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想到哪写到哪(之一千四百九十一)

(2019-09-23 07:39:06)
标签:

杂谈

放在书桌边上的这本笑话集是我百无聊赖时的消遣之物,大形势越来越看不明白的环境下,那些仗义执言的都闭上了嘴,历来都是枪打出头鸟,感觉有些人有点气急败坏,像自己曾经的领导最初觉得很和善,一旦成了领导就一改从前的样子,就不让称兄道弟的做法了,说是维护形象,实际上是已经不入他的法眼了,正好咱这个退休老大爷就不上属,只能呆在家里面自娱自乐,有了这本书就有了谈话的对象,自己经常把这本书比喻成为“痒痒挠”,一笑之中把烦恼暂时地忘却。

 

周围有几个感觉有点水平的人,喜欢谈一点自己的明察秋毫,实际上就是发泄自己内心里面的不满,后来知道一吐为快并不是为了解决什么,而是憋着不说出来会得病,所以那种发泄并不是在证明自己的伟大和正确,而是,在自己给自己减压,大环境就这样,看了那么多的清规戒律,心里面真心庆幸早早的退了下来,不然的话会遭多大得罪真说不上来。

 

这一生说不好听的话,经历了多少事情也记不清了,最大的一次就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那次,接着就是一个接着一个的事件,不管目的是什么,感觉有那些不长眼的被掀了出来,成为了那个时期的倒霉蛋,而那些机灵的免于了被事件之苦,一句话,不管那个时候就有一批人被打压,都有一批人占便宜得好处,就像在有浪的海里游泳,呛死那些不怕死的。

 

到现在还记得,上小学二年级运动开始,那时候懂什么事件,完全就是一个孩子,沉浸在“停课搞运动”的兴奋之中,运动是什么不知道,停课带给孩子们的欢乐真真切切,八岁知道什么?吃饱了有小伙伴一起玩那就是幸福的日子,再就是运动中的那些热闹场面也是知道高兴的时候。

 

而那时候所有的大人几乎是人人自危,不知道哪天倒霉的事情就会落到自己的头上,就像我写过的那样,跟小朋友们一起谈论那个同学的父亲被打到了,不知道打倒是什么意思,但是能感觉到不是好事情,正说着看到游行的队伍走过来,赶紧跑去看热闹,结果发现被戴高帽的人竟是一起玩的某一个小伙伴的父亲,小伙伴哭着就跑回家了,知道他们一时半会不会跟我们玩了。

 

到现在也记不清看了多少次批斗大会和文艺演出,跟着院子里的各种眉目的游行,到现在知道主要是新闻里面播放了“最新指示”大院里的各单位一定会组织连夜游行,大人接到电话通知便起身外出,只要我们听到小伙伴的召唤,一定也跟着跑到外面,知道在中心广场一定是灯火通明,也会抢到他们散发的传单,至于上面写什么不重要,那花花绿绿的彩色纸好像特吸引人,后来知道多捡一些那样的纸,拿回家用挺好。

 

至于说那的时候“忠字舞”,自己记忆中主要是学校的宣传队队员跳,并没有组织所有的同学都去跳,倒是有一些小伙伴在大同学的带领下到大院里面的那个塑像前行礼,那也是极少数的几次,唯独表现无限忠诚的是学校里要求学生都要背过“老三篇”,凡是背不过都是有问题的学生,咱脑子笨成那样居然也背过了,不要以为这是吹牛,这要在班里面经常站在那里背上一大段。

 

后来学校有组织了军乐队、红旗队、腰鼓队、还有红缨枪队,自己多想成为他们当中的一员,可是每次挑选同学参加老师都不正眼看我,心里面焦急没用,现在知道是找那些学习好一点的同学,因为这些同学即便耽误几节课一补就可以补上,像我这样平时就一脑子浆糊的学生,根本就成为了老师头痛的人。

 

那时候除去军乐队需要四年级以上的同学参加,其他三个方队根本就不需要有特别的技能,包括腰鼓队,自己看了同学打的腰鼓,感觉自己轻而易举就会,因为管同学要过了试了一下,觉得敲得几下有点象那么一回事情,最关键的不是这些,而是成为这样的队员就可以经常参加各种活动,例如大院举行的庆祝大会,这几个方队就是帮助烘气氛的队伍,有不一样的效果。

 

即便是学校组织的游行,他们总是在最前面,用现在的话说最光鲜的镜头都留给了他们,等到我们走过去站在那里的路人都没了兴趣,最关键他们可以搞完活动直接回家,而我们则坐在课堂上在哪里“活遭罪”,想参加的真实想法就是不想上课,就是这样的愿望就没有实现过,那时候心里面恨死老师了,认为她对我非常不好,最让我气愤的是经常跟我家长联系,通报我的各种不良习气,屡屡奏效,到了周末成为了“蒙难日”。

 

后来知道这是一场让人人自危的运动,听听那句话“心灵深处的一场革命”,“狠斗私自一闪念”,现在看看觉得可笑,那时候可没有人这样的认为,一切都觉得自然而然,不知道这是一种理想的化身,人哪能没有私心,那时候不知道中国古语早就说过“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没私心这是神的境界,咱老百姓怎么能做到。

 

在后来从京城到小城以后,好像那种大型的活动参加的明显就少了,而且很多事情也不知道怎么一回事了,记得很清楚大人说话原本根本就不避讳孩子在场,后来家里面来人找老父亲,都会到他的屋子里去密探,在后来直接把孩子们赶了出去,最后才知道上面出事情了,那个永远健康的接班人出事了,用现在的话说,大跌眼镜,从现在来看那次事件之后,风光无限的老父亲仕途也就嘎然而止了。

 

后来工作以后,不说耳闻目染,多多少少接受了家里面大人的告诫,无论什么运动都不要乱说,那时候不知道欲擒故纵这个成语,大人说,相信组织,听领导的就没错,但凡对人提出批评,首先要检查自己有没有相同的问题,有的话你就不要说,因为你就做不到以理服人,因为你也有这样的问题发生。

 

在后来发现,人固有我无所不有,后来知道人性中的很多问题是相同的,只是表现的方式和表现的程度不一样而已,在说别人的同时一定要先想到自己做的如何,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到现在更多的人也已经忘记了,感觉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行百姓点灯,又回到了那个独断专行的时期。

 

大环境即不让你多说,更不希望你乱写,所以找只好自己找乐趣,手头上的这本书成为了灵丹妙药,只要你认真地看进去,你就会有一种穿透的感觉,并不觉得这是清朝年间的事情,而里面讽刺挖苦的那些人就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那些人,各行各业都有,觉得我们的先人真是太厉害了,在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笑话中隐含了多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让你豁然开朗,对现实社会的态度又有独到见底,更喜欢这样的笑谈人生,何必像有些人那样的义愤填膺,有什么用处?气的自己要命,而其他人根本就没你这样的感觉,何苦自找没趣。

 

在手上这本笑话集中有一段笑话,讥讽一些人飞扬跋扈,写出了百姓的智慧,故事这样说:有个官员坐堂,众人中有人放了一个响屁。官员立即喊道:“给我拿下!”差役禀告说:“老爷,屁是一阵风,吹散就没踪影了,叫我怎么拿得着?”官员大怒说:“为什么循私情放跑,定要拿到!”差役没有办法,只得拿来干屎回话:“报告老爷,正犯跑了,他的家属在这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