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五百零三)
(2019-10-09 07:54:44)
标签:
杂谈 |
分类: 感悟生活 |
看到朋友去了海南,可能过了春节之后价格大跳水,无论是租房子,还是去旅游,都过了最热的季节,春节是海南一年中最挣钱的日子,听说宾馆涨了若干倍,租住的房子也同样水涨船高,反正国人有钱,跟着风去哪里,结果的情况就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大家都忘记了去年春节有人去得太多,加上天气的原因造成数万人无法离开海岛,应验了那句话,高兴去,扫兴归,用他们的话:花钱买罪受。
这些年感觉自己彻底的老了,没有了曾有的外出兴致,也可能那些年外出的频率有点多,感觉走到那里内容似乎都是一样,不是看风光,就是看古籍,再就是看名人故居,反正总有说头,但是从分类上无非就是那么一些,导游凭着他的三尺不烂之舌,把一个景点讲的神乎其神,也正因为讲的太悬,勾起了大家的兴致,到了那里你自然就有内心里的评判,自己经常有的感觉不过如此,既没有导游说的那么好,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差,这就是相当不错的评价了。
也许有人会问,既然无非如此,为什么很多地方你一而再的前往,例如大西北的重镇西安和兰州,例如江南小镇镇江或江苏省城南京,当然京城是那些年每年都要去若干次的地方,要说自己为什么这些地方三番五次到访,其实理由很简单,去京城是为了了解事业的大动向,根据上面对这项工作的看法确定下一步如何采取措施应对,在一个那里也曾经是自己学习生活过的地方,从内心里面有一种怀旧的感觉。
二十年的工作关系结识了许多朋友,虽然在不同的岗位,但是京城人的特有思维模式一定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感受,他们的敬业精神就是自己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我写过很多这方面的文字,感觉京城的更多人面对自己手里面的工作,总是从各方面去想,力求做得完美,做出规模,当行家里手,跟他们谈起这项工作的时候可以说是如数家珍,而那时候自己在这项工作的总体认识上还属于摸索状态。
我写过这项事业始于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我是从上个世纪的一九九六年年底开始接触这项工作,而这时候京城的同仁已经将这项工作的意义、步骤,在整个国家大保障范畴内的地位等等都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已经写成了一本类似教科书的业务操作手册,这是自己想也想不到的事情,不管到后来随着对这项工作的了解,能够看出一些尚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但那也是在发展中心出现的问题。
最关键是在京城离着大领导近,可以第一时间了解这些领导对这个工作的态度和想法,这种消息的准确性对防范经营风险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是有了这样一种不同于各地的先决条件,所以那里我觉得经常去对工作十分的有力。在京城你感觉那些人都有通天的能力,所以他们无意中说出的某一句话,你便知道你想到的那些事情在上面的领导者是怎样一种看法,便与你调整思路,防范风险。
现在退下来了,可以讲点当初从事这项工作时候的内幕,由于这项事业或多或少带有点福利性质,也带有点金融性质,由于涉及的计划十分的优惠,职工参加的十分踊跃,全国各中心城市职工所交的费用汇集到京城,就成为了一个很大的数额,而当初从事这项工作的负责人又不懂金融,确保资金的增值保值,就依靠部委和银行,轻信了一些银行机构的许诺,结果被捅了一个大窟窿,惊动了顶层的大领导,由于关系到上千万职工的切身利益,当初时任总理在问题情况材料上批示签字,要求确保职工利益不受损失,有相关部门负责,就这样国家拿出钱来给补上了窟窿。
事情出了以后,根据上面的批示,将那个计划立刻停下来,利用两年的时间清算,将资金退还给参加计划的职工,当初很多人不了解真实的情况,幸亏咱有相关的关系,从他们那里得知出事了,也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自己想到了开发新的互助计划,假如不是今早得知这些,不敢想这项事业会怎样。
至于到大西北的兰州和西安,那都是跟工作上的感情有直接的关系,他们的负责人这些年我们都从工作关系变味了兄弟之间的关系,到他们那里就是为了这种工作中建立的友谊,虽然那些人绝大多数的都离开了最初的共同事业,但发现离开并没有减少我们的往来,好像更亲近了一样,前些年相互往来不断,无论是有什么事情,一个电话就完全可以帮助把事情给办了。
西安的泡馍,兰州拉面都成为了自己的最爱,到后来去到哪里根本就不想去那里看,只要每天早晨能吃上一碗正宗的兰州拉面就觉得是一件特幸福的事情,其他什么地方都不愿意去,人就是那么的矫情,另外,在兰州站在黄河边上真的会带给你很多遐想,自己上一次去的几天回来写了几首诗歌,就是站在黄河打铁桥上的感受。
至于说西安,想来想去除去这三年没有去过,三年前几乎每年都要去到哪里,不仅仅是在那里开工作会,带着业务单位去那里学习,带着朋友到那里骚扰,西安的这些朋友都二话不说,展示大西北人的那种热情和豪放,每次在那里都会喝到极致。
上面我说的那个被叫停的计划,就始于西安,最后也是在这里开全国的会议宣布停掉这个计划,也就是止于西安,那次我参加了大会,听了上面最大的领导训话,由于心情不爽,晚上朋友带着我去解闷,喝的酩酊大醉,装成一副悲痛的样子,后来才明白都是膨胀惹的祸,我们都是始作俑者。
至于说江南的小镇,那是我汲取经验最多的地方,也是离我足迹最近的地方,自然有一种吸引力,就像我曾经写过的那样,只要觉得工作上没有了思路,一定会找一个时间下江南,你会在与同仁的交谈中找到灵感,因为他们的工作方法给你带来了这些灵感,所以那里是我最喜欢去的地方。
自己研发的《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保障计划》就是在那里得到的启发,方案出台以后从南京开始听取大家的意见,之后又去了镇江、常州,最后一站去了上海听专家们的意见,得到大家一致的认同,心里面觉得有了底气,上海在我们前面搞了这个计划大获成功,品岁套昂面大领导的同意在小城做试点,试点成功的话在全面推开,没想到这成为了后来这项事业的“救命稻草”,当然这是后话,江南人的思维模式有他们的特点,完善细致是最大的特点。
把话题扯的有点远,一上来是些朋友去了海南,发信息让我去找他,一切费用都不是我掏,听起来挺有诱惑力,可是自己心里面依然不被所动,不单纯是没兴致,关键家里面还有一大摊子事情,另一个海南去过两次,没有特别让我值得留恋往返的地方,四年前“同桌的你”免费让我去了他海南的家,在那里接受了他的盛情款待,看了第一次去海南没看的景点,说实话,到最后就感觉他居住的小区和他们家好,因为他们小区里面的植被茂密,有一种置身与绿树丛因之中的感觉。
在一个就是他们小区里面的那个温泉浴池特别的诱人,去了将近十天,洗了好几次温泉浴,这是小城找不到的感觉,因为在这之前同学一起去了胶东半岛某一个温泉圣地,与海南的那个温泉完全就不是一个档次,而小城的温泉就更不能同日而语了,所以说到一个地方给你留下印象的就是自己特别有感觉的地方。
不过海南的温泉再好,也没必要跑那么远去找内心里的那一种感觉,在家里面冲一个热水澡不也挺好,在家里面还更自在,读书学习,散步访友,约三五好友喝酒聊天,那都是举手之劳的事情,为什么要舍近求远。到现在觉得在那也不如在家好,这一定是老了的想法,相信按照内心的想法去做一定不错。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