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六百二十三)

(2020-03-11 07:00:57)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在一个聚会上朋友跟我介绍了国内一个著名作家的作品,说这是他感觉这位大家浮躁了那么多年以后,静下心写的一部非常严肃而且有质量的作品,跟我介绍作品的这位作家现在在小城有一定的影响,在这之前我看了他不少作品,喜欢他的那种笔法,也根据自己的感受写了一些文字,关系一直保持不错,所以听到他的介绍,晚上回到家便到网上买这一本书,不凑巧这本书不能货到付款,只好找掌柜的支援支付宝付款,书第三天便受到了。

 

看到这本书自己心里面百感交集,这在三十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那时候接到朋友打来的电话,告诉书店来了新书,这是一本非常难得的书籍,某某买到了,听到这个消息心里面就有一种按耐不住的喜悦,觉得自己很快就会得到了似的,也没心思干活了,期盼赶紧下班,趁书店下班之前赶去,好像去到那里就可以买到,后来知道那不过是一种幻想。

 

得知进新书的那种喜悦很盲目,却很真实,知道那就是一种动力,这种喜悦来源于能买得到的真实幻觉,其实是自己的想法而已,现实非常的残酷,下班前找到单身宿舍的同事,让他帮助我打稀饭和馒头放到宿舍里,自己听到下班铃响起来,便骑着车子疯一般往市内的书店赶,经常到那里被告知早就卖光了。

 

不要以为这样的的情况会让我放弃寻找,总觉得有一股买不到誓不罢休的心气顶在那里,给自己编出很多理由和假象,认为总会在某一个不起眼的书店里可以找到,不知道这种盲目的热情,也显得很幼稚,到后来才逐渐明白小城的这些新书都是由新华书店计划处做计划批进来的,有数量的,进了小城新华书店计划处,第一步先给订阅的机构分出来,这里面既有大专院校,还有机关事业单位,分完了这些在根据各区书店的订购数量调拨,新华书店总店也没有几本,别说那些小书店了。

 

那时候不会想这么复杂的问题,也不知道批发渠道的事情,认为只要用心去找一定会找到,所以第一个书店没买到并不泄气,知道还有很多的书店可供自己去寻找,赶往市里的时候骑车的速度可以用风驰电掣形容,到了那里基本上是一身汗,往回骑的时候放慢速度,边骑边想到周末去转一大圈,构想去那里问工作人员,他们直接拿出来,那会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即便还没到星期天,也会在第二天中午放弃休息,骑着车子去单位北边的台东新华书店探望,在路上一直幻想着买到这本书之后,在书上先签上自己的名字,知道这本书属于自己,看上几天再告诉自己的那些朋友,让虚荣心得到满足,那时候买到一本新书非常的展扬,会有很多喜欢书的人羡慕。

 

为什么这样去说,那个年代自己算作是经济条件相对好的之一,那些熟悉的文友条件比我好的不多,基本上阅读都靠借阅,而周围的几个人特熟的文友也是到我这里借书主要对象,特别是其中一个文友,每次看到我买的书都表现出一种特别兴奋和羡慕的样子,让你虚荣心得到充分满足。

 

到后来才知道这是他的一种策略,哄着你高兴,让你有一种美滋滋,晕乎乎的感觉,这样才能顺利的借到这本书,虽然自己要求借阅的时间有点苛刻,他知道拿到自己手里,看的时间自己说了算了,经常说三天,他会拖到一周时间,到你家也总会有一百个理由为拖延解释,你一点办法没有。

 

到后来我到他家里面发现,那个新书紧俏的岁月,他也买了一些我根本就没买到的书籍,但是他不说,等看到我买了这本书,依然表现出羡慕的样子,用他的话说这是策略,一旦我知道他也可以买到,你就不会借给我了。

 

骑着车子去了台东新华书店,放车子的时候心里面就开始砰砰跳动,感觉幸福就在眼前了,到了卖文学书的柜台,见到站在那里的服务员点头示好,陪着笑脸问他们自己想买的书名,结果问的有多快,回答的速度就有多快,你的感觉就像泼了一盆凉水,即便这样还是不死心,知道一定会有奇迹出现。

