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六百零二)
(2020-01-15 06:38:1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一天过得飞快,细细想想也就是三顿饭的时间,有的时候到了半夜倒在床上自己问自己,这一天你干了点什么,感觉能记住得除去三顿饭,其他的就记不起来了,即便能有点印象也觉得变得模糊不清了,自然这些事情就自己而言不重要,也就不往心里面装,知道退休老人稀里糊涂对付这一天。
自从掌柜的开始照顾老人,我的工作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了配合照顾老人,我从甩手掌柜的,便为了生活管理员,严格意义上说应该叫大厨,负责中午和部分晚上的做饭工作,曾经的大量闲暇时间现在已经被“任务”占去了一部分,走亲访友,游山玩水都受到了限制,并不是掌柜的不让咱去,而是不好意思把所有的家庭重担都压在掌柜的一个人的身上,自己心里面特别的清楚,最终还是要跟掌柜的在一起生活,把她累垮了,我就更不可能有自由的空间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重大的改变,不过是把自己的活动空间往回缩了一下,离家庭生活更近了一点,自己感觉有点回到了高中的时代,那时候老母亲开始给我提出许多要求,让我尽快地熟悉这个家里面的家务劳动,说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不过我怎么也看不出来自己的家是穷人家庭,后来自己才明白,自己学习太差,想要在社会上立足脚跟,没点本事或手艺是不行的,就像我写到的那样,学习不好没有关系,肯吃苦,找一个不太用文化的岗位工作也可以应对,例如去伙房干杂活。
估计老母亲就是这样去想的,所以到了高中下半学期以后,基本上家里面的很多家务劳动都由我来做,心里面不喜欢也没用,还好没有什么特别精细的工作让我去做,抬煤,倒煤灰,包括生炉子,打扫卫生,蒸饭等等这些事情,基本上不用什么技术,要求的是心细和耐心。
后来自己的发展并没有像老母亲想象中的那样,按照自己的设想一直往前走,但不能否认自己从老人那里学来的家务活在日后的时间里派上了用场,别人对你的认识基本上也是根据你掌握的技能而定,你多多少少会点技术,师傅和同事就会高看你一眼。
我曾经写过,最初工作的时候在老职工哪里他们的感觉我就是一个纨绔子弟,估计什么也不会干,后来去食堂帮忙,师傅一看你擀包子和饺子皮的架势就知道并不像别人想象中的那样,是一个有生存能力的人,后来自己跟食堂的老师傅关系搞得非常之好,一度自己还想能到食堂工作就好了,最起码到哪里可以免去吃饭的钱,而且还可以解决自己油水不足导致的身体虚弱的问题。
在后来结婚以后,你的这些小技能给自己添了不少色彩,最起码岳父和岳母大人不能把自己看扁了,做的和不和他们的口味那是另当别论,敢站在灶台前煎炸烹炒就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后来自己被剥夺掌勺的权利并不是自己做得不好,而是自己的大手大脚让原本就不太富裕的物品变得捉襟见肘,又重新恢复了掌柜的灶台的全面工作。
没想到三十年之后,自己又重新上岗,现在不存在计划物资的事情,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或者其他人的要求去做,现在想吃什么都几乎是没问题,只要你有这样的胃口,有那样的需要,做什么都不是问题,买到这些物品似乎也不是问题,所以跟三十年前的情况完全不一样,现在是显示你的技巧,而过去只能是量体裁衣,就米下锅。
早晨起来自己面对自己,不想搞得复杂,知道距离中午饭的时间不是很长,所以大多是以煎蛋夹面包为主,至于稀得既可以是咖啡,又可以是白开水,不会为自己专门的去煮稀饭之类的复杂工程,吃饭的过程也是构思着一天两顿饭的过程。
吃完早饭便出门去“上岗”,照顾老人租住的房子离家不远,数着步子不到一千步,五分钟的样子就到了,几乎无一例外都是老人坐在那里看新闻,不管听见或听不见,似乎这成为了他的一种习惯,即便听不到也要通过画面感带给他一种讲政治的姿态。
跟上班时候一样,到了单位换上工作服,知道这是跟老人一种打持久战的感觉,假如你不更换衣服,他会认为你很快就要走掉,让他心里面不舒服,到了老了特别需要人的陪伴,这是我退下来以后陪老人发现的一个现象,无论你是不是亲人,只要老人身边有人他多多少少就会安心,假如一个人他就有一些心神不定。
早晨到哪里第一件事情就是烧水冲茶,为这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工作,其实这跟自己在自己家里面的工作几乎一样,烧水冲茶觉得这一天不能少的内容,不知道老岳父是怎样认为,反正是自己把这一天的工作任务烧水冲茶作为重中之重,掌柜的说得好,提前做好大油水的准备工作,知道是嫌我做饭放的油太多,再一个就是油腻。
每次我到岗之后,好像跟掌柜的换岗一样,这期间她可以选择出去干一点其他的事情,老人交给我临时看管,自己更知道每天上午临近九点钟的时候,也就到了他上午休息的时间,倒在沙发上迷上一觉,成为了一种定式。
烧完开水,充好茶叶,便是我学习的时间,无论是在网上浏览,还是根据自己的心情写点文字,要根据时间来定,大多从九点到十点半钟需要写的文字也就写得差不多了,临近十一点把电脑或阅读的书籍放好,老人上午的觉完成,作为看护人帮助老人坐起来,喝水吃水果,跟托儿所里面的孩子一样,每次把水果递给老人,都会看到他发自内心的笑容,知道现在他们已经回到了幼年,他们的生活方式跟儿童没有什么不同。
吃完上午的水果,接下来就是老人的自己安排的内容,要不然搀扶着他去写毛笔字,要不然就是看电视,用这样的方式等待着午饭的到来,现在多半是在电视机前度过,而且希望看到战争片,打得越激烈,越残酷觉得越过瘾,想起自己小时候看《地雷战》和《地道战》是表现出来的那种兴奋劲头,现在的老人表现得同样是那样,所以你才有老人回到童年的感觉。
中午饭三菜一汤,根据掌柜的买回来的菜的品种而定,但是有一点必须知道,中午餐桌上必须有肉制品的存在,无论是红烧排骨,还是红烧肉,必须要有肥的流油的菜品,这是老革命的一种基本喜好,好像对海鲜之类的物品并不是感冒,感觉跟我的想法很一致,三菜一汤并不费事,十二点左右一定完成午饭的任务。
下午一点钟之前,全家人进入午睡阶段,下午起来以后,基本上老人由掌柜的负责,我则有两个小时的自己时间,大多把上午写的文字重新过一遍,做简单的修改,再就是到网上浏览,把第二天需要转发的文字看一遍,就这样很快就到了做晚饭的时间。
非常地佩服这些革命老人的胃口,别看下午不做什么事情,对晚饭的期盼始终如一,没等你把晚饭全端上餐桌,老人已经早在那里饶有兴致地等候了。知道晚饭之后属于自己的工作职责就告一段,晚上的事情就留给掌柜的负责了。
晚上一个人回家,在家里面看一下新闻,到网上浏览,在就是把白天没看完的段落看完,假如有写的意思也会跟着感觉走,知道多写一点文字就我个人而言是一件好事情,作为文字的储备,或许哪天没有了感觉,可以找一些之前的文字作为补充,这一天的时间就在这样的内容里度过,基本上到午夜时分倒在床上,知道离天明非常之近了,日复一日的工作又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