同学父母都离开了人世,唯有我们两三个同学都在跟我一样照顾已经年迈的老人,也只有我们才有更深切的体验,不知道用自己的这样感受去宽慰同学他们会怎样去想,通过照顾老人明白了很多事情。

 

告别仪式非常的简单,大家一起参加殡仪馆工作人员主持的告别仪式,默哀,之后聆听老人的光辉历程,再后来就是向逝者三鞠躬,接下来便是跟逝者做最后道别,与家属握手慰问,仪式就那么的简单。看到同学的父亲安详地躺在那里,可能由于长时间没见到过这位老人的原因,觉得他消瘦得厉害,已经完全改变了我印象中虎背熊腰的形象,觉得比自己记忆中的那个父亲形象更慈祥。

 

告别仪式从开始到结束也就十分钟,从告别厅走出来,同学几个一排往外走,让我想起来上高中期间,放学或外出活动的时候,经常排出这样的队形,好像整条马路都属于我们的,我东张西望地看了同学们的脸部表情,发现跟我一样都变得轻松愉快的样子,估计也从刚才的那种悲伤的环境走了出来。

 

一晃将近五十年,这一排同学都成为了退休大军中一员,乘公交车是打卡,报出的声音都是:敬老卡。去公交车的路上,自己不无感慨地说,从人的角度来说,死亡并非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就像我们说的那样天堂里没有痛苦,人间烦恼的事情再也不会侵染他们了。有的同学不同意我的观点,说还是活着好,不然的话,为什么大家都想长命百岁。

 

就这样一面走着,一面探讨着关于生命的问题,其中一个同学很恳切地跟我说,老高你往后可不能这样喝酒了,万一那天喝倒下去,那算作是怎么一回事情,跟他说,真的要是那样就烧高香了,那是一个人的造化,更多的人没有这样的待遇,不给后人添麻烦,用我自己的话说,长痛不如短痛,虽然突然来临的悲痛似乎觉得有些残酷,那也比一个消耗亲人感情的不死之人显得更伟大。

 

我的这种观点肯定更多同学不认同,也不想就这些问题上过多地去谈论,知道这也是一个挺让人忌讳的话题,好像在更多人的心目中认为自己一定会健康长寿的活到老,但是那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他不知道每一天都是死里逃生的一天,人的睡眠实际上就是短暂的死亡,你想知道自己非意外死亡的摸样,你就让家人录一段你深睡眠的样子,那就是你告别人世之后的样子。小沈阳在小品里说的那些话不无道理,眼一闭一睁这一天就过去了,这眼一闭在不睁着辈子就过去了,人生简单地说就是这个道理。

 

我的这些观点更多的人都认为是奇谈怪论,只有自己知道这里面蕴含的是什么,到现在自己越来越感觉死亡就是一种解脱,所有的祈求长命百岁都是内心里面最大的自私,你可以去想假如我们这个世界上都活到二百岁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这种可能性就根本不可能有,真的有的话人类新的灾难就会等在那里,人必须是要死的,因为他们必须参加到宇宙的新陈代谢中,人的泛滥成灾跟蝗灾一样,最终自取灭亡。

 

在公交车站同学们等候各自回家所乘的公交车,这正是一个上班的高峰期,公交车几乎都是人满为患,同学都似乎为了早赶回去为家庭做贡献,也不在乎公交人拥挤的现状,同学甲看到他要乘坐的公交车快要进站了,便跟同学们说,我先走了,听到这里大家哈哈大笑,说,在这里不能说这些双关语的话,你应该说,我先上车了。这时我们身边候车的那些人都跟着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