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五百二十)
(2019-11-14 07:17:4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为了照顾岳父大人,掌柜的在家附近租了一个套三房子,价格不菲,知道为了能更好的照顾老岳父花这点小钱掌柜的绝不会眨眼,一夜之间又回到了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当初当倒插门女婿的时候,岳父大人家就是套三的房子,我曾经写过,老人一间,我和掌柜的一间,还有一间是会客室。
会客室原是接待岳父的战友或来谈工作的同事,毕竟在那个院里面他还是负责人之一,没想到很快这里就被不知天高地厚的女婿占领,成为了文学青年的聊天室,自己认识的那几个文学青年感觉有了让他们觉得畅所欲言的地方,从最初每周一次,到后来每周三四次,家里面的会客室成为了文学青年的活动室。
那时候抽烟时髦,都学会了抽烟,经常会客室里面乌烟瘴气,岳母最讨厌烟味,让岳父大人感觉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不满,我曾经写过单纯的坐在这里象征性的说几句话,之后尽快离开,跟岳父战友那样有自觉性的人,掌柜的形容我们非常准确,只想自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换句话说,就是特自私,那时候年轻也不往这方面去想,谈论文学问题高兴了手舞足蹈,而且在争论时候声音越来越高,忘了这是在家里面。
这些文学朋友可没有这样的条件,其中一个住在西镇的大杂院里,家里面一间房子加了复式阁楼,大人在下面,朋友在阁楼上,每次晚上回去都要小心翼翼,不然的话把大人吵醒一定会被训斥,所以不太愿意把同学叫到他家里面。另一个家里面的条件还算做事好一些,但是也没有这样的待遇,虽然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屋,也只能坐一两个人,所以找到了这个大地方,就成为了固定场所。
其实工作之前自己家里面也算做是套三的房子吧,所以自己并没有感觉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到是后来越住越狭小,从岳父家搬出来,从套三的变成了“套一”,那还是经过改造以后的情形,要说应该心里面非常的不舒服,自己内心比较强大,好像没觉得有什么,只要倒下来能甜蜜地睡去就行,而且沉浸在无人管理的亢奋之中。
要知道在岳父家侨居的日子,那里是部队大院,按照要求每天晚上九点半钟关大门,所以不管文学朋友几点来,必须在九点半钟之前离开,不然的话又要跟门卫发生不必要的麻烦,所以更多的文学朋友感觉意犹未尽,到后来家里面的老人忍无可忍,只好让我到外面去聊天,别再给岳父大人脸上抹黑,就这样去了老师家里,那里成为了新的根据地,一段时间自己是吃喝拉尿睡在那里,好像没结婚的样子。
老岳父搬到干休所,房子留给了我们,又回复热闹了一阵子,可房子毕竟是部队的房子,长期居住也不是那么一回事情,迟早要被赶走,这是早就知道的事情,后来真的被清理了,搬到套一的小房子里面,那可是属于自己名下的房子,而且地理环境也不错,加上自己设计了吊铺,就是考虑到有了朋友来可以睡在上面,一段时间还真的像我想到的那样在我这里聊到深夜的朋友,让他在吊铺上凑合一夜,居然有的文友感觉很过瘾,大有长期居住的想法,还是让掌柜的给断了念想。
自己从有了自己的房子,从老师家里面又搬回到自己的家中,不怕别人笑话,别看是套一的,但是不耽误大家的文化娱乐活动,“客厅”与卧室的门放一张折叠桌子,就成为了小乒乓球台,居然也打得热火朝天,汗流浃背,到最后打出了正规比赛的效果,不仅可以抽球,还有不错的防守。
