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六百五十七)

(2020-04-27 07:41:37)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现在网络上鸡汤信息不少(也有称之励志信息),自己也时不时看一下,大多一扫了之,有一些感觉不错的会认真看一下,觉得有收藏价值的也会转抄下来,留到以后去品味,毕竟是一个大闲人,有的是时间去思索那些“鸡汤”里面带给你能吸收的“养分”。

 

前些日子,看了一个微信,题目《30立什么,40明什么,50知什么,60看什么,70做什么》毫无疑问是从论语中孔夫子说的,“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不逾矩”延伸而来,做了自己的理解和注视,不妨先看一下,便这是怎样注视的。

 

三十而立,立什么?

首先:立身

就是确立自己的品格修养

包括:思想的修养,道德的涵养,能力的培养

其二:立业

就是确立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三十岁的人应该有比较固定的事业了

其三:立家

就是应该有了自己的家庭

当今社会竞争激烈,

推迟了年轻人组建家庭的时间

但三十岁立家也是不早了。

 

 

四十不惑,明白了什么?

首先:对外,

他明白了社会

明白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明白了个人是群体中的一份子

个人左右不了群体,必须正视它

其二,对内,

他明白了自己

有理想,而不是妄想

有愿望,而不是奢望;有作为,而不是妄为。

人生有过一半,机会和机遇少了

不应该再犯过错而走迂回的路了

对自己

他明白了责任

四十岁,父母已老,而女还小

必须负起,

上赡养父母,小教育儿女的责任

 

 

五十知天命,知道了什么?

首先,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轨迹,不怨天

五十岁的人,走过人生大半

他们正处于人生最清醒阶段

绝不会埋怨上天的不公平

而是默默接受现实,平静地工作、生活

其二,知道了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尤人

五十岁的人

有了一定的财力,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

家不会再埋怨别人

清楚自己的人生定位

也习惯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其三,知道了自己未完成的责任,不怠慢

此时,父母已年迈,而女处于就业阶段

每每想到自己未尽的责任,

有着时不待我的感觉,绝不敢有任何怠慢

坚持不懈的去努力

去完成自己应尽的责任

 

 

六十耳顺,看透了什么?

首先,六十岁的人,看透了人生。

退休以后,从社会角色转为家庭角色

享受养老金,享受天伦之乐

明白了这些,就乐于接受这个现实

心里面清楚每个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生活

其二,六十岁的人,看透了生命

生命,有生才有命

知道了健康的,好好的活着最重要

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

其三,六十岁的人,看透了名利

再多的财产,

当你离开人世时,再多不属于自己了

唯有身体是自己的

什么命啊利啊,都是过眼云烟。

 

 

七十随心所欲,应该怎样去做?

首先,不再计较养老金多少

对物质要求没过高的要求

对别人的看法不顾忌

对身体衰老不惊慌

对死亡不恐惧,一切顺其自然

其二,随心所欲要随遇而安

不管遇到什么事情

都保持从容淡定的心态

其三,随心所欲要不逾矩

只要是合乎情理法的事

那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只要你高兴,只要你快乐就行。

 

看完这些明显感觉这是一个喜欢阅读的老人之手,是根据孔老夫子所讲做了通俗的解释,可能对大多数人有一定的启示作用,不过我认为解释得有点肤浅,暂且不说笔者从三十岁说到七十岁的这些解释,单从他解释的六十耳顺,我觉得就很勉强。

 

作者把六十岁说成:六十岁的人,看透了人生。退休以后,从社会角色转为家庭角色,明白了这些,就乐于接受这个现实,心里面清楚每个年龄阶段有不同的生活。我看未必然,每个人的志向不同,退休以后对生活态度的表现也不同,有热衷于回归家庭,自然也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有识之士的做法,不能一概而论。

 

就拿自己来说,退休回家并没有觉得自己的生活有什么特别大的改变,面对的依然是自我感觉的繁忙和充实,读书写作与社会交往与之前没有大的改变,所谓改变的就是没有了专属的工作部门,单位就是你的家庭,也验证了那句话,家庭是最小的社会单位,感觉并没有离开属于自己喜欢的工作,只是场合不一样了,没有了单位那些清规戒律的约束,你会感觉更轻松自由。

 

作者又说,六十岁的人,看透了生命,生命,有生才有命,知道了健康的,好好的活着最重要,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从当下人的年龄结构来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的提高,古人说的那个年龄结构呈现出来的状态,有了很大的变化,从最早的平均人的寿命五十多岁,到现在已经到了八十多岁,六十岁不过是进入老年的开始,从自己的感觉去看就没有那样看透生命的大彻大悟,依然想入非非,所以说,现阶段的很多事情早就有了与之以往非常之大的变化。

 

至于健康快乐,这是每一个年龄段都有的切肤之感,不过是随着年龄段的不断增加,对健康的感受越来越深刻而已,每个人都想健康快乐,绝非是六十岁最显著的感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