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六百四十一)
(2020-04-13 07:19:5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商家想尽一切办法鼓动百姓消费,创造出那么多的所谓节日,而那些节日自己小的时候就根本没有听说,包括到了工作之后的很多年,好像最重视的只有三个节日,春节、中秋节,再就是五一国际劳动节,那是属于工人阶级自己的节日,其他的节日基本上就是应付,到了现在多了那么多的节日,真切感受到什么叫“娱乐至死”,商家巧立名目最终的目的就是消费,不消费他们的利润从哪里来。
我多次写过,儿时的自己在部队大院里面,真正能感受的节日也就是春节,让没有多少油水的肚子得到一定的补偿,胸前滴上的菜汤的油渍,证明了家里面生活改善的事实,这种证明感觉比出门用猪皮抹嘴好像还要好一点,所以对春节的期盼就是为了吃好东西。
要说儿时在大院的春节燃放鞭炮吗,实话实说,就没有放过,各别的同学不知从哪带出来一两个“二踢脚”放给同学看,放完就跑,觉得很刺激,但也感觉很害怕,因为大院不准燃放鞭炮,害怕引起火灾,所以在自己的概念里就没有这个事情,到了小城才有了燃放鞭炮的想法,因为院子里的孩子们家家户户都燃放。
儿时再想不出还有期盼的什么节日,好像六一儿童节属于我们的节日,后来发现与我关系不大,不过是跟着凑数,表扬好学生与我无关,参加班级里组织到学校里的演出也轮不到我,大多跟着看一场文艺演出,就像我写的那样在台下品头论足,让老师和好学生烦得不行,看看老师那嫌恶的眼神,就知道心里面不希望我参加这样的活动,但又没有理由,经常在活动之后,在课堂上遭到老师的批评。
印象深刻的还是暑假和寒假,至于其他的节日一概不了解,只知道还有一个节日与自己解馋有关,那就是建军节,不过老父亲很少在这个节日回来,因为这样的节日基本上跟着大领导下基层,现在知道是稳定军心,参加他们的庆祝活动,后来知道无非就是集体会餐一次,喝的找不到北。老父亲不回家自然也就没有过节这一说,看管我们的阿姨没有过建军节的想法。
我们院子里有一个叔叔,当初在部队当一个小官,类似于股长之类的职务,记得很清楚有两次建军节过后到我们家找老父亲聊天,讲了战士酒喝多了以后的故事,说部队上的很多事情也不好管,喝了酒跟不对付的战友打起来,最后两个人都关禁闭,上面的领导就批他管理不善,用他的话说,好事变坏事。
还有一次他讲的更有意思,说那是过年春节期间,他那天正好值班,下面的人来值班室报告,说有一个战士喝酒喝多了在那里发疯,没有人敢管,他只好去看一个究竟,到了宿舍没看到这个战士,听别人说,已经去洗澡堂了,他赶到洗澡堂,在大池子里见到了正在呼呼大睡的这位战士,最关键的是他穿着棉大衣就倒在热水大池子里睡着了,最后没办法只好找战士把他的大衣和里面的衣服脱了,用被子裹着抬到宿舍里面,当初不理解,后来才知道那是想家,借酒消愁。
那时候大家都生活在清贫的日子里,过节真的就是过关,攒的那一点积蓄很难保障让家属和孩子们都穿上新衣,都吃上好物品,因为平时的特殊情况也非常多,所以花钱的事情省之又省,就像我说的那样自己的背心已经呈现出千疮百孔的样子,也不舍得扔掉,自己就那么穿着,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鞋子假如不是小的穿不下,一定也是补了又补,就像自己的裤子一样,穿小了再补上一块,是在话说,不搂着屁股就行。
小时候没有节日,生活清贫,但是你没有觉得日子难熬的感觉,总会有其他的方法来缓解饥肠辘辘,想吃好东西的愿望,跟着大同学去尝试各种方法来让胃肠得到补充,例如还没有成熟的葡萄,包括那些嫩叶,放到嘴里咀嚼酸酸的有一股香味。当然到了结桃子的时候,无论是青的还是红的,熟不熟无所谓,有那股青涩香甜味道即可。到了秋天院外面的玉米和萝卜地都成为我们的好去处。
感觉最刺激的是跟着家庭稍微好一点的小朋友,回家去偷家里面大人藏来的点心,自己个头小,而且很瘦,所以让我踩在他们肩上不是很费力气,让我到箱子顶上或橱子顶上去看有没有点心盒子,一旦看到了之后,把它拿下去,从里面偷出来之后,再让我放回远处,这样自己就可以跟着一起品尝点心了,心里面很害怕,但吃起来以后这种害怕就不存在了,美味压过担心。
不过还真的有一次把大人抓了一个现行,估计是找东西时候底下的人和我太专注,没听到大人回来的声音,大人看到他的孩子扛着我,一声怒吼,差一点自己从上面掉下来,被大人一起叫到跟前,问我们干什么,同学脑子反应快,说,我让他帮我看一下上面有没有我的一个玩具,大人听了以后,接着问,什么玩具,靠,那时候哪有玩具,但是同学反应快,说是一个棍子,是我前两天偷偷拿回来的,以为你们给我藏起来了,这才躲过一劫,很长时间不敢再做那样的事情了。
至于到我们家偷东西,那就不能细说了,无非就是顺一个窝窝头而已,家里面的点心就不知道放在那里,更别说水果之类的物品,就没有这方面的记忆,水果的记忆就像我曾经写过的那样就是夏天的西瓜,也就是到了小城以后才有了吃水果的待遇,主要是靠着水果产区,近水楼台先得月。
至于说到端午节,说实话也就是这两年才把这个节日放到如此重要的位置,那时候就没有这样的概念,同样是到了小城老母亲的亲戚家还过这样的节日,也不过是相互送两个粽子而已,更多时间家里面就没有粽子,老母亲到那一天给每个人一个煮鸡蛋就算做事过了端午节了。
后来家里面的亲戚送的多了,老母亲不好意思不回,所以把亲戚送的粽子,吃完以后把粽叶洗干净,到了来年放到水里浸泡,也包一些送给亲戚们,真正做到有来无往非礼也,也不觉得不吃粽子有什么不好,倒是吃粽子觉得没有糖实在没意思,所以不把这些事情当回事情,特别想到那些用过多少次的粽叶实在有点不讲究,这般一想吃不吃也无所谓了。
隐隐约约记得那年跟哥哥回老家,正巧跟遇到了端午节,奶奶有办法用糯米蒸米饭,放上几张粽叶,蒸出来的饭有一股粽叶的香味,就着菜吃感觉效果不错,自己吃了两碗还不过瘾,被大人制止住了,告诉我你小时候就是吃这个事物被积食了差点玩了完。
现在名目繁多的节日,你根本就不用去想内涵是什么,放心一定不管什么节日,让胃肠得到充分的满足这是一定的,包括国庆节还有其他的节日,更多人想到的是在这样一个节日的假期里如何享受一下,那些商家也一定会在第一时间想你推介他们的有人的菜品,希望你参加到他们精心设计的圈套里面。
到了现在的岁数,基本上是不跟着商家的宣传跑,知道你想要吃粽子,三百六十五天你都可以吃到,不必非到那一天才吃,节日也无非如此,更多的人把节日过成美食节,现在物资那么的丰富,什么时候想吃都可以,何必赶在那些所谓的节日里去集中消费,既不科学也不利于身心健康,如此孙吃海喝与穷奢极欲没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