不仅如此,每个星期有分别过来聊天的,有过来打扑克的,不定时还有来打麻将的,热闹得很,连居委会都知道来了一个不甘寂寞的人,就像我写的那样,好在隔壁邻居是一对老年人耳朵不太好用,对我们的大声喧哗几乎是听不到,只有我们楼下的邻居能感受到楼上的嘈杂,但是一点办法没有,都是同事,不好意思说什么。
再后来自己居住的那块地准备改造,面对的是等着改造,还是调整房子,正好有之前因种种原因没分的房子,领导询问如何选择,当然是越快越好,就这样住进了小套二的房子,较之以前改观了不少,搬进新居以后,自己觉得那些文学的朋友过来的明显少了,估计是看到家里面整理得一尘不染,给人的感觉就是不想接待的样子,另一个原因大家在时代变化的大环境中都为自己的生存迫于奔命,没那么闲暇时间去谈论那些虚无缥缈的文学作品。
刚搬进新家的时候,真的还有一种特幸福满足的感觉,特别是把地毯铺在自己的屋里,背靠在书架上,随手可以拿出一本书来阅读,觉得这才是自己希望的生活,再后来工作上的一些事情,这样的日子好像被淡忘了,忙于虚头八脑的所谓事业,家里面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杂七麻八的物品越来越多,到最后原本温馨的卧室兼阅览室变成了标准的仓库,更多摆放在书架上的书籍被掩埋,只留下那张双人床的地方。
家里面掌柜的心里面又开始不平衡,试图动员我咬牙改变现有居住条件,到是我更现实,觉得一天高过一天的房价,实在是与我们的能力有较大的差距,更何况在这样的地方住得挺舒心,也就不想更多的事情,就这样一拖再拖耽误了买房子的机会,现在你即便有了想法也没办法了,贷款买房过了年龄。
这些年自己时常听到掌柜的在我耳边说这些事情,自己基本上保持沉默,知道没有能力的瞎说,跟画饼充饥一样,更何况自己已经适应这样的一种大环境,孩子在国外,老两口在这个空间里也不是呆不下,关键不是房子大小,是你的心情和身体情况,不客气的说,在现在的家闭着眼睛都知道东西摆放的位置。
没想到掌柜的租的这间房子让我们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居住情况,没有跟掌柜的去细聊她的感受,感觉她是挺受用,有点欢天喜地的样子,而我则没有这样的感觉,呆在这里总觉得有点身处异乡他国的感觉,虽然离自己现在的家不过八九百步的样子,但自己还是回到那个被我誉为“陋室”的地方更有感觉。
到了当下,三个人生活在这里,到了晚上我回到自己的住处,可想而知这大房子里显现出来的冷清,岳父大人更多的时间跟我老父亲一样进入到自己的回想之中,每天除去看电视,就是自言自语,说一些只有他自己才能明白的语言,知道这也是一种释放,剩下来的时间就是昏昏欲睡。
也许有人问会你干嘛要租一个这么大的房子,这要从掌柜的从老人的角度考虑,虽然老人起身活动都需要有人助力,但掌柜的说留一个相对大一点的空间,让他无论推着轮椅,还是坐在轮椅上在屋里转悠有一个可以转开的空间,这种想法觉得很人性化,至于多花钱的问题,对于老人这些都不是问题。
住进来了以后,加装了网线,加装了有线电视,把曾经自己家里面拥有的条件逐一恢复起来,似乎让我找到家里面的便利的感觉,但是自己心里面知道,在这里不会是一个长久之地,等岳父大人百年之后,一定会在第一时间离开这里,即便这里的条件比自己家里要好很多,但这不是自己的家,自己的家在隔着不到一千米的地方,那个房子在狭小,那里是属于我们的共同财产。
到了当下越来越感觉到房子真的并不是越大越好,而是越温馨越好,到了一定的年龄我们的要求一定会发生变化,到了躺在那里不能动了再大的房子有什么用处,就像现在的老岳父随时都想摸到可以支撑他站稳的物件,在这里做不到,空旷的很,所以大多数时间都在沙发那里呆着。唯一让我感觉有点高兴的是呆在那里自己可以躲在吃饭的屋子里干点自己的事情,关上屋门如同关上城门,这在自己的陋室里是做不到的,这唯一的好处有点牵强,有人会说,你这是酸葡萄主义,明确告诉大家还真不是这样,到了一定的年龄就理解自己的看法了,记住那句话“人有广厦千万间无非就是一个睡觉的地方”就会明白很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