 

等到了周日休息的那一天,一定会辞掉单身宿舍里的那些时间大款的各种邀请,知道这一天够自己累得,吃完早饭喝足了水,骑着车子往市里赶,第一站是火车站后面位于云南路和东平路口的那个书店,名字现在都忘了,对面是红旗电影院,书店就在对面的路角上,书店不大,三间平房组成,到哪里直截了当问这本书的名字,回答同样很干脆:没有,二话不说扭头就走,在往南骑,在二十四中附近还有一个小书店,同样回答没有。

 

从哪里沿着下坡赶到中山路上的古籍书店,在那里都是熟人,希望再一次从内心里升起,进去以后不去问一般的服务员,而是找那里的负责人,心里面在想他可能藏着一两本专门照顾关系,找到以后小心翼翼地说了书名,没等他发话就知道想说什么了,希望不是那样,可结果却是那样,一声没有就像伸出的拳头打在前胸,带着遗憾走出书店。

 

放心希望不会破灭,又寄托在另外的书店上面,知道大书店已经没有了,直接沿着胶州路,顺着热河路大下坡下到底,就是位于辽宁路上的市北新华书店,同样是一大排平房组成,把车子停在门口,给自己打气,说不定不用我跑了,到这里一定能办到,会满心欢喜带着新书回宿舍,往里走的时候心跳得厉害,既是兴奋,也是担心,结果像被风吹了出来。

 

我说过年轻就是好,不会轻易地放弃,总觉得希望就在眼前,不相信这么大的一个城市连这样一本书都买不到,想来想去直接骑去李沧新华书店,那里偏远估计没有那么多人买,误以为那里的人不看书,所以一定会心想事成。

 

沿着辽宁路拐到内蒙古路,温州路,四方北岭,四流南路,沧口桥再往北,路过飘着香味的沧口锅贴铺,就离沧口书店不远了,不要以为到哪里没有这本书就彻底失去希望了,知道往回走还有水清沟书店和四方书店,可是到最后还是空手而归饥,肠辘辘的自己回到单身宿舍,可想内心心里的那种感觉,喝上两茶缸白开水,倒在床上睡一觉,起来以后考虑下一步如何购买。

 

这样的事情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随着一次次的失落,便开始了解书店里面的具体情况,知道了批发环节的各种渠道的事情,所以把盲目的去寻找变成了直接发展书店的关系,告诉他们来新书帮助留一两天,那些关系还真的不错。

 

再后来,觉得这样也不是很方便,有些需要的书,热门的书,根本到不了那些人的手中,领导把那些好书都控制了,所以又开始寻找说了算的关系,那些年有个别的书就是动用这些关系才买到的,但是,这样的事情不能长久,因为他面对的关系太多了,帮助你一两次就不错了。

 

 

自己想到了直接寄款到出版社发行部,寄来过几次,但是更多时候是泥牛入海,可想而知原本就不富裕的自己,把有限的款项寄出去,到最后打了水漂会是怎样的感受,后来就停止了这种购买方法。老天垂青买书人,后来干了采购,经常到外地,外地又成为了新的买书的渠道。

 

四十年以后,谁还知道买书不再是一件费事的事情,在网上点击购买,付款成功,你就在家里面等着送货上门,连去书店的时间都省了,最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的是你突然感觉没有什么紧俏的书籍让你惦记,无论多叫好的书籍你到网上基本上都能买到,除去那些被销毁的图书,其他的书籍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即便没有新书,你还会在网络上淘二手书,肯花钱就可以找到。

 

现在不是有没有,或拥有多少的事情,而是你有没有精力去阅读的事情,手头上有成千上万的书没有阅读,就像我写的那样,看到那哪堆放着一直静静等待你关心爱护的那些书籍,内心里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对这些可爱的“佳丽”深深愧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