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六百一十八)

(2020-03-05 08:11:38)
标签:

杂谈

分类: 感悟生活

朋友来电话,说把他朋友孩子的微信发给我,让我对这个孩子写的那些文字给予指导,告诉朋友提个人的建议还可以,至于帮助和指导实在做不到,这不是谦虚,因为你自己的看法只代表你自己,别人可不会像你那样去思考,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活跃,有着与我们不一样的感受,从他们的文字上就可以感觉出来,即便你对他们阐述的那些感觉有些幼稚和教条,知道自己也是从这样的道路上走过来的,没有生活的积淀,没有一定数量的阅读,没有一点点灵性,精准的感受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朋友把那个孩子的文字发给我,严格意义上说,我就没怎么认真去看,并不是对孩子不负责任,即使看了你也不能直白地跟他说自己真实的感受,知道他最需要的是鼓励,最需要的是变成铅字,让别人能看到,无论是报纸还是杂志,让虚荣心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动力,自己年轻时候就是这样去想的,可是只有美好的想法,没有真实的一种能力,接下来就是无尽的痛苦。

 

实话实说,到这个年龄,就不太希望年轻人把写作这件事太当回事情,亲眼看到一些年轻人,不小心被某些喜欢文学的人赞美了几句,就忘了自己是干什么的,错误的认为自己已经成手了,忘了偶然的事情属于个别事件,不能证明你的真实能力,写作是一个长期不懈努力,熟能生巧的事情,当然也不能少了灵性,至于能不能发表又在于你的掌控素材和写作技巧的事情,绝大多数人都是自己写给自己的消遣。

 

不过年轻也有好处,那就是不去考虑更多的事情,而且会夸大自己的能力,也正因为有这样的一种百折不挠的劲头,所以在挫折面前还能够自圆其说,认为离实现自己目标的距离不远了,特别是看到自己的一些观点与老师不谋而合,误以为基本达到老师的水平了,不知道那点皮毛离要求目标相差太多了。

 

当初的自己跟朋友的孩子差不多,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抵达的高度,对自己的那些十分幼稚的文字自认为很美,后来拿给老师去看,老师直白地告诉你,你一定要多去阅读,在阅读中借鉴那些大家的经验和表现手法,这些话说多了,自己慢慢知道了,老师为了不打击你的情绪,用这样的方式告诉你离要求还有很大距离。

 

我年轻时候耐性与文友相比略胜他们一筹,原来自认为是涵养的问题,到了现在知道那是自己儿时经受的挫折不无关系,就是在挫折中成长起来,对外人的批评和讽刺挖苦已经不以为然了,所以老师的委婉批评和指点自己能够耐着性子听,在表面上不动声色,回到家里也有情绪不快的时候,但是很快就会自己鼓励自己,苦口良药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有时候也会遇到老师情绪不好,说话不好听的时候,一定程度上对自己有影响,就像我曾经写的那样,一度自己对某一种文体表示出特别的喜好,跟着某些人的写法,照着葫芦画瓢,自己觉得写得有点意思,拿给老师看,没想到在他情绪最低迷的时候,对很多东西都不满意,便会直言不讳地说,你不要这样去写,跟本没有任何出路,说实话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自己感觉挺难堪。

 

虽然事后老师也会感觉到说的话有些重,随后也会找时间在鼓励你一下,说那天老师情绪不好,你不要介意,还需要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写,你写出自己满意就行,我也会装作很大度的样子,老师不知道自己内心里已经对那种表现手法要放弃了。

 

有一个文友,性格使然,对自己感觉到的想法坚信不疑,虽然在老师那里也会表现出谦虚的样子,但是对老师不认同他的一些想法耿耿于怀,等离开老师家,感觉老师听不到他的说声音的时候,就开始倾述自己内心里的不满,认为有时候真理就掌握在个别人的手中,言外之意就是他的感觉并没有错。

 

咱那时候年轻,对很多事情不知道,一个人的内心想到的事情以及情绪变化是一定会表现在自己的各个方面,包括肢体动作,脸色和语言的言辞选择,老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想法一目了然,只是我们不知道,这个文友内心里的这种不服气,通过他的脸色表情暴露无疑,老师也并不是都有涵养,看到他不服气的样子心里就烦,终于有一天耐不住性子,当着很多人的面前把他那点小感觉毫不留情面的挖苦一通,让这个学生下不来台。

 

从此他就不再愿意去听老师的课了,也对他所喜爱的那个门类选择了放弃,其实后来自己看到他的读书笔记,他已经开始找到了正确理解的路径,只要他持之以恒地朝着这方面的方向前行就一定有所作为,可惜他在那个即将“悟道”的关口停下来,到后来带着对写作的破灭离开了我们。

 

感觉老师说的话就是金玉良言,对自己喜爱的文体做了放弃,其实内心里面还是特喜欢那样地去表述,觉得能够把内心的真实感觉表达出来,后来知道并不是放弃,而是搁置一边,过了若干年之后,已经没有了功利主义想法,按照自己的想法拾回了曾经用过的手法写点文字,倒是觉得有了真实的效果,很多人说,你早开始这样去写,估计一定会更好的收效,真不好说,在那个时候你怎么会知道这些,马上就可以淌这水过河的事情,自己到了河边却退却了。

 

年轻时候虚荣心作崇,觉得喜欢文学和写作是一件挺有颜面的事情,写了一点不成熟的文字,就误以为自己成为了作家,其实自己与作家的距离相差得太多,不过是写了一点自己的感受,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纯属宣泄,而不是创作,是自娱自乐,而绝非想给读者提供一个思考的空间,提出自己观点和想法。

 

就文学和写作而言到了无欲则刚的时候,不在把发表和别人认同当回事情,有没有人看,如何去评说,都无所谓,这些文字并在有功利主义的想法,把自己想到的这些表达出来就可以了,知道这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经历的那些事情与见到的很多事情有了自己相同的感受,在这种相同中又发现不同,找到规律性的东西,自认为就是悟道的一个过程。

 

千万别拿自己太当回事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写作就是自己逗自己玩的把戏,谁把自己当回事情是一件挺傻的事情。所以当听到或看到那一个年轻人犯自己年轻时的病,就会诚恳地跟他们说,不要太当回事情,把这个事情当成业余的一种爱好,特别是当自己还无法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要求的时候,更需要谨慎选择,从事文学的大前提,跟从事其他行业的大前提一样,就是要有养活自己的基本能力,也就是你的爱好要有最基本的经济来源支撑,千万别把自己的喜好建立在家人和亲友的痛苦之上,那是最大的自私,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大的不负责任。

 

   那个小青年在微信里坦诚地说了他的想法,知道想尽快得到认同,与自己年轻时候的想法一样,跟他说,这可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要经过漫长的不懈努力,而且要耐得住寂寞,业余时间多写多看,积累自己的创作经验,激发自己的写作热情,在不影响工作的大前提下,创作是一件挺高雅的事情,也是有别于更多年轻人的事情,但首先对自己的能力要有清醒地认识。别听那些说人有无限潜力,只是没挖掘出来的胡言乱语目,那才是挖坑让你跳。要知道目标确立的越大,你要经历的痛苦也就越大,想一下在中国著名的作家有几个,更多的文学爱好者都在冰山下面苦苦挣扎,倒是把创作当成兴趣中的一种,或许能